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孝东陵

孝东陵位于孝陵东侧,内葬清世祖福临的孝惠章皇后以及二十八名妃、格格、福晋。孝东陵始建日期和竣工日期待考。孝东陵建成后,初称“新陵”。康熙五十八年二月二十一日,正式称为“孝东陵”。

孝东陵的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是:三孔拱桥1座,东西朝房各5间,东西值班房各3间,隆恩门1座5间,东西燎炉各1座,东西配殿各5间,隆恩殿1座5间,陵寝门3座,石五供一座,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各式各样座。方城前神道两面三刀旁各有14座小宝顶,均南北纵向排列,每旁两面三刀行,东旁,外侧为10座小宝顶,内侧为4座小宝顶;西旁,外侧为11座小宝顶,内侧为3座小宝顶。宝顶的这种排列形式仍带有关外盛京妃园寝的遗风。

由于孝东陵是清朝建的第一座皇后陵,无前例可鉴,所以规制尚不完备,为此,后来的皇后陵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孝东陵

墓主人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帝生母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蒙古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顺治十一年(1654)五月入宫,册为妃,六月立为为皇后,顺治帝死时,她年仅21岁。孝惠章皇后在康熙一朝备受尊崇。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十二月初六日卒,终年77岁,五十七年1718)入葬。七位妃为恭靖妃、淑惠妃、端顺妃、宁悫妃、恪妃、贞妃、悼妃。

此外,孝东陵内还葬有十七个格格、四个福晋,这些格格和福晋都是福临的嫔御。由于清初宫闱草创,典制未备,皇帝的一些侍妾也称格格、福晋。到了清朝中期,后妃制度日臻完善,后妃等级、名号、称谓上的混乱现象才得以杜绝。

孝东陵首开为皇后单独建陵之制,其规制是后世皇后陵效法的蓝本。

清东陵中唯一未被盗的孝陵,安然无恙350多年,三大优势很给力

我们都知道,清朝的前身是1616年建立的后金政权,虽然20年后由皇太极改国号为“

”,但其都城还在关外的沈阳,而直到1644年世祖皇帝顺治入主中原后才定都北京。

所以除了后金政权当中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葬在了盛京之外,其余的皇帝基本都葬在了清东(遵化)、西(易县)二陵,两座皇家园陵分别坐落在昌瑞山与永宁山之下,整体规模宏伟壮观,充分体现了古代皇陵建筑的水平之高。

康熙画像

安然无恙350多年的顺治皇陵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东陵之中,共有五座帝陵(

清世祖孝陵、清圣祖景陵、清高宗裕陵、清文宗定陵、清穆宗惠陵

)。但令人扼腕叹息的是,1928年与1945年的两次东陵劫难,导致四座帝陵被洗劫一空,唯独只有顺治帝的孝陵幸免于难。

孝陵鸟瞰图

为受到洗劫的四座皇陵惋惜的同时,我们不禁又对孝陵的安然无恙所庆幸。而同时又会有疑问,整个东陵境内,大大小小共数十座陵寝,在盗墓者的猖獗之下,均无一幸免,就连康熙保姆之墓都被盗得渣都不剩。那为何作为清朝入主中原的首位皇帝之陵寝,却无人问津?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通过对一系列资料的查阅总结,个人感觉孝陵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供朋友们参考:

未受劫难的三大优势

第一,民间传言的助力。

相信很多朋友在小的时候都会听过这么一个代代相传下来的传闻,那就是顺治皇帝因爱妃董鄂氏的红颜薄命而看破红尘,最后出家五台山,还出现了康熙皇帝奔赴五台山寻父皇的传说,虽然看似有一点戏谑的成分,但在盗墓者看来,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干扰作用。试想如果顺治帝出家后,那么孝陵自然就是一座空穴,如果是空穴那么自然就不会有珠宝随葬,如此便很好地避免了盗墓者的觊觎。

