1. 首页 > 娱乐生活

偏关豆腐

豆腐据说是古代道家炼长生不老药时炼成的给神仙们吃的珍奇,它虽然没有使那些梦想得道成仙的人长生不老,却给中国人练出一道长盛不衰的美食。偏关豆腐,由于它的用料,制作,以及水土等原因,使得偏关豆腐嫩、白、软、坚,味正香纯,并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稀有元素而更有营养价值,明显区别与其它地方的豆腐,它更地道,更好吃。民间相传,偏关豆腐好吃是由于它是何仙姑为王母娘娘做豆腐设宴亲传而来。现在偏关西部仍流传着用地名连起来的何仙姑请王母的民谣:“黑豆埝的黑豆碓臼坪遄,卧龙岗的圣水担水沟担;磨石摊的大磨维家村围,柴家岺的硬柴炭窑背的煤;火烧埝烧火风台梁吹,豆腐槽子的豆腐做出来;小蒜沟的小蒜闫家沟的盐,梨园的果子香又甜;何家堡的仙姑请王母,天峰坪上摆宴席。”上面划线的都是现在存在的村名和地名,据说这些村名和地名就是何仙姑宴请王母时做豆腐留下的。虽然这只是民间的神话传说,但偏关豆腐确实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究其原因有三:

第一,原料优。黑豆、黄豆都是双子叶植物,豆科。根部的根瘤菌可以把空气中的氮气固定,制造成氮肥,输送给枝叶,将氮变为蛋白质。因此黑豆、黄豆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被称为植物中的牛肉。豆腐中的主要成分就是来自黄豆、黑豆中的蛋白质。黄豆、黑豆中的蛋白质丰富,质量高,豆腐自然就好。偏关的土壤在地质上属第四纪陆上沉积物的“灰褐土”土质,占全县面积的97.45%,它具有土层厚,质地均匀,疏松多孔,透气性好,含有大量的磷、钾、硒、钙等矿物元素,正是豆类作物生长所需的最佳土壤。加之偏关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决定了偏关黄豆、黑豆的优质高产,造就了豆腐中的极品——偏关豆腐。

偏关豆腐

第二,水质优。偏关人都知道,“矾水”是做不成豆腐的,这里的矾水指的就是从煤矿、铁矿、黄铁矿等矿山里流出来的水。其中溶解有大量的氯化钙、硫酸镁、亚硫酸铁、硫酸铝等复杂的盐类。做豆腐的原理就是将过到锅里的豆浆加热发生电离,电离后的正负离子相互吸引形成乳浊液体,然后将酸或盐的溶液加入锅里进行离子反应,形成新的物质,改变原来的电离体,使豆浆内的蛋白凝结成豆腐。如果用矾水做豆腐,当豆浆一过到锅内时,就与锅里水内溶解的大量盐类发生离子反应,难以形成豆腐块。即使勉强做成豆腐,也由于其中含有有害的矿物盐类,味道口感都很差。人们为什么吃卤水点的豆腐不如浆水点的豆腐好吃,就是由于熬过盐的卤水里含有非常复杂的矿物盐类成分。而偏关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间低,矿区集中于西部不到五十平方公里的黄河边上,流过偏关全境的饮用水,都是由东向西流来,不受矿山污染的优质水,水的硬度只有4.3毫克当量/升,所以偏关是忻州以至周边区县水质最好的县,加之偏关全县都是浆水点豆腐,不用卤水、石膏点豆腐,做出的豆腐自然好吃无污染。

