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清孝陵

孝陵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帝)的陵寝,位于瑞山主峰南麓,背后靠昌瑞山,前朝金星山,位居陵区主轴线上。后世四座帝陵依次分列左右,深刻体会了“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

清孝陵

孝陵的陵址是由顺治皇帝生前择定的。但由于定鼎之初,战事不断,国库空虚,加之顺治帝正当英年,并未急于兴建。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崩逝后才开始兴工,到康熙三年(1664年)十一月十九日,主体工程告峻。

该陵是清朝统治者在关内修建的第一座陵寝,规模宏大,气势恢弘。自金星山下的石牌坊开始,向北集资布置着下马牌、大红门、具服殿、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龙凤门、一孔桥、七孔桥、五孔桥、下马牌、三路三孔拱桥及东平桥、神功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琉璃花门、二柱门、祭台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和地宫。这大大小小的几十座建筑,用一条长约6公里的神路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序列。这些建筑的配置与组合均以风水学中的“形势理论”为指导,其大小、高低、远近、疏密皆以“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尺度进行视觉控制。并将山川形胜纳于景框之中,作为建筑的对景、底景和衬景,实现了“驻远势以环形,聚巧形而展势”的目的,给人以“高而不险、低而不卑、疏而不旷,密而不逼”和“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良好的视觉印象和强烈和艺术感受。由于该陵的营建准备不足,加之顺治皇帝停灵待葬,工程急迫,不得已拆用了包括北海西岸“清馥殿”在内的一些明代建筑的材料和构件。

该陵始建于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到二世纪九十年代历时三百三十多年,在自然力及人力的破坏下已经相当残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批准,于1991年至1993年进行了全面的维修,从而又以健康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清东陵被盗毁得极为严重,为何顺治皇帝的清孝陵却保存得很完好?

清朝皇陵共分为关外三陵、清东陵、清西陵三处,关外三陵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清福陵、清太宗皇太极的清昭陵以及努尔哈赤先人的清永陵;清东陵分别是顺治的清孝陵、康熙的清景陵、乾隆的清裕陵、咸丰的清定陵、同治的清惠陵五处陵寝;清西陵则分别是雍正的清泰陵、嘉庆的清昌陵、道光的清慕陵、光绪的清崇陵。

这其中关外三陵是属于清朝入关前修建的皇陵,福陵和昭陵的位置都位于清朝入关前的都城盛京沈阳,而作为历代清朝皇帝的祖陵永陵则在赫图阿拉(现今辽宁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关外三陵历经三百余年至今基本都保存比较完好。

清东陵位于现今河北遵化马兰峪,清东陵也是清朝入关之后正式修建的皇陵,而顺治的孝陵就是入住清东陵的第一座清朝帝陵。可是清东陵至今除了顺治的孝陵保存完好之外,其余陵寝全部被人盗挖。

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始建于雍正时期,当初雍正本在清东陵选好了墓地,但是由于清东陵附近的墓地土质都不好,因此雍正改选在易县永宁山修建陵寝,到了乾隆之后开创了昭穆之制,此后清朝皇帝都是清西陵和清东陵分着建陵。清西陵中除了光绪皇帝的清崇陵被盗挖过之外,其余帝陵都保存得比较完好。

那么清朝皇陵中为何就清东陵被盗挖的最严重呢?

清东陵在民国时期惨遭盗挖

清东陵是在民国时期惨遭盗挖,1928年夏天,民国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的名义率军队驻扎进入马兰峪,随即就盗挖了清东陵。

孙殿英最初想盗的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陵,但是当孙殿英找到康熙陵寝景陵地宫入口时发现地宫里面渗水非常严重,这也是当初雍正之所以放弃清东陵墓地改为在清西陵建陵的想法,清东陵那块地方普遍土质不好,容易造成地宫渗水,因此雍正才改在清西陵建陵。而康熙地宫渗水也让孙殿英放弃了盗挖景陵的想法。

放弃盗挖康熙的景陵之后,孙殿英就把算盘打到了乾隆的裕陵,乾隆在位六十年,仅次于康熙的六十一年,而且乾隆实际执政时间长达六十四年,因此孙殿英认定乾隆墓中必定陪葬宝物极其丰厚,所以决定盗挖乾隆的裕陵。

孙殿英带领军队用火药炸开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并将两座陵寝中的陪葬宝物几乎盗空。据传孙殿英当时盗挖裕陵和定东陵光宝物就整整用了七天时间运了三十多辆骡马车,孙殿英后来没有继续盗挖其他清朝皇陵,只盗了生前最为奢侈的乾隆和慈禧二人陵寝就满载而归了。