孝陵方城、明楼

第二,神功圣德碑的六字真言。

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

每一位皇帝去世之后,都会由下一位皇帝命工匠立碑篆刻其生前事迹以及功德,名为“

神功圣德碑

”。而就在康熙皇帝为父亲顺治所写的碑文当中有一句话明确地给了盗墓者一个方向,那就是“

不藏金玉宝器

”。就是这句话,让盗墓者觉得即使费半天劲挖开孝陵,也不会找到什么值钱的宝物,因此对孝陵顿时失去了兴趣。

孝陵神功圣德碑

第三,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根据盗墓者后来的回忆得知,他们当初确实有个别人也产生了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但当开始动手时,却发现根本挖不动,众人用几晚上的时间才挖到一两米深,最终只能放弃。所以,并不是他们不想盗取其中宝物,而是根本行不通。

酷爱佛法,遵循旧制

十八年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丙辰,大渐。赦死罪以下。丁巳,崩於养心殿,年二十四。

以上就是孝陵之所以会安然无恙350多年的主要原因,而孝陵中到底有没有顺治皇帝的真身呢?我们接下来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首先,关于孝陵之地位。

顺治作为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一位皇帝,因“

定鼎中原

”之功被追尊为“

世祖

”。如此高的地位自然要有超高规格的标准来为其建造皇陵。所以孝陵就这样成为了清东陵之中规模最宏大的一座皇陵,没有之一。

顺治画像

又因康熙皇帝自幼在祖母孝庄文皇后的抚育下长大,深谙孝道,所以出于更全面(为防盗墓)的考虑以及搭配父亲顺治“

入关第一帝

”的至高地位,于是将孝陵打造成一座固若金汤的帝陵,这也是为什么盗墓者即使有心也无力的原因。

其次,关于顺治之信仰。

相信对顺治有一定了解的看官们都知道,顺治既有对董鄂妃的痴情也有对佛教文化的向往。早在1657年(顺治十四年),时年20岁的顺治便成为了一名忠实的佛教徒。此时他已经亲政7年,早年的雄心壮志到后来的力不从心,早已使他身心俱疲,佛法的出现使他有了心灵寄托。

十七年八月,(孝献皇后)薨,上辍朝五日。追谥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1660年(顺治十七年)爱妃董鄂氏八月十七的英年早逝,使得这位独力难支的统治者彻底崩溃,为此萌生了出家之念,在一个月后他确实行了剃发之礼,成为“

光头天子

”,但经过后来通琇禅师的劝解之后,顺治终放下出家之念。这也有力回应了民间传闻的不实。第二年正月初七,顺治因天花去世,享年24岁。

顺治、孝献皇后董鄂氏剧照

六月,葬世祖章皇帝於孝陵,孝康皇后、端敬(孝献)皇后祔焉。

再者,关于顺治之丧仪。

因顺治为满洲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所以在许多方面都遵循着关外的旧制。比如满洲的丧葬习俗,不同中土的土葬之法,乃是火化。顺治驾崩之后,继续延续祖宗之法,进行了火化,同为此法的还有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和孝献章皇后董鄂氏。所以现在葬在孝陵地宫之中的,当属三人的宝宫(骨灰盒)。

史海君说:

作为“

入关第一帝

”,顺治的一生既幸运又无奈,幸运的是得以荣登大宝、君临天下;无奈的是自己对于朝政力不从心,对于爱妃之福薄痛不欲生,对于佛法之向往难弃俗世。长期以来的郁郁不得志导致他最终患上天花去世。虽然英年早逝,但在东陵其余陵寝都遭受洗劫之后,他的孝陵却能350余年安然无恙,也算是一种幸运与安慰,孝陵也因此成为清东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掘成功的皇陵。

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

《清圣祖实录》

孟森《清史讲义》

清孝陵《神功圣德碑》

赵尔巽《清史稿.世祖本纪》、《清史稿.圣祖本纪》、《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列传一》

版权注明:本文系作者“史海甄客百晓生”原创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违者必究。

清东陵被盗毁得极为严重,为何顺治皇帝的清孝陵却保存得很完好?