第三,加工优。做豆腐要做到磨得好,过得好,点得好。首先要将豆子去皮即豆黄用水泡了,同水一起磨成豆糊糊。磨豆子要磨的越细越好,只有磨的细才能使豆子中的蛋白微粒全部进入水中,豆腐才能做的出。由于蛋白的微粒更细,在锅里与浆水反应得也更好,所以做出的豆腐更白、更嫩、更软、更坚。所谓过得好,就是要用细箩过。过完一遍,从锅里舀水掺稀再过一遍,这样才能过得净。有的人为豆腐做的多,用粗箩过,就将部分豆腐渣过到锅里,做出的豆腐粗、砂,口感必然差。同时在过豆腐时,要把火加旺,让锅滚开,这样过下去的豆汁才不会沉淀在锅底被烧糊。有的人认为过豆腐时间长,加火让锅里的水闲滚,温度高了过豆腐的人也很热,为了省炭,人舒服,就在过豆腐时将底火拉小,结果下去的豆汁沉淀在锅底被烧糊,不仅影响豆腐的出槽率,更重要的是做出的豆腐总有一股焦糊味,不好吃。而且常吃这种糊味豆腐有损人的健康。点得好,是做好豆腐的另一个关键,偏关点豆腐是用浆水点,就是在捞出豆腐后将锅内的浆水,舀到小瓮里,置于热的地方,让其发酵,由于捞了豆腐的浆水内,仍溶解有大量的有机物,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内带正电荷的氢离子与锅里的豆浆发生中和反应,使豆浆凝结成豆腐块。这种做豆腐的方法不同于加卤水、加石膏的方法,它经济,方便,无污染,避免了卤水和石膏中那些复杂物质的加入,改变豆腐的味道和成分,更有益于人体的健康,这是偏关豆腐的最大优点。在用浆水点豆腐时不可点的过快,要将浆水掺水调到一定酸度,随着锅内豆浆在火上的翻动,慢慢加入锅内,每加一次尽量要让满锅的豆浆都受到反应,如果加的太急,就会“抢浆”,做出来的豆腐砂、干、硬、无弹性不好吃,出槽率也会大大降低。当慢慢地点到锅内出现了一种类似鸡蛋清似的絮状物时,再加些酸浆,用慢火煮,絮状物会在锅里自己翻动,整个锅里的絮状物在不断滚动中会结成一个整体,然后将其划成四块,再煮一会,便可捞在豆腐槽内加压,控去浮水,便可出槽。揭去汤布,晾一会,黄璨璨一层油皮会在整槽的豆腐表面劭出来。一刀割下去,一股浆水会顺刀而下。偏关人有一句话,叫作“没有神,没有鬼,一斤豆腐四两水。”只有能包住水的豆腐才是好豆腐。打开来看,白、嫩、软、细、坚的豆腐香气诱人,煎、炒、呛、炸、烩、溜、调,怎做怎好吃,既可做菜又可当主食。偏关人天天离不开豆腐,也常把这神仙会餐的美食作为家乡特产送给那些远在他乡的亲人,他们会像宝贝一样稀罕,吃后更加思念故乡。送给他乡的朋友,也常回引起他乡人对偏关豆腐的赞美,偏关豆腐确实是偏关餐桌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信息来源: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故乡风物 | 偏关豆腐,勾起浓浓的乡情

昨天我发了篇巜李家豆腐坊的》的小文,一位高中同学看后发来消息:"偏关的浆水豆腐比卤水豆腐还要好,看来在海南也有市场。"一句话,勾起了我浓浓的乡情……。

█ 偏关豆腐摊。奔跑拍摄

在我心中,偏关豆腐简直就是世间最好的美食之一。有一首《故乡是北京》的歌:走遍了南北西东,也到过了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我离开偏关已经三十多年了,每次有口福吃到偏关豆腐时,都不由自主地想到这首歌,只不过歌词的最后一句改成:我还是最爱我的偏关豆腐。

█ 俯瞰偏关县城。奔跑拍摄

█ 偏关城门。奔跑拍摄

█ 偏关城内。奔跑拍摄

偏关的豆腐好,一是瓷实,瓷实到可以用秤钩勾着卖的程度。偏关城里做豆腐的李柱,用秤钩勾着豆腐做广告,又会吆喝,在人们的围观和嬉笑中,豆腐很快就卖完了,其他家的豆腐,虽然也做得瓷实,无奈没有李柱会吆喝的本事,只得等李柱的豆腐卖完,才能轮到自己开张。

█ 偏关,黄河入晋第一县。路漫漫兮拍摄

豆腐虽然瓷实,入口却是非常的嫩滑,细细品味,淡淡的豆香细腻绵长。味道醇香是偏关豆腐的又一个显著特征。在那些物质匮乏的年代,吃肉要凭票供应,好吃有营养又能吃得起的豆腐,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 偏关县关上村。路漫漫兮拍摄

记得小时候,买豆腐是用黑豆换的,一斤黑豆换二斤豆腐。我在换回豆腐的路上,常常经不住香喷喷热腾腾的现豆腐诱惑,偷偷掰几口吃,又怕留下偷吃的痕迹,回家后趁大人们不注意,赶紧悄悄用刀把豆腐边裁齐,裁下来的豆腐又能大快朵颐一气。