孙殿英的兵匪属于破坏性盗挖,所以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被盗得非常惨,乾隆与陪葬的两位皇后、三位皇贵妃遗骸都遭到破坏,六人尸骨几乎混为一体很难分辨,尤其是当初孙殿英盗墓时嘉庆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尸身未腐,但是孙殿英的匪兵为了盗墓将她的尸身扔进墓道积水之中,最终导致后来孝仪纯皇后尸身完全腐坏,而乾隆和其余四位后妃的尸骨则完全混淆难以分辨。

慈禧的陵寝更是遭到比乾隆的陵寝还严重的破坏,慈禧生前极尽奢华,对自己的陵寝规制早已逾制,据服侍慈禧多年的大太监李莲英晚年对家人的回忆称,慈禧墓中的陪葬宝物据估计至少价值五千万两白银。

慈禧尸身后来也是被丢弃在积水中,棺椁中的陪葬宝物全部被盗走,慈禧只因生前奢侈,死后也就造成了她的陵寝受到盗墓之辱。

孙殿英盗挖清东陵之后,引起了当时社会舆论的哗然,以清末帝溥仪为首的前清皇族对孙殿英的盗墓行为向国民政府控诉,国民政府受舆论压力对孙殿英展开调查,但是由于孙殿英早已经拿着盗墓所得的宝物贿赂国民政府要员,因此他逃脱了法律制裁。

孙殿英只盗挖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那按理说清东陵其他皇陵应该保存的还可以,为何说只有顺治的孝陵没有被盗呢?这就因为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清东陵又遭到了二次盗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清东陵当地的土匪王绍义联合原日伪情报队队长张尽忠和清东陵守陵人后裔穆树轩以及修建维护皇陵工匠后人关会增等人二次盗挖了清东陵。

二次盗挖清东陵最先盗挖的是咸丰的定陵,二次盗挖的这些盗墓贼最初是先光顾了还是慈禧的陵寝,他们本来是去给孙殿英“扫仓”(盗墓里的行话就是捡剩落),结果发现慈禧的陵寝被孙殿英盗得很干净,那索性就把慈禧老公咸丰的定陵也挖了吧。

就这样二次盗挖清东陵这些盗墓贼先盗挖了咸丰的定陵以及他大老婆慈安太后的定东陵,随后他们索性连其他陵寝都盗了,紧接着同治的惠陵也被盗了,康熙的景陵正好当时积水已经退去,因此也难逃被盗的结局。算上康熙、乾隆、咸丰、同治四位帝王还有葬在清东陵中帝王的妃嫔陵寝共计14座陵寝,157人的坟墓全部都被他们彻底盗挖,这其中以康熙的景陵陪葬宝物最为丰厚。

王绍义等人曾说康熙陵寝内陪葬物品最为丰富,不次于当年孙殿英盗挖乾隆的裕陵所得宝物。康熙的景陵也被他们盗挖得最惨,和乾隆陵寝被盗后的惨剧一样,康熙陵寝中与他一同埋葬的四位皇后和一位皇贵妃尸骸都被随意丢在地上,康熙的尸骨几乎与五位后妃混在一起。

但是清东陵中所有皇陵几乎全部被盗,却唯独顺治的清孝陵几乎毫发无损,这又是为何呢?

生前提倡简葬,死后火葬的顺治使得他的陵寝最终避免被盗毁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据历史记载,顺治死后是火葬,所以墓中陪葬物品非常少,而二次盗墓的这些盗墓贼大多是守陵人和修建陵寝工匠的后代,他们早在先人那里得知了顺治死后是火葬的信息,因此没有盗挖顺治的孝陵。

顺治死后实行火葬是历史上都有记载的,那为何清东陵只有顺治实行火葬呢?其他皇帝又为何没有火葬?

顺治火葬原因有两点,一点是满洲旧制就是实行火葬,其实满族人的传统丧葬习俗就是死后火葬,顺治的老爹清太宗皇太极和爷爷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及努尔哈赤的先人死后都是火化,包括顺治的叔叔摄政王多尔衮都是死后火化,满族人的丧葬习俗就是死后将骨灰装进骨灰盒中然后再埋入土中。

还有一点就是顺治生前崇信佛教,死后火化也是佛家的礼仪形式。顺治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一位皇帝,他在亲政之后曾经大力推行汉化,奉行汉族传统和制度,因此在顺治去世时清朝已经基本不再实行火化,而是和汉人一样直接用土葬形式,并且清朝贵族还都学习了汉人视死如生的丧葬理念,实行厚葬。