清朝皇陵共分为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三处,关外三陵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清福陵、清太宗皇太极的清昭陵以及努尔哈赤先人的清永陵;清东陵分别是顺治的清孝陵、康熙的清景陵、乾隆的清裕陵、咸丰的清定陵、同治的清惠陵五处陵寝;清西陵则分别是雍正的清泰陵、嘉庆的清昌陵、道光的清慕陵、光绪的清崇陵。

这其中关外三陵是属于清朝入关前修建的皇陵,福陵和昭陵的位置都位于清朝入关前的都城盛京沈阳,而作为历代清朝皇帝的祖陵永陵则在赫图阿拉(现今辽宁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关外三陵历经三百余年至今基本都保存比较完好。

清东陵位于现今河北遵化马兰峪,清东陵也是清朝入关之后正式修建的皇陵,而顺治的孝陵就是入住清东陵的第一座清朝帝陵。可是清东陵至今除了顺治的孝陵保存完好之外,其余陵寝全部被人盗挖。

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始建于雍正时期,当初雍正本在清东陵选好了墓地,但是由于清东陵附近的墓地土质都不好,因此雍正改选在易县永宁山修建陵寝,到了乾隆之后开创了昭穆之制,此后清朝皇帝都是清西陵和清东陵分着建陵。清西陵中除了光绪皇帝的清崇陵被盗挖过之外,其余帝陵都保存得比较完好。

那么清朝皇陵中为何就清东陵被盗挖的最严重呢?

清东陵在民国时期惨遭盗挖

清东陵是在民国时期惨遭盗挖,1928年夏天,民国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的名义率军队驻扎进入马兰峪,随即就盗挖了清东陵。

孙殿英最初想盗的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陵,但是当孙殿英找到康熙陵寝景陵地宫入口时发现地宫里面渗水非常严重,这也是当初雍正之所以放弃清东陵墓地改为在清西陵建陵的想法,清东陵那块地方普遍土质不好,容易造成地宫渗水,因此雍正才改在清西陵建陵。而康熙地宫渗水也让孙殿英放弃了盗挖景陵的想法。

放弃盗挖康熙的景陵之后,孙殿英就把算盘打到了乾隆的裕陵,乾隆在位六十年,仅次于康熙的六十一年,而且乾隆实际执政时间长达六十四年,因此孙殿英认定乾隆墓中必定陪葬宝物极其丰厚,所以决定盗挖乾隆的裕陵。

孙殿英带领军队用火药炸开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并将两座陵寝中的陪葬宝物几乎盗空。据传孙殿英当时盗挖裕陵和定东陵光宝物就整整用了七天时间运了三十多辆骡马车,孙殿英后来没有继续盗挖其他清朝皇陵,只盗了生前最为奢侈的乾隆和慈禧二人陵寝就满载而归了。

孙殿英的兵匪属于破坏性盗挖,所以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被盗得非常惨,乾隆与陪葬的两位皇后、三位皇贵妃遗骸都遭到破坏,六人尸骨几乎混为一体很难分辨,尤其是当初孙殿英盗墓时嘉庆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尸身未腐,但是孙殿英的匪兵为了盗墓将她的尸身扔进墓道积水之中,最终导致后来孝仪纯皇后尸身完全腐坏,而乾隆和其余四位后妃的尸骨则完全混淆难以分辨。

慈禧的陵寝更是遭到比乾隆的陵寝还严重的破坏,慈禧生前极尽奢华,对自己的陵寝规制早已逾制,据服侍慈禧多年的大太监李莲英晚年对家人的回忆称,慈禧墓中的陪葬宝物据估计至少价值五千万两白银。

