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清定陵

定陵是咸丰皇帝的陵寝,位于清东陵界内最西端的平安峪。定陵始建于咸丰九年(1859年)四月十三日,完工于同治五年(1866年)十二月,前后计有7年半的时间,净耗白银三百一十三万四千五百四十七两之多。

定陵陵址是由江西巡抚及吏部尚书等人相度的,咸丰也曾亲临阅视,认为平安峪“左龙蜿蜒,右虎训俯,贴身蝉翼、牛角两砂隐约缠护;虾须、金鱼二水界划分明,灵光凝聚,穴法甚真,……洵属上上吉地”。

清定陵

虽然定陵始建于咸丰九年,但大规模营建还是在咸丰帝崩逝之后,兴工不久,在定陵的规制上曾引发了一场争论,工部侍郎宋晋认为慕陵裁撤了大碑楼、石像生、二柱门、方城、明楼,将隆恩殿、东西配殿规模缩小,朴实无华,节省了民力。而且,文宗帝后停棺待葬,山陵工程宜抓紧进行,应仿效慕陵规制营建。宋晋的建议遭到了礼亲王世铎等人的有力驳斥,最后,两宫皇太后采纳了世铎的建议,以祖陵的传统规制为主,同进,又效仿慕陵裁撤职了大碑楼、二柱门,地宫内不再雕有-、佛像等。定陵的规制面为后世惠陵、崇陵效仿的蓝本,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定陵的用料分为两类,一类为筹办的物料,有咸丰帝生前陆续采买的,也有咸丰帝死后,从各地调运的;一类则为原宝华峪陵寝的旧料。宝华峪陵寝原为道光帝陵寝,因地宫出水被废弃。使用那里的旧料,主要是为了节省开支,同时也有缩短工期的因素在内。据档案记载,所用的旧料,大部分为石料,如石门、石像生、石望柱等大件白石计65件,各种旧砖605464块,旧隔扇62扇,坎窗24扇,节省白银20多万两。