但是顺治后来信奉佛教,而佛教提倡丧葬从简,所以他生前都强调自己死后丧葬从简,信奉佛教再加上满族旧俗,这使得顺治决定死后以火化形式下葬。

顺治生前绝不会想到自己提倡的简葬加火葬会让自己死后躲过被盗墓的劫难,其实满族人的火葬加简葬的丧葬理念也很对,顺治的孝陵和爷爷努尔哈赤的福陵以及老爹皇太极的昭陵还有先人的永陵都是因为遵循了满族旧俗火葬加简葬,才使得陵寝完好保存,几乎没有被盗。

而顺治之后的康熙、乾隆等皇帝都被汉化得很彻底,他们早就把当时汉人的视死如生,厚葬的丧葬理念学会了,所以对自己的陵寝极尽奢侈,才在后世招惹上了盗墓贼的惦记。

其实简葬确实可以让人死后免遭盗墓贼惦记,不信对比一下清西陵,在清西陵中只有光绪的崇陵被盗过,而光绪的崇陵也并非他的陵寝有多么奢侈。光绪崇陵大概在1938年前后,到现在也没人弄清楚这伙盗墓贼的身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光绪的崇陵比较简朴,据传闻曾经有人打探到光绪崇陵陪葬宝物被人变卖,只换了五百套军需棉服,远不及慈禧陪葬品的十分之一。

根据事后对清崇陵的整理,大家发现光绪的崇陵并没有像清东陵那样被盗毁,这伙盗墓贼对崇陵内部结构似乎熟门熟路,没有进行破坏,对光绪墓中也没有进行太多破坏,只取走了陪葬宝物也没有对光绪和妻子隆裕太后的棺椁进行毁坏。

因此从这些都可以看出盗挖光绪崇陵的人很可能是当初帮助光绪修建陵寝的工匠,毕竟光绪在1908年去世,当时给他修建陵寝的人应该还都健在,这些人带路才能没有对陵寝进行破坏就打开墓门。

而后来这些盗墓贼又只拿光绪陵寝内的陪葬品换了一些军需棉服,说明这也是带有军方背景,在结合1938年那个时代的背景,在华北地区购买军需物品,那极有可能是为了抵抗日寇入侵,所以说光绪被盗墓是一个临时性的意外,否则这些人为何不盗挖清西陵的其他陵寝,相信雍正、嘉庆、道光三位帝王的陵寝陪葬品绝对要比光绪还丰富一些。

再说回简葬,清西陵除了光绪的崇陵被盗之外,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都基本保存完善没有被盗,而清西陵这些墓主人其实在历史上都不是以奢侈闻名的人。

雍正是清朝最勤政的皇帝,相比老爹康熙和儿子乾隆可是一个比较简朴的皇帝;嘉庆也算是历史上比较节俭的皇帝,不过他节俭是因为清朝到他这里已经是国力渐衰,所以他不得不节俭;道光在历史上都不能算是节俭的皇帝了,而是抠门的皇帝,他可是连龙袍上都能打补丁的皇帝,尽管道光的慕陵是清朝历代帝王修建陵寝花费最高的皇帝,这主要是因为道光最初选择的也是在清东陵建陵,而且陵寝都已经修建好了,但是由于地宫渗水,把道光结发妻子孝穆成皇后的棺椁都浸湿了,所以道光下令拆除清东陵已经建好的陵寝,然后在清西陵重新选址修建,道光这一拆两建使得他成为清西陵中修建陵寝花费最高的人。

因此葬在清西陵的帝王整体都是生前简朴,不像清东陵帝王那般奢侈,并且死后也没有厚葬的皇帝,所以他们在死后才免遭像清东陵那般被破坏性的盗墓。

根据史料记载,顺治死后墓中几乎没有陪葬品,只有他和两位皇后的骨灰盒,所以清东陵中生前提倡简葬,死后又以火葬下葬墓中陪葬品远比清西陵那些勤俭皇帝还少得多的顺治当然能躲过盗墓一劫。

写在最后

所以顺治的陵寝之所以没有被盗完全是因为他提倡简葬,实行火化而避免了被盗。

其实中国古代的厚葬观念确实并不好,清朝的清孝陵、清西陵以及关外三陵都是因为简葬才得以保存完善,尤其是清孝陵和关外三陵还保持了满族旧俗的火化简葬,所以相比之下厚葬之风就不好了,奢侈如乾隆和慈禧,死后不得安宁,尸骨都被盗毁。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清东陵中唯一未被盗的孝陵,安然无恙350多年,三大优势很给力