慈禧尸身后来也是被丢弃在积水中,棺椁中的陪葬宝物全部被盗走,慈禧只因生前奢侈,死后也就造成了她的陵寝受到盗墓之辱。

孙殿英盗挖清东陵之后,引起了当时社会舆论的哗然,以清末帝溥仪为首的前清皇族对孙殿英的盗墓行为向国民政府控诉,国民政府受舆论压力对孙殿英展开调查,但是由于孙殿英早已经拿着盗墓所得的宝物贿赂国民政府要员,因此他逃脱了法律制裁。

孙殿英只盗挖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那按理说清东陵其他皇陵应该保存的还可以,为何说只有顺治的孝陵没有被盗呢?这就因为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清东陵又遭到了二次盗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清东陵当地的土匪王绍义联合原日伪情报队队长张尽忠和清东陵守陵人后裔穆树轩以及修建维护皇陵工匠后人关会增等人二次盗挖了清东陵。

二次盗挖清东陵最先盗挖的是咸丰的定陵,二次盗挖的这些盗墓贼最初是先光顾了还是慈禧的陵寝,他们本来是去给孙殿英“扫仓”(盗墓里的行话就是捡剩落),结果发现慈禧的陵寝被孙殿英盗得很干净,那索性就把慈禧老公咸丰的定陵也挖了吧。

就这样二次盗挖清东陵这些盗墓贼先盗挖了咸丰的定陵以及他大老婆慈安太后的定东陵,随后他们索性连其他陵寝都盗了,紧接着同治的惠陵也被盗了,康熙的景陵正好当时积水已经退去,因此也难逃被盗的结局。算上康熙、乾隆、咸丰、同治四位帝王还有葬在清东陵中帝王的妃嫔陵寝共计14座陵寝,157人的坟墓全部都被他们彻底盗挖,这其中以康熙的景陵陪葬宝物最为丰厚。

王绍义等人曾说康熙陵寝内陪葬物品最为丰富,不次于当年孙殿英盗挖乾隆的裕陵所得宝物。康熙的景陵也被他们盗挖得最惨,和乾隆陵寝被盗后的惨剧一样,康熙陵寝中与他一同埋葬的四位皇后和一位皇贵妃尸骸都被随意丢在地上,康熙的尸骨几乎与五位后妃混在一起。

但是清东陵中所有皇陵几乎全部被盗,却唯独顺治的清孝陵几乎毫发无损,这又是为何呢?

生前提倡简葬,死后火葬的顺治使得他的陵寝最终避免被盗毁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据历史记载,顺治死后是火葬,所以墓中陪葬物品非常少,而二次盗墓的这些盗墓贼大多是守陵人和修建陵寝工匠的后代,他们早在先人那里得知了顺治死后是火葬的信息,因此没有盗挖顺治的孝陵。

顺治死后实行火葬是历史上都有记载的,那为何清东陵只有顺治实行火葬呢?其他皇帝又为何没有火葬?

顺治火葬原因有两点,一点是满洲旧制就是实行火葬,其实满族人的传统丧葬习俗就是死后火葬,顺治的老爹清太宗皇太极和爷爷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及努尔哈赤的先人死后都是火化,包括顺治的叔叔摄政王多尔衮都是死后火化,满族人的丧葬习俗就是死后将骨灰装进骨灰盒中然后再埋入土中。

还有一点就是顺治生前崇信佛教,死后火化也是佛家的礼仪形式。顺治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一位皇帝,他在亲政之后曾经大力推行汉化,奉行汉族传统和制度,因此在顺治去世时清朝已经基本不再实行火化,而是和汉人一样直接用土葬形式,并且清朝贵族还都学习了汉人视死如生的丧葬理念,实行厚葬。

但是顺治后来信奉佛教,而佛教提倡丧葬从简,所以他生前都强调自己死后丧葬从简,信奉佛教再加上满族旧俗,这使得顺治决定死后以火化形式下葬。

顺治生前绝不会想到自己提倡的简葬加火葬会让自己死后躲过被盗墓的劫难,其实满族人的火葬加简葬的丧葬理念也很对,顺治的孝陵和爷爷努尔哈赤的福陵以及老爹皇太极的昭陵还有先人的永陵都是因为遵循了满族旧俗火葬加简葬,才使得陵寝完好保存,几乎没有被盗。