定陵地宫内层层升高,建筑布局紧凑、高低错落有致,具有明显的层次感。定陵地宫内葬咸丰皇帝和他的孝德显皇后。

景点位置

河北省唐山遵化市东陵乡清东陵界内最西端的平安峪

河北省旅游景点清西陵地图「河北省保定市清西陵景区」

清西陵在什么地方?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永宁山下,是清王朝皇室的陵墓群之一。有帝陵四座——泰陵(雍正)、昌陵(嘉庆)、慕陵(道光)、崇陵(光绪)。后陵三座,妃园寝三座,王公、公主园寝四座。共十四座,葬七十六人。陵园建筑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大部都保存完好。这是一片丘陵地带,树木茂盛,景色宜人。清西陵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其建筑技艺之精湛、品种之齐全,在中国皇家陵寝建筑中绝无仅有。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布局与形制最符合中国的“风水”观,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帝陵。泰陵前3座精美的石牌坊和大红门构成西陵的总门户。昌陵建筑与泰陵规制相同,但其隆恩殿内以花斑石漫地非常独特,有“满堂宝石”之誉;慕陵隆恩殿、配殿建筑木构架均为楠木,并以精巧的雕工技艺雕刻出1318条形态各异的蟠龙和游龙。祟陵殿宇木构架均为钢铁木,质地坚硬,被称为铜梁铁柱,其地宫内的石雕佛像精美无比。永福寺、行宫和亲王、公主园寝则是清陵建筑中完整保存的珍品。整个清西陵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实为中国陵寝古建筑中的精美杰作。清西陵的402座古建筑,基本上是相沿明代帝后纪陵寝建筑样式修筑而成,它依据清宫式作法,在严格遵守森严等级制度的同时,又不拘泥于典制,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大红门前石牌坊一改历代皇家陵寝均设一架的规制而增至三架,在用料、工艺上更细腻、精美;慕陵殿宇的楠木雕刻已突破了其他清陵油饰彩绘作法,采用在原木上以蜡涂烫,壮美绝伦。自道光始,在陵寝建筑上稍有衰落,但是裁撤石像生、圣德神功碑亭、明楼、方城等建筑,以石牌坊代替琉璃门,又形成了一个小巧玲珑的新模式。昌西陵罗圈墙及宝顶前神道产生回音效果,隆恩殿内藻井独有的丹凤彩绘,又成为中国陵寝建筑的一个特殊例证。正由于清西陵拥有众多的独到之处,从而构成清代陵寝建筑最具特色的例证。关于清西陵的传说本来,清王朝入关后已选定河北遵化昌瑞山麓为陵区,为什么顺治帝的孙子雍正又另选陵址呢?对这个问题有种种传说,一种说法是雍正派人去东陵查勘,认为没有理想的地方,于是派人另找,便找到易县这块地方。另一种说法是,雍正当皇帝,是篡改了父亲康熙的遗诏,因此不敢葬在父皇的旁边,找个借口另辟陵址。到乾隆时,又规定以后父、子不葬一地,相间在东、西两陵选址建陵,因此,东西两陵的规模大体相当。规模最大的雍正泰陵雍正的泰陵,居于陵区的中心位置,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其余各陵分布在东西两侧。泰陵的神道,由三层巨砖铺成,两边苍松翠柏,上南往北分布着40多项大大小小的建筑。第一座建筑物是进入陵区的一座联拱式五孔桥 ,桥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巍然矗立。牌坊的建筑庄重、美观,色彩调和。这三座石坊,都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形式,用青花石筑成,上刻有山、水、花、草、禽兽等图形,形态生动,被视为西陵建筑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嘉庆的陵称昌陵。昌陵和泰陵并列,其规模与泰陵不相上下。嘉庆是乾隆的第十五子,乾隆传位给他时并为他在泰陵南西士南一公里的地方,选好陵址。昌陵的隆恩殿很有特色,地面铺的是很贵重的黄色花斑石,石板上还带有紫色花纹,光滑耀眼,好像是满堂宝石。大柱包金饰云龙,金碧辉煌。工艺精巧的道光慕陵道光的陵称慕陵。慕陵的特点是规模小,没有方城、明楼、大碑亭、石象牲等建筑,但其工程重量之坚固,则超过泰、昌二陵。整个围墙,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墙身平齐结实。隆恩殿的建筑工艺精巧,大殿全用金丝楠木,不饰油彩,保持原木本色,打开殿门,楠木香气扑鼻而来。天花板上每一小方格内有龙,而且檩枋、雀替,也雕上游龙和蟠龙。这些龙都张口鼓腮,喷云吐雾。据说,这都是道光本人的主意。原来为他选的陵址,发现地宫浸水,道光便另选一址,并命名为龙泉峪,道光认为,地宫浸水,可能是群龙钻穴、龙口埕水所致。如果把龙都移到天花板上去,就不会在地宫吐水了,于是,他命千百个能工巧匠,用金丝楠木雕成许许多多的龙,布满天花藻井,造成“万龙聚会,龙口喷香”的气势。崇陵是光绪的陵墓,在泰陵东5公里,是我国现存帝陵中最后的一座,建于1909年,1915年完工,其时清朝已被推翻,由逊清皇室继续修建。明清皇陵——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英文名称: Mausoleum of the ming and Qing Emperor),2000年明显陵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清东陵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V)(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清西陵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V)(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编号:200-027)。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清西陵在河北省的什么地方?

