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武汉发展

武汉市黄陂区加强文旅融合发展,木兰花乡景区通过旅游景区景观价值评定,全区16个A级景区顺利通过检查复核,木兰草原获评区长质量奖,木兰天池获评区长质量提名奖。

武汉发展

截止目前,全区已建成文体广场251个、百姓舞台6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家、星级旅游厕所158座、旅游驿站10处、绿道驿站2处、旅游标识标牌1000多块,23个重点景区全部配建游客服务中心,建成生态停车场50多个,停车位3万多个。二程书院、盘龙城遗址博物馆建成免费对外开放,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已建成;年均开展免费文艺演出进街乡(村、社区)759场,图书进基层10000册,年服务群众超500余万人次。年均投入1亿余元,实施黄陂人免费游黄陂、进出岱黄高速小轿车免费和为来陂游客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活动,让群众共享旅游事业发展红利。

针对“关于加大省级文物遗址龙王尖保护”的建议,我局多措并举,积极向外争取支持,向内主动进行谋划,确保了该议案的圆满完成:争取省厅支持,将龙王尖古遗址保护维修项目列入省级文物维修重点支持项目并获400万元资金支持。投入29万元编制了《龙王尖古遗址抢救性维修方案》并获省厅批准。累计投入25万余元,在古遗址上树立了文物保护宣传牌、警示标语、保护碑,抢救性维修了坍塌古寨墙;针对“关于打造潘忠汝烈士故居为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议,我们立足部门职能,在318国道岔马路口树立了“潘忠汝故里”大型指示牌,收集整理了大量潘忠汝烈士相关事迹及实物、照片等资料,并协助指导六指街文化站制作了“潘忠汝烈士生平事迹展”。同时,将潘忠汝烈士墓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聘请了一名文保员负责烈士墓安全保护和环境卫生。下一步,我局还将规划建设潘忠汝烈士陵园。

全区文旅事业实现良好开端。黄陂区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一)公共文化繁荣发展。一是文艺创作持续推进。新编楚剧《花楼街的女人们》已完成排练,力争年内搬上舞台;大型传统楚剧《木兰传奇》已完成初稿;二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以建国70周年为契机,举办各类大中型文化活动211场,服务群众50万余人次。黄陂区各界人士迎春茶话文艺演出、庆祝建国70周年文艺晚会、第十二届群众文化艺术节等以其现实性、艺术性广受好评。

(二)文保工作得到加强。非遗保护卓有成效。邓长清、李义奎入选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汉锣”参展第119届美国阿纳姆国际乐器展,《板凳龙》参加武汉市第二十五届迎新春舞龙大赛暨第十六届锣鼓比赛获“创新奖”。深入开展楚剧、泥塑进校园、进景区、进军营活动;文博事业稳步发展。争取上级文保经费1400万元,对姚家山新四军第五师司政机关旧址、杨学诚烈士陵园和龙王尖古遗址等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配合完成涉及不可移动文物点和区级文保单位文物勘探工作,勘探面积320亩,发现古墓葬30余座。对全区59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消防安全大检查和全面核查,文物安全100%;区博物馆和二程书院免费对外开放,接待观众9000余人次。

(三)全域旅游示范引领。一是旅游节庆好戏连台。以第十六届木兰文化旅游节为主线,举办武汉乡村旅游节、木兰花乡第三届郁金香赏花节、木兰云雾山杜鹃花节、木兰草原国际风筝节、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黄陂启动仪式等活动20余项次600余万人次;二是项目带动实效明显。充分发挥“赏花游”财政奖补资金对旅游产业的引导作用,严格依照程序验收“赏花游”项目5个、二星级农家乐58家、乡村旅游合作社1家。指导木兰天池、木兰水镇等9家项目单位申报市级旅游产业发展项目,指导木兰花乡、新博生态小镇积极申报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野村谷、大余湾、桃源集亲子小镇成功开园,黄花涝文旅古镇、木兰花乡二期、木兰草原三期等项目推进有力。华谊兄弟影院天纵城、飞尚影院获补助资金20万元,唐阁影院、维佳银兴影院确定为“四上”文化企业;