而顺治之后的康熙、乾隆等皇帝都被汉化得很彻底,他们早就把当时汉人的视死如生,厚葬的丧葬理念学会了,所以对自己的陵寝极尽奢侈,才在后世招惹上了盗墓贼的惦记。

其实简葬确实可以让人死后免遭盗墓贼惦记,不信对比一下清西陵,在清西陵中只有光绪的崇陵被盗过,而光绪的崇陵也并非他的陵寝有多么奢侈。光绪崇陵大概在1938年前后,到现在也没人弄清楚这伙盗墓贼的身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光绪的崇陵比较简朴,据传闻曾经有人打探到光绪崇陵陪葬宝物被人变卖,只换了五百套军需棉服,远不及慈禧陪葬品的十分之一。

根据事后对清崇陵的整理,大家发现光绪的崇陵并没有像清东陵那样被盗毁,这伙盗墓贼对崇陵内部结构似乎熟门熟路,没有进行破坏,对光绪墓中也没有进行太多破坏,只取走了陪葬宝物也没有对光绪和妻子隆裕太后的棺椁进行毁坏。

因此从这些都可以看出盗挖光绪崇陵的人很可能是当初帮助光绪修建陵寝的工匠,毕竟光绪在1908年去世,当时给他修建陵寝的人应该还都健在,这些人带路才能没有对陵寝进行破坏就打开墓门。

而后来这些盗墓贼又只拿光绪陵寝内的陪葬品换了一些军需棉服,说明这也是带有军方背景,在结合1938年那个时代的背景,在华北地区购买军需物品,那极有可能是为了抵抗日寇入侵,所以说光绪被盗墓是一个临时性的意外,否则这些人为何不盗挖清西陵的其他陵寝,相信雍正、嘉庆、道光三位帝王的陵寝陪葬品绝对要比光绪还丰富一些。

再说回简葬,清西陵除了光绪的崇陵被盗之外,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都基本保存完善没有被盗,而清西陵这些墓主人其实在历史上都不是以奢侈闻名的人。

雍正是清朝最勤政的皇帝,相比老爹康熙和儿子乾隆可是一个比较简朴的皇帝;嘉庆也算是历史上比较节俭的皇帝,不过他节俭是因为清朝到他这里已经是国力渐衰,所以他不得不节俭;道光在历史上都不能算是节俭的皇帝了,而是抠门的皇帝,他可是连龙袍上都能打补丁的皇帝,尽管道光的慕陵是清朝历代帝王修建陵寝花费最高的皇帝,这主要是因为道光最初选择的也是在清东陵建陵,而且陵寝都已经修建好了,但是由于地宫渗水,把道光结发妻子孝穆成皇后的棺椁都浸湿了,所以道光下令拆除清东陵已经建好的陵寝,然后在清西陵重新选址修建,道光这一拆两建使得他成为清西陵中修建陵寝花费最高的人。

因此葬在清西陵的帝王整体都是生前简朴,不像清东陵帝王那般奢侈,并且死后也没有厚葬的皇帝,所以他们在死后才免遭像清东陵那般被破坏性的盗墓。

根据史料记载,顺治死后墓中几乎没有陪葬品,只有他和两位皇后的骨灰盒,所以清东陵中生前提倡简葬,死后又以火葬下葬墓中陪葬品远比清西陵那些勤俭皇帝还少得多的顺治当然能躲过盗墓一劫。

写在最后

所以顺治的陵寝之所以没有被盗完全是因为他提倡简葬,实行火化而避免了被盗。

其实中国古代的厚葬观念确实并不好,清朝的清孝陵、清西陵以及关外三陵都是因为简葬才得以保存完善,尤其是清孝陵和关外三陵还保持了满族旧俗的火化简葬,所以相比之下厚葬之风就不好了,奢侈如乾隆和慈禧,死后不得安宁,尸骨都被盗毁。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唐山市遵化市清东陵之同治帝惠陵、定东陵、昭西陵