清西陵(Western Royal Tombs of the Qing Dynasty),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梁各庄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98公里。

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完工于民国四年(1915年),其间185年。是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陵寝建筑类型最齐全的古代皇室陵墓群。

总体规模:

清西陵有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建筑群。在方圆200华里、面积800平方公里的陵区内,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古松林。从建陵开始,清朝就在永宁山下、易水河畔、陵寝内外栽植了数以万计的松树,这里有古松1.5万株,青松幼柏20余万株。

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每座陵寝严格遵循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皇帝陵、皇后陵、王爷陵均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公主、阿哥园寝均为绿色琉璃瓦盖顶,这些不同的建筑形制,展现出不同的景观和风格。

清西陵共有14座陵寝,帝陵4座:泰陵(雍正皇帝)、昌陵(嘉庆皇帝)、慕陵(道光皇帝)、崇陵(光绪皇帝);后陵3座:泰东陵、昌西陵、慕东陵;妃陵3座,其他陵寝4座(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葬有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以及王公、公主等70多人。

西陵在哪呢呀?

清西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清西陵是一片丘陵地,周围群峦叠嶂,树茂林密,风景极佳。

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这里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古松林,数以万计的古松、古柏把这一带装点得清秀葱郁,古朴大方。清西陵北依峰峦叠翠的永宁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参天,景态雄伟。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

中文名称

清西陵

外文名称

Qing Xiling

行政区类别

河北省保定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

电话区号

0312

历史沿革

始建于雍正

清西陵

八年(1730年),历经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余绪延至民国年间。

雍正八年(1730年)选此为陵址。雍正的陵址本来是选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但他认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因而将原址废掉,命另选“万年吉地”。选陵址者奏称,易县永宁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皇帝览奏后十分高兴,也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间隔分葬于遵化和易县东、西两大陵墓。西陵自雍正八年(1730年)首建泰陵,至1915年光绪的崇陵建成,历经186年,共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7座,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1000多间,石雕刻和石建筑100多座,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

清西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清西陵与清东陵一起,被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陵寝规模

清西陵有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一处环境幽雅、

清西陵景观

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在方圆200华里、面积800平方公里的陵区内,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古松林。从建陵开始,清王朝就在永宁山下、易水河畔、陵寝内外,栽植了数以万计的松树,这里有古松1.5万株,青松幼柏20余万株,陵区内松柏葱郁,山清水秀,14座陵寝掩映在松林之中,若隐若现,俨然一幅绚丽的山水画。

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每座陵寝严格遵循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皇帝陵、皇后陵、王爷陵均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公主、阿哥园寝均为绿色琉璃瓦盖顶,这些不同的建筑形制,展现出不同的景观和风格。

清西陵风光

清西陵共有14座陵寝,帝陵4座:泰陵(雍正皇帝)、昌陵(嘉庆皇

清西陵地图

帝)、慕陵(道光皇帝)、崇陵(光绪皇帝);后陵3座:泰东陵、昌西陵、慕东陵;妃陵3座,其他陵寝4座(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葬有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以及王公、公主等70多人。

清西陵地理位置介绍

清西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易县梁各庄西,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历经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余绪延至民国年间。

清西陵是一片丘陵地,周围群峦叠嶂,树茂林密,风景极佳。东有2300多年前的燕下都故城址,西望雄伟的紫荆关,北枕高耸挺拔的永宁山,现抵滔滔东流的易水河。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两大陵寝之一,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周界约100公里,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这里北依峰峦叠翠的永宁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参天,景态雄伟。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选此为陵址。雍正的陵址本来是选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但他认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因而将原址废掉,命另选“万年吉地”。选陵址者奏称,易县永宁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皇帝览奏后十分高兴,也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间隔分葬于遵化和易县东、西两大陵墓。西陵自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首建泰陵,至公元1915年光绪的崇陵建成,历经186年,共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7座,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1000多间,石雕刻和石建筑100多座,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清西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清西陵与清东陵一起,被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清西陵有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一处环境幽雅、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在方圆200华里、面积800平方公里的陵区内,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古松林。从建陵开始,清王朝就在永宁山下、易水河畔、陵寝内外,栽植了数以万计的松树,现在这里有古松1.5万株,青松幼柏20余万株,陵区内松柏葱郁,山清水秀,14座陵寝掩映在松林之中,若隐若现,俨然一幅绚丽的山水画。