三是旅游品牌精心培育。主打木兰文化品牌,以节假日为重点,组织举办各类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着力提升景区人气和对外知名度。精心组织木兰天池等景区参加亚洲文化旅游展,通过发放旅游宣传资料、现场介绍和提供咨询讲解等方式,积极向外推介黄陂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精品线路、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等,拓展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交流合作;四是旅游溢出效应持续放大。2019年,全区接待旅游人数2596.6万人次,同比增长8%,旅游综合收入157.4亿元,同比增长10%。有文旅规上企业13家,纳入区GDP核算6家。

(四)体育事业稳步发展。一是群众体育蓬勃开展。主、承办全国青少年龙舟锦标赛暨U系列龙舟夏令营、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三八”女子健身徒步赛等全民健身活动10项次3万余人次。开展户外健身器材安全检查,合格率98.88%以上。组队参加武汉市第45届渡江节,完成全国体育场地调查和黄陂区国民体质测试任务,积极推进武术之乡建设;

二是竞技体育基础夯实。组队参加武汉市2019年度青少年体育比赛,获金牌44枚、银牌9枚、铜牌8枚,成绩居新城区前列;承办了市青少年体育比赛中举重和跆拳道项目赛事。田径、篮球、举重、武术列为市级资助项目。开展青少年夏令营游泳、足球、篮球等项目培训710人次,中小学生暑期免费游泳10473人次;四是全面完成军运会竞赛组织和保障工作。全面加强与海军工程大学的配合,积极协调全区相关部门和单位协同作战、整体推进,确保了军运会“海军五项”竞赛在我区成功举办。

推动西塞山区高质量发展 全面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 武汉发展

中共西塞山区委四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暨西塞山区推进全链条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动员会于2021年8月18日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西塞山区委、西塞山区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推动西塞山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全会由区委常委会主持。受区委常委会委托,区委书记晏勇就《实施意见(讨论稿)》起草情况作说明并讲话。

会议明确了新时代推动西塞山区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和主要目标。强调要以依托长江经济带、立足特钢优势产业、对接黄石新港为支撑,以全面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为引领,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在黄石区域空间布局中争先进位,在加速融合、协同发展中增创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加快推进“五区”建设,全力打造“五个西塞山”。

会议强调,要突出创新引领,强化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平台能级,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争创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要聚焦特钢产业,打造特钢产业名城,推动产业链条化发展,强化产业数字赋能,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发挥临港优势,深度对接黄石新港,提升园区综合功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黄石临港产业园区。要建设宜居城区,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打造全国老旧小区改造示范区。要推进文旅融合,加快文旅新区建设,保护弘扬城市文脉,推进全域旅游开发,建设磁湖黄荆山文旅新区。

会议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西塞山。要共创美好生活,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深化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建设善治西塞山。要强化党建引领,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思想破冰,强化作风建设,为西塞山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晏勇在讲话时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客观总结工作成效。要肯定成绩强信心,乘势勇进、把好的势头延续下去,继续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从分析形势中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要正视差距增动力,加压竞进、把弱的地方尽力补齐,持续巩固我区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势头。要增创优势保定力,充分发挥区位、产业、城乡融合优势,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协同发展,打造全国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特钢产业基地,争创城乡融合发展黄石典范。

晏勇强调,要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奋进全市第一方阵。要以更高的要求对标对表,对标市委“五个示范”要求,加快推进“五区建设”,以城区第一、全市领先的目标做好各项工作,既要完成指标任务保位,更要发力冲刺进位。要以更大的格局开拓创新,不断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向扩大开放要活力、向创新突破要潜力,形成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浓厚氛围。要以更好的环境促进发展,持续推进营商环境革命,当好“金牌店小二”,做好“首席服务员”,争创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示范区。

晏勇强调,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奋力实现良好开局。要抓好党建最大政绩,压实党建主体责任,健全完善责任链条,夯实党建基层基础。有序推进换届工作,坚决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要认真筹备好区五次党代会,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筹备任务。要抓实发展第一要务,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推进全链条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强化招商链、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责任链“五链”融合,以项目建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要守牢平安稳定底线,聚焦确保蝉联新一届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目标,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西塞山。