同治帝惠陵清东陵最后一座帝陵。生前一直未建陵寝,死后才定址、定名,开始兴建。其规制依照定陵,除未建神功圣德碑亭和二柱门外,又裁了石像生和接主神道的神路。建筑布局从南往北依次为:五孔拱桥一座、平桥两座、石望柱两根、牌楼门一座、东西下马碑各一座、神道碑亭一座、神厨库一座、井亭一座、三孔拱桥三路、平桥两座、东西朝房各一座、东西值班房各一座、隆恩门一座、东西老燎炉各一座、东西配殿各一座、隆恩殿一座、琉璃花门三座、台石五供一座、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各一座,宝顶下为地宫。

同治帝惠陵1

同治帝惠陵2

定东陵为咸丰帝的皇后陵。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里分葬着两个人:普祥峪定东陵葬的是咸丰帝的皇后、后来的慈安皇太后;菩兰峪定东陵葬的是咸丰帝的懿贵妃、后来的慈禧太后。两陵规制在顺治帝皇后孝东陵的基础上又增建了神道碑亭和下马碑,用料讲究,质量优良,在皇陵中堪称上乘。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入葬。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慈禧以年久失修为由,对菩陀峪定东陵进行了重修。隆恩殿、东西配殿、方城、明楼均拆除重建,并对其余建筑揭瓦大修,历时13年,至慈禧临死前几天才全工告竣。重修后的慈禧陵,特别是隆恩殿和东西配殿构件改用名贵的黄花梨木、油饰彩绘全部贴金等在明清两代皇陵中独一无二。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下马石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谥号碑亭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一路三孔拱桥、二路平桥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隆恩门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隆恩殿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陵寝门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庙号碑楼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下马石与井亭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谥号碑亭1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谥号碑亭2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一路三孔拱桥、二路平桥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门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外景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凤上龙下”丹陛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双凤一龙”栏板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金龙盘玉柱与黄花梨木梁架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金龙和玺”彩画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五蝠捧寿”与“万字不到头”砖雕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配殿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陵寝门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祭台与五供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庙号碑楼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地宫1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地宫2

在清东陵大红门外,还有一座陵寝,就是著名的孝庄皇后的昭西陵。清康熙二十六年(1637年)孝庄皇后崩逝。按祖制,应将她葬入沈阳的昭陵与皇太极合葬,但孝庄皇后遗嘱在东陵安厝。康熙帝既不愿破坏祖制,也不想违背祖母遗愿,于是将孝庄皇后生前喜爱的寝宫拆运到河北遵化,建了一座临时殡宫,称“暂安奉殿”。康熙帝一直未能解决孝庄皇后的陵寝问题。雍正帝即位后,以“孝庄文皇后安奉以来,我圣祖仁皇帝历数绵长,海宇入安,子孙蕃衍,想孝庄文皇后在天之灵极为安妥”为理由,认为暂安奉殿所在之地就是风水宝地,因此在雍正三年(1725年)将暂安奉殿改建为陵寝,按与沈阳皇太极昭陵的位置,称昭西陵。与其他皇后陵相比,昭西陵颇有特色。一是因为该陵远离清太宗皇太极的昭陵,故增建了神道碑亭,首开皇后陵建神道碑亭的先例。二是隆恩殿为重檐庑殿顶,而其他后陵均为歇山顶。三是有内外二道围墙,其他后陵只有一道。四是陵寝门建在隆恩殿两旁,三座门建在隆恩殿之前,而其他后陵则把三座门作为陵寝门建在隆恩殿的后面。四是昭西陵无沟河桥梁、砂山。

昭西陵(孝庄)谥号碑亭

昭西陵(孝庄)隆恩门

昭西陵(孝庄)三座门

昭西陵(孝庄)隆恩殿

昭西陵(孝庄)祭台与五供、明楼、宝城

昭西陵(孝庄)庙号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169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