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每座陵寝严格遵循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皇帝陵、皇后陵、王爷陵均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公主、阿哥园寝均为绿色琉璃瓦盖顶,这些不同的建筑形制,展现出不同的景观和风格。

清西陵有帝陵四座:泰陵、昌陵、慕陵、崇陵;后陵三座:泰东陵、昌西陵、慕东陵;妃陵三座。此外,还有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14座,共葬有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以及王公、公主等76人。

西陵周边近200里,外围原有红、青、白三层界桩,每层之间距10里,界桩以外还有官山,不许老百姓涉足。为了加强陵区的管理,设立了一套机构。西陵建设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宫殿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群。众多建筑均有彩画与雕刻,陵区宫殿多施旋子彩画,庙宇牌坊多施和玺彩画,行宫、住宅多施苏式彩画,在陵区雕刻中,为数最多的是龙凤。整个建筑群反映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发展的高度水平和民族风格的优良传统,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创造才能,是祖国极其珍贵的文化瑰宝。西陵陵区富有浓郁的园林气息,陵区古松参天,四季常青。在绿色的海洋里,浮现出金光灿烂的琉璃瓦宫殿,春夏之时,绿荫荫的松涛岛语,流水潺潺,季丽如画,是旅游避暑的胜地。

西陵的陵园建筑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百

余座,大部都保存完好。

唐山市遵化市清东陵之同治帝惠陵、定东陵、昭西陵

同治帝惠陵清东陵最后一座帝陵。生前一直未建陵寝,死后才定址、定名,开始兴建。其规制依照定陵,除未建神功圣德碑亭和二柱门外,又裁了石像生和接主神道的神路。建筑布局从南往北依次为:五孔拱桥一座、平桥两座、石望柱两根、牌楼门一座、东西下马碑各一座、神道碑亭一座、神厨库一座、井亭一座、三孔拱桥三路、平桥两座、东西朝房各一座、东西值班房各一座、隆恩门一座、东西老燎炉各一座、东西配殿各一座、隆恩殿一座、琉璃花门三座、台石五供一座、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各一座,宝顶下为地宫。

同治帝惠陵1

同治帝惠陵2

定东陵为咸丰帝的皇后陵。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里分葬着两个人:普祥峪定东陵葬的是咸丰帝的皇后、后来的慈安皇太后;菩兰峪定东陵葬的是咸丰帝的懿贵妃、后来的慈禧太后。两陵规制在顺治帝皇后孝东陵的基础上又增建了神道碑亭和下马碑,用料讲究,质量优良,在皇陵中堪称上乘。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入葬。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慈禧以年久失修为由,对菩陀峪定东陵进行了重修。隆恩殿、东西配殿、方城、明楼均拆除重建,并对其余建筑揭瓦大修,历时13年,至慈禧临死前几天才全工告竣。重修后的慈禧陵,特别是隆恩殿和东西配殿构件改用名贵的黄花梨木、油饰彩绘全部贴金等在明清两代皇陵中独一无二。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下马石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谥号碑亭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一路三孔拱桥、二路平桥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隆恩门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隆恩殿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陵寝门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庙号碑楼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下马石与井亭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谥号碑亭1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谥号碑亭2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一路三孔拱桥、二路平桥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门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外景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凤上龙下”丹陛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双凤一龙”栏板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金龙盘玉柱与黄花梨木梁架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金龙和玺”彩画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五蝠捧寿”与“万字不到头”砖雕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配殿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陵寝门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祭台与五供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庙号碑楼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地宫1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地宫2