晏勇强调,要坚守初心、勇担使命,齐心共创美好生活。要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改造,紧盯2023年全面完成城区范围内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深化拓展“金湾工程”内涵和外延,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全国老旧小区改造示范区。要不断优化服务供给,聚焦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加快建设健康西塞山,毫不动摇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化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晏勇强调,要全面从严、压实责任,持续优化政治生态。要加强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激励担当作为,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让干部在制度和规矩范围内放心工作、放手干事。要强化作风保障,坚持奖优罚劣,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切实推动由“不出事”向“干成事”转变,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西塞山区委四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决议》、《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西塞山区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区委常委会向区委四届十一次全会报告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治理工作情况、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情况。

会议印发《西塞山区推进全链条项目建设攻坚行动方案》、《关于全区重点专项工作记功奖励集体和个人的通报》。

区委常委、区“四大家”领导出席会议。

【来源:西塞山区政府】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总体发展潜力是怎样的? 武汉发展

一、武汉市新洲区邾城总体发展潜力是怎样的?

新洲邀请,我是新洲人。新洲给我的影响如下,第一新洲在武汉市来说教育还可以但是留不住人,第二新洲有武汉市唯一京九线上的火车站但是从建设到运用最后关闭不到十年。第三新洲有长江深水港口,但是利润是武汉的跟新洲没得关系。第四新洲有地铁但是只到了新洲金台,没有到邾城。还有太多太多,总之一句话。新洲区跟武汉其他几个区比,一个字差。不过我是新洲人,我对新洲还是抱着很大希望的。欢迎大家点赞,点评。谢谢!

我是新洲人,新洲近十年没有什么变化,早就成了武汉最差的一个区了,所以新洲混的好一点的人都去武汉市发展了,为什么都不愿留在新洲发展,因为新洲有太多的问题,短时间内看不到希望!所以希望政府多多关注新洲未来的发展,也希望新洲发展会越来越好。

二、武汉人的祖籍大多在哪里?

这个话题还是很有一谈的,我就以充分的数据和真实感受来回答。武汉主要由三大板块组成:汉口、武昌、汉阳,首先从汉口板块来说,大部分人的祖籍是黄陂人,汉口到处都是黄陂人,做小买卖的,做建筑的几乎都是黄陂人,很多黄陂人在汉口买房,特别是常码头、汉口火车站一片,复兴村、范湖、常青一片,二七一带最多黄陂人。正宗的老武汉人主要还是在六渡桥,汉正街、南京路那一片。东西湖区河南人最多,以前大部分迁移过来的河南人比较多,因为河南缺水不便于农耕,东西湖水资源丰富当年又是比较偏僻的地方,所以东西湖大部分人的祖籍都是河南人。

武昌板块大部分人的祖籍是江夏,同样也是因为江夏离武昌近,还有部分来自湖北省内下面地级市和区县的人较多,原因是武昌大学多,很多学生来自其它省份和下面区县地市,为什么说武昌人很多都是说普通话的人多就是因为外地人最多,所以说武昌人到底哪里人祖籍这个不好定义,只能说江夏人可能会多一点,其余大部分都是外地人,正宗的老武昌人主要聚集在司门口和徐东片区。

汉阳板块,汉阳就不必多说了大部分人的祖籍来自蔡甸,也有一大部分人是汉阳本地人,因为外来人口一般很少往汉阳去发展,汉阳又是重工业基地,还多工人都是继承父母的工作,所以汉阳那边很多人都是走后门关系进国企,外来人口很难进,到现在汉阳经济增长慢就是吸引不了外来人口造成的。