█ 偏关城内。路漫漫兮拍摄

豆腐好吃,用豆腐做的菜也很多,相传农历六月十九,是观音菩萨的生日,在那一天要吃素烩菜。素烩菜的主料就是豆腐,白色的现豆腐和炸成金黄色的油煎豆腐,蔬菜都是当天摘的。一碗盛好的素烩菜里,橘黄的南瓜,碧绿的豆角,雪白的粉条,白色、金黄色豆腐点缀其间,香得让人垂涎欲滴……。另有一道好吃又简单的菜叫冷刨豆腐,一块现豆腐上,放几筷子脆凌凌的酸菜,用胡麻油、葱花炝锅,"嚓儿—"的一声浇在酸菜上,再将豆腐按碎和酸菜搅匀,醇香的豆腐,爽脆的酸菜,真是好吃极了!好吃的还很多,有炖豆腐、炒豆腐、烩豆腐、红辣椒焖豆腐、豆腐韭菜包子、豆腐粉汤、豆腐丸子、豆渣捞饭……,光是想想,就让人陶醉不已。我对偏关豆腐的迷恋,真如那首《读你》:"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 偏关豆腐摊。路漫漫兮拍摄

偏关豆腐之所以好吃,我知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用浆水点豆腐,也叫浆水豆腐。浆水用豆面汤发酵而成,是纯绿色产品。相比于用卤水和石膏点的豆腐,浆水豆腐出豆腐量要少,蛋白质的含量自然要高一些。我一位细心且认真的同学,就试过用浆水和卤水、石膏三种豆腐熬豆腐稀饭,用浆水豆腐熬的特别香,其他豆腐就没有浆水豆腐独特的香味。

█ 偏关城内古建筑。路漫漫兮拍摄

浆水豆腐也并不是偏关独有,河曲保德等吃酸饭的地方也有浆水豆腐。酸饭是河保偏一带独特的饭食,是用酸浆将小米发酵之后做成的饭,好吃且含有丰富的氨基酸。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吃浆水菜的地方也做浆水豆腐。从口音和饮食习惯看,这些地方的人群,历史上与晋西北人群有过密切的联系。我在2015年10月,曾与朋友们自驾游大西北一趟,沿途吃到的豆腐,却没有偏关豆腐好吃。这可能是得益于偏关的水好,偏关是周边地区水质最好的县,不受工业污染,水的硬度只有 4.3毫克的当量/升。

█ 偏关馒头。路漫漫兮拍摄

现如今,很多食品都可以在网上买到,但是豆腐不行。我在太原的时候,经常能吃到亲戚、同学、朋友带来的偏关豆腐。现今来海南过冬,想吃偏关豆腐,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望洋兴叹。

█ 偏关城楼。路漫漫兮拍摄

近些年来,偏关也曾有不少探索者,雄心勃勃地到太原等地做偏关豆腐生意,但都没有做成气候,个中原因,想必是和所到之地的水质有关,海南的水质不错,做出来的浆水豆腐应该也不会差,不知我那些偏关老乡们,谁能把偏关豆腐,引进到海南。

本文转载自马建萍的个人微信公众号

山西风物系列

偏关长城和偏关老牛湾

长城古韵

山西境内的长城遗迹很多。从兴县西北部的黄河东岸开始,沿管涔山和恒山山脉向河北方向延伸,蜿蜒的古长城和矗立的烽火台,依旧饱含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蚀痕,横亘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向世人昭告着那已经远逝的昔日烟云。

山西有同时代的长城总长度累计3500多公里,属长城分布较多的省份之一。山西境内的长城,承载着太多山西的历史信息和社会人文信息。山西境内最早的长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69年三家分晋之后。现存较完整的城墙和遗迹有1500多公里。山西长城遗迹按朝代可分为战国长城、东魏长城、北齐长城、北周长城、隋城、宋长城、明长城、清长城,但以明长城修筑规模最大,前后共修筑了154年。作为当时拱卫京都的屏障,明长城分外长城和内长城,外长城约450公里,由河北省怀安县延入晋北的天镇县,向西再向西南,经阳高、大同新荣区、左云、右玉、平鲁、偏关,直达黄河东岸;内长城约400公里,由河北省涞源县延入灵丘县,向西再向西北,经繁峙、浑源、应县、山阴、代县、原平、宁武、神池、朔州朔城区,至偏关白羊岭(古称丫角山)与外长城会合。另外还有沿黄河修筑的从偏关老牛湾到河曲县石梯子的长城,沿太行山脊修筑的始于灵丘县牛邦口经五台、盂县、平定、昔阳、和顺、左权至黎城东阳关的长城。山西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一些长城关隘如著名的“外三关”偏关、宁武关、雁门关,就全部在山西境内,而平型关、娘子关更是闻名遐迩。