在清东陵大红门外,还有一座陵寝,就是著名的孝庄皇后的昭西陵。清康熙二十六年(1637年)孝庄皇后崩逝。按祖制,应将她葬入沈阳的昭陵与皇太极合葬,但孝庄皇后遗嘱在东陵安厝。康熙帝既不愿破坏祖制,也不想违背祖母遗愿,于是将孝庄皇后生前喜爱的寝宫拆运到河北遵化,建了一座临时殡宫,称“暂安奉殿”。康熙帝一直未能解决孝庄皇后的陵寝问题。雍正帝即位后,以“孝庄文皇后安奉以来,我圣祖仁皇帝历数绵长,海宇入安,子孙蕃衍,想孝庄文皇后在天之灵极为安妥”为理由,认为暂安奉殿所在之地就是风水宝地,因此在雍正三年(1725年)将暂安奉殿改建为陵寝,按与沈阳皇太极昭陵的位置,称昭西陵。与其他皇后陵相比,昭西陵颇有特色。一是因为该陵远离清太宗皇太极的昭陵,故增建了神道碑亭,首开皇后陵建神道碑亭的先例。二是隆恩殿为重檐庑殿顶,而其他后陵均为歇山顶。三是有内外二道围墙,其他后陵只有一道。四是陵寝门建在隆恩殿两旁,三座门建在隆恩殿之前,而其他后陵则把三座门作为陵寝门建在隆恩殿的后面。四是昭西陵无沟河桥梁、砂山。

昭西陵(孝庄)谥号碑亭

昭西陵(孝庄)隆恩门

昭西陵(孝庄)三座门

昭西陵(孝庄)隆恩殿

昭西陵(孝庄)祭台与五供、明楼、宝城

昭西陵(孝庄)庙号碑

云游保定(48):唯一与清西陵主神道相接的帝王陵寝——昌陵

此时,春天已悄悄来临,虽然新冠肺炎疫情使我们不得不“宅”在家中,但始终不忘追逐诗和远方。近期,河北青年报联合保定市文广旅局推出《云游保定》栏目,即便足不出户,也能让您领略保定深厚的文化底蕴。

嘉庆的陵寝为啥不是自己选的?

一代明君乾隆皇帝

为何把资质平庸的嘉庆定为“接班人”?

未开放的嘉庆陵寝中

又有那些不一样的秘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清西陵——昌陵

唯一与清西陵主神道相接的陵寝

昌陵是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和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陵寝,位于清西陵的泰陵之西。嘉庆皇帝遵循父亲的依昭穆次序在东陵、西陵界内分建陵寝的制度,按照乾隆为他选好的陵址,于即位当年开始兴建,到1803年(嘉庆八年)完工。

昌陵是清西陵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寝。它的神道在泰陵圣德神功碑亭南与之相接,是唯一与清西陵主神道相接的帝陵。沿途三孔平桥一座,西行300米北折,建有清朝最后一座圣德神功碑亭。往北部分与泰陵皆同。唯隆恩殿地面独具特色。

墓主介绍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

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

嘉庆皇帝在位二十五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终年61岁。庙号清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之清昌陵。

建筑构造与布局

昌陵的建筑形式与布局,跟泰陵基本一致,其豪华富丽亦不亚于泰陵。隆恩殿大柱包金饰云龙,金碧辉煌,地面用贵重的花斑石墁地,黄色的方石板上,带有紫色花纹,光滑耀眼,好像满堂宝石,别具特色。昌陵有清朝建立的最后一座圣德神功碑亭,此后清朝皇帝各陵均不建圣德神功碑亭。

从前面的神道到最后的宝城,一应俱全,但昌陵的宝城比泰陵还高大。昌陵的隆恩殿很有特色,地面铺的是很贵重的黄色花斑石,黄色的方石板上有天然雅致的紫色花纹,光彩耀目,满殿生辉,素有“满堂宝石”之称。嘉庆皇帝的皇后陵昌西陵的回音石、回音壁,回音效果绝妙无比,可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相媲美。

昌陵西边是昌西陵和昌陵妃园寝,分别葬着孝和睿皇后和妃嫔等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167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