我的这些回答希望对网友有帮助,还有需要补充的也可以进行留言。

武汉以前是汉阳和武昌。现在的汉口是汉水改道后从汉阳分出去的一块。但是汉阳以前都是湖汊沼泽地带,根本不适合居住,原住民不多的。等会再说下武昌。

为什么有人说武汉是中国最大的县城呢?因为武汉人实际上都是乡里人。

真正的武汉发展起来要算长江二桥通车。大概是九几年的事。二桥通车形成的内环线就是所谓武汉的中心城区。

老武汉人应该有点印象。内环线经过的汉阳,就钟家村附近算城区;武昌中南以内算城区;汉口黄浦路以内算城区。

跟现在的武汉地图比较一下。内环线也就巴掌大个地方。这个内环线以内的居民基本上都是靠水而生的。主要是湖南人,四川人。另外就是河南人。为什么要把河南人分开讲呢。不是歧视,只是河南人主要是建国前逃荒过来的人比较多。而四川湖南过来的人,历史比较久一点。

至于说黄陂人是武汉原住民就算了。黄陂县城啥时候才有呢?黄陂人那么能干,武汉就不该叫武汉市了,而应该叫黄陂市。

三、为什么说新洲是武汉未来第五镇?

谢谢邀请。

武汉恐怕是除了上海,唯一一个在前面加上“大”字而不显得突兀的城市。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根据遥感卫星测绘得出结论,武汉是中国城区面积最大的城市。

这种大,一是体现在武汉已经没有了绝对的中心。如果现在让你回答,哪里才是武汉的中心,你的脑袋是否会闪现出很多的答案,但却举棋不定。

江汉路?光谷?还是哪里?作为武汉三镇的汉口、汉阳、武昌本是三座城,以武汉为名不足百年。

城市急速发展,致使城市的中心已无中心之名。或许曾经的汉口中心城区、汉阳中心城区、武昌中心城区聚集了最醇熟的配套和最丰富的资源,但如今已今非昔比。

武汉之大,二是体现在武汉出现了第四镇,第五镇……

最近央视财经栏目《对话》聚焦武汉的产业地标,其中光谷是节目组人员去到的第一站。光谷以电和芯片为底气,登上了世界的舞台,成了世界的光谷。高科技产业发展成熟,人口增加,生活、交通、教育配套趋于完善,光谷自成一城,俨然已是武汉的第四镇。

如今这种景象又在新洲出现。

追溯上世纪的武汉人口排名,黄陂第一、新洲排名第二。充足的人口为新洲的后来居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谁能想到,曾经的小镇村落,早已出落成武汉最繁忙的货运港和工业重镇。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新洲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总额多年领跑武汉新城区。

2018年4月,武汉航运产业总部区落户新洲阳逻。紧接着,国家航空产业基地落户新洲双柳。以创新服务为主体的问津产业新城也落户新洲邾城。

邾城是新洲的老城,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文化。浑厚的历史底蕴,铸就了邾城独特的气质。

著名的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回望历史,邾城既是新洲的别称,也是新洲的行政、商贸、教育、文化中心。聚焦当下,邾城经过时代的洗礼,早已蜕变成现代化的城市。

据悉,问津产业新城将打造新洲区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建成联动阳逻产业新城的创新服务新城,规划生产性服务业、大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支柱产业,计划用10年时间打造300亿产值的产业集群。

根据规划,新城将在文昌大道南延线规划市民文化中心,政务中心,客运站等城市重要公共设施,将在古城大道东侧规划滨水商业休闲中心,将建设滨水特色休闲商业街,以及城市公园。

如今,问津大道、文昌大道已全线试通车,古城大道、齐安大道、花朝大街等道路在建,六纵三横道路体系基本成型; 问津产业港一期已初步建成,北方能源总投资3.3亿元的建设新能源充电桩生产基地项目,已正式开工;娃哈哈计划投资1.5亿元的华中饮用水生产基地项目,也将开工;新洲城市规划馆已完工,并具备开放条件。今年4月,湖北首个教育特色小镇落户新洲问津产业新城,总投资90亿元,预计未来学生规模可达3.7万人。

孔雀城问津兰亭坐落于此,打造中国版生态城市样板。2018年,孔雀城新洲项目成交量迈进武汉楼市年度销售TOP10。如今,孔雀城问津兰亭二期加推在即。

有人说,武汉并不是由一个部落壮大的城市,更像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武汉发展的野心从来都不是修建一个绝对的市中心,而是整个武汉都是市中心。作为武汉的第一个新城区,新洲的发展称得上是后来居上,也承担得起武汉未来第五镇的名号。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954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