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放鹰台遗址

放鹰台遗址

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新石器时代、周代遗址。为一椭圆形台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相传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处放鹰捕鱼,放鹰台由此得名。1956年发现,1965年和1997年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屈家岭文化时期的石器、陶器以及稻谷壳。该遗址是武汉中心城区最重要的史前遗址,对研究武汉市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

放鹰台遗址

景点位置

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天鹅路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济南明城墙遗址残存旗台修复完成 面向社会开放

10月13日,隐藏在济南西城根街中段的老城墙残存旗台,经修复后,显露真容,对市民开放。该旗台位于明城墙遗址的北侧,呈立体剖面状。地基遗址部分安装了透明玻璃,供市民俯瞰。据相关史料记载,济南城墙共有旗台55座,古时用于军事防御,保护主城安全。该城墙成形于宋代,起初为夯土堆砌,明朝洪武年间,将原土城墙内外包砌砖石。赵晓 摄

修复后的旗台吸引市民驻足参观。 赵晓 摄

地基部分显露真容,遗址上方安装了透明玻璃,供市民俯瞰。 赵晓 摄

拥有600多年历史的老城墙吸引市民驻足参观。 赵晓 摄

该城墙成形于宋代,起初为夯土堆砌,明朝洪武年间,将原土城墙内外包砌砖石。 赵晓 摄

2017年,老城墙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济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赵晓 摄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抗战时重庆遗址年内或免费开放

新华网重庆8月21日电 (陶玉莲 实习生张维)沿着重庆市沙坪坝区滨江路走进下土湾6号,一栋形似碉堡的两层石质建筑随即映入眼帘,与旁边崭新的高楼形成鲜明对比。在抗战时期,这里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力厂所在地,拥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战历史。近日,沙坪坝区文管所工作人员表示,抗战遗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重庆之蛙)电力厂旧址已基本修复完毕,有望年内免费开放。

“重庆之蛙”由日军命名

为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会有“重庆之蛙”的怪称?当年的东京报纸这样写道:“我皇军飞机大炸重庆,那里的青蛙全都炸死无声,为什么那个扰人心绪的中央电台还是叫个不停?”于是这个“叫个不停”的电台就有了“重庆之蛙”的别称。

在抗战中能够“叫个不停”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得益于时任重庆大学教授、机电系主任冯简做的一个决定。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前身,位于南京的中央广播电台曾遭日机轰炸,损失惨重。因此,电台迁至重庆时,为避免日机轰炸造成过大的损失,冯简将电台台址分为4处:电台总部设在上清寺,信号发射台位于小龙坎,收讯台设于歇台子,而土湾这一处就是“重庆之蛙”的电力厂和备用电台藏身地,也是仅存的“重庆之蛙”旧址。

在整个抗战时期,这里是盟军在远东唯一可利用的短波电台,外国记者也利用这个电台转播、发稿。1945年8月10日,也正是在这里,“重庆之蛙”首播了“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条震动全中国的消息。

从推土机下抢救回来的“重庆之蛙”

从外部看,电台旧址是一处依山而建、用条石垒砌的碉堡建筑。走进碉堡建筑,里面顶部每隔1米就开有一个通风口,一共18个,保证了良好通风性。此外,拱形门窗也讲究美观,全部用石质的斜格窗花装饰。不曾想到的是,这栋建筑曾面临被拆除的危险。

据沙坪坝区文管所所长郭小智介绍,“重庆之蛙”的旧址是在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的。由于重庆解放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旧址已失去了原有功能,成为牛奶厂员工的居家住房。没有人将其与抗战中大名鼎鼎的“重庆之蛙”联系起来,这里被认为是废弃建筑,差一点被拆除。

“在文物普查中,我们发现这栋建筑墙体竟有一米多厚,便觉得非同寻常。后来经多方考证才确定这里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旧址。当时已经有推土机开到了旧址的旁边,准备将其拆除建楼盘,可以说这一栋建筑是在推土机下抢救回来的。”郭小智说道。

修复完成将免费开放

据悉,在2013年至2015年,沙坪坝区文物部门先后完成该旧址外墙风化处理和文物保护抢救(一期、二期)工程,确保了电力厂旧址的原有形制。同时,根据电力厂旧址半地下掩体的特征,保护工程在严格遵循修缮设计方案的同时,对地下掩埋的不可预知部分,采取了“边维修、边复原、边考证”的科学维修方法,先后在旧址内发现了原电力厂蒸汽进水管,烟囱等遗迹以及抗战时期的重要文物。

目前,电台旧址主体修整工作已基本完成,沙坪坝区文物部门即将启动陈列布展工作,有望今年内完工,并免费对外开放。届时,这里将成为一座小型文特博物馆,通过实物、文字、图片还原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风貌。

2016重庆人最新置业意向调查

1. 未来您期望的购房居室类型?(必填)*

一居室

两居室

三居室

四居室及以上

其他(商铺/写字楼)

2. 您的置业总预算是多少?(必填)*

30万以内

30万-60万

60万-100万

100万以上

3. 您期望的购房区域?(必填)*

4. 您的姓名(必填)*

5. 您的常用手机号(必填)*

获取验证码

查看结果

河北中医药文化景点台西村商代遗址、满城汉墓遗址

作者:周计春 赵润生

台西商代遗址位于藁城西10千米处,在台西村东北,居台西、庄合、故城、内族四村之间。以3个高大的“台疙瘩”(南台、西台、北台)为中心。“南台”在台西村东约200米处,现已铲平无存。

1965~1972年间,台西村村民在西台南侧取土时,发现过成组的青铜礼器和一件长达39厘米的玉戈,以及铜鼎、琉、晕、觎、匕、矛、蹲、石磨等。经国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鉴定为商代中期(约公元前14世纪)的文化遗存。

1973年,河北省文管处组成考古队,对台西商代遗址进行发掘。先后共揭露面积1889.75平方米,发现房屋遗址14座,水井两眼,灰坑134个,墓葬112座(其中有奴隶殉葬墓10座)。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玉器、青铜器等3000多件。发现植物种子30余枚,均属于蔷薇科梅属种子,以桃仁为主,还有郁李仁、杏仁等,药食两用。

从这里出土的文物中,有世界上保存最好、年代最久的酿酒作坊,以及最早的酒曲;世界上最早的铁器;世界上最早的铁矿渣;世界上最早的手术刀;世界上最早的脱胶麻织品;世界上最早的平纹绉丝纺织品等,创下了七个世界之最。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满城汉墓遗址位于保定城西北21公里处满城县陵山东坡,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墓葬,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山洞宫殿。1982年7月23日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8年夏季,曾出土“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朱雀街环杯”等国宝级文物,2001年3月,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之一。在刘胜墓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中,有4枚金针、5枚银针、“医工盆”,以及小型银漏斗、铜药匙、药量、铜质外科手术刀等组成了迄今发掘出土的质地最好、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整套西汉时期医疗器具。盆为铜质,口径27.6cm,盆沿和盆身均刻有“医工”字样,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刻铭医用器皿;针体细长,长度为6.5~6.9cm不等,上端为方柱形长柄,宽0.2cm,柄上有一小孔。针尖或尖锐,或稍钝,或呈圆卵块、三棱形不一。据专家考证,认为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九针相仿,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金属医针。

版权申明:燕赵中医网原创内容,禁止公众号转载,欢迎个人转发。

想要获取燕赵中医圈最新消息,可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yiyuan-fuwu”。

“医缘”为中医朋友服务,一个有用的服务号。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238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