作为战争的遗迹,长城和关隘,在山西这块苍茫的土地上,已经变成一份独特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战争文化的珍贵实物。

偏关长城

偏关是山西省长城里程最长的县,即山西第一,全国第二(仅次于河北省赤城县),属于山西省忻州市管辖。明长城,有二边、三边、四边、内边、黄河边五道,全长约450里。明朝建立后,为有效防御北元南侵,举全国之力大规模修筑 长城,并将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御区,分别驻有重兵,称为九边或九镇。其中,太原镇总兵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到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驻偏关达114年之久。偏关现存的明长城长度为90公里,约占全省总数的九分之一。明长城分为内长城与外长城,外长城建堡多座,最重要的有:桦林堡、老牛湾堡、滑石涧堡、草垛山堡、寺埝堡、水泉堡、五眼井堡、柏杨岭堡等。内长城在偏关境内60多里,全为紫色泥土筑就,被喻为"紫塞"。内长城上有内三关、外三关之分,偏头关、雁门关、宁武关属外三关。

为明代万里长城山西段至关重要的桥头堡;同时,偏关也是山西省境内外长城交汇的唯一县份,外长城从朔州市平鲁区东行至偏关境内,于柏杨岭好汉山堡与从神池境内北进偏关的内长城交汇,形成一个"丫"状衔接点,所以柏杨岭交汇处被形象地称为"丫角山"。丫角山既是九边重镇太原镇和大同镇的交接处,又是起于北京八达岭,穿越北京、河北、山西三省市的内长城的终点站。

偏关五道长城,沿线建堡29座,烽墩300余台,可谓烽堠林立、堡寨相望、营垒棋布,形成主辅呼应、纵深接应、梯次照应的坚强防御体系,构成明朝中叶山西北部固若金汤的人工屏障。其中三边和四边,在"隆庆议和"(公元1570年冬)后渐渐失去防御作用,毁于明末。此外,偏关还有走向与二边基本一致的北魏长城,走向与内边基本一致的北齐长城。这两道长城,如今仅剩下遗址了。

偏关老牛湾

老牛湾堡,位于山西偏关县万家寨镇。有黄河入晋第一村、天下长城第一墩,一唱雄鸡闻三县的美誉。黄河之水出河套至此拐弯流经深山峡谷奔腾南下,古长城至此逶迤东去。老牛湾三面环水,一面连山,呈牛头形状。各种石头建筑根据地势而建,石窑石屋比肩而居,石墙石院随形而就;石碾石磨,石杵石臼随处可见;石人石马、石仓石柜触手可得。这座用石头堆砌而成的古村落,用它最为古朴和宁静的一面静待着世人的光临。

老牛湾村有黄河经过,也有长城莅临,有大河奔流的壮丽景观,也是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是人文历史和自然遗迹完美融合之处。“九曲黄河十八弯,神牛开河到偏关,明灯一亮受惊吓,转身犁出个老牛湾。”这是当地人创作的朗朗上口的打油诗。

长城是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她犹如一条巨龙蜿蜒起伏于中国北方辽阔的山川大地万余华里。一九八七年被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黄河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被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母亲河。世上沧桑几千年,黄河、长城承载了中华民族多少荣辱、兴衰、苦难与骄傲,寄托了多少理想与希望。黄河、长城这两大古代文明的交汇点——老牛湾堡更有多少奥秘、奇迹等待人们去探寻、揭秘。

来源:山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编辑:周宏宇

喜欢的请点个

您看此文用

关注我

免责声明印象偏关

部分文章及图片、视频来自网络,如有版权方面的疑问请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晋美偏关,飞越水泉堡,偏关人不得不看

印象偏关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点赞转发

视频版权所有人:汪锡铭

您看此文用

关注我

免责声明印象偏关

部分文章及图片、视频来自网络,如有版权方面的疑问请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733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