我们都知道,清朝的前身是1616年建立的后金政权,虽然20年后由皇太极改国号为“

”,但其都城还在关外的沈阳,而直到1644年世祖皇帝顺治入主中原后才定都北京。

所以除了后金政权当中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葬在了盛京之外,其余的皇帝基本都葬在了清东(遵化)、西(易县)二陵,两座皇家园陵分别坐落在昌瑞山与永宁山之下,整体规模宏伟壮观,充分体现了古代皇陵建筑的水平之高。

康熙画像

安然无恙350多年的顺治皇陵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东陵之中,共有五座帝陵(

清世祖孝陵、清圣祖景陵、清高宗裕陵、清文宗定陵、清穆宗惠陵

)。但令人扼腕叹息的是,1928年与1945年的两次东陵劫难,导致四座帝陵被洗劫一空,唯独只有顺治帝的孝陵幸免于难。

孝陵鸟瞰图

为受到洗劫的四座皇陵惋惜的同时,我们不禁又对孝陵的安然无恙所庆幸。而同时又会有疑问,整个东陵境内,大大小小共数十座陵寝,在盗墓者的猖獗之下,均无一幸免,就连康熙保姆之墓都被盗得渣都不剩。那为何作为清朝入主中原的首位皇帝之陵寝,却无人问津?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通过对一系列资料的查阅总结,个人感觉孝陵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供朋友们参考:

未受劫难的三大优势

第一,民间传言的助力。

相信很多朋友在小的时候都会听过这么一个代代相传下来的传闻,那就是顺治皇帝因爱妃董鄂氏的红颜薄命而看破红尘,最后出家五台山,还出现了康熙皇帝奔赴五台山寻父皇的传说,虽然看似有一点戏谑的成分,但在盗墓者看来,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干扰作用。试想如果顺治帝出家后,那么孝陵自然就是一座空穴,如果是空穴那么自然就不会有珠宝随葬,如此便很好地避免了盗墓者的觊觎。

孝陵方城、明楼

第二,神功圣德碑的六字真言。

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

每一位皇帝去世之后,都会由下一位皇帝命工匠立碑篆刻其生前事迹以及功德,名为“

神功圣德碑

”。而就在康熙皇帝为父亲顺治所写的碑文当中有一句话明确地给了盗墓者一个方向,那就是“

不藏金玉宝器

”。就是这句话,让盗墓者觉得即使费半天劲挖开孝陵,也不会找到什么值钱的宝物,因此对孝陵顿时失去了兴趣。

孝陵神功圣德碑

第三,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根据盗墓者后来的回忆得知,他们当初确实有个别人也产生了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但当开始动手时,却发现根本挖不动,众人用几晚上的时间才挖到一两米深,最终只能放弃。所以,并不是他们不想盗取其中宝物,而是根本行不通。

酷爱佛法,遵循旧制

十八年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丙辰,大渐。赦死罪以下。丁巳,崩於养心殿,年二十四。

以上就是孝陵之所以会安然无恙350多年的主要原因,而孝陵中到底有没有顺治皇帝的真身呢?我们接下来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首先,关于孝陵之地位。

顺治作为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一位皇帝,因“

定鼎中原

”之功被追尊为“

世祖

”。如此高的地位自然要有超高规格的标准来为其建造皇陵。所以孝陵就这样成为了清东陵之中规模最宏大的一座皇陵,没有之一。

顺治画像

又因康熙皇帝自幼在祖母孝庄文皇后的抚育下长大,深谙孝道,所以出于更全面(为防盗墓)的考虑以及搭配父亲顺治“

入关第一帝

”的至高地位,于是将孝陵打造成一座固若金汤的帝陵,这也是为什么盗墓者即使有心也无力的原因。

其次,关于顺治之信仰。

相信对顺治有一定了解的看官们都知道,顺治既有对董鄂妃的痴情也有对佛教文化的向往。早在1657年(顺治十四年),时年20岁的顺治便成为了一名忠实的佛教徒。此时他已经亲政7年,早年的雄心壮志到后来的力不从心,早已使他身心俱疲,佛法的出现使他有了心灵寄托。

十七年八月,(孝献皇后)薨,上辍朝五日。追谥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1660年(顺治十七年)爱妃董鄂氏八月十七的英年早逝,使得这位独力难支的统治者彻底崩溃,为此萌生了出家之念,在一个月后他确实行了剃发之礼,成为“

光头天子

”,但经过后来通琇禅师的劝解之后,顺治终放下出家之念。这也有力回应了民间传闻的不实。第二年正月初七,顺治因天花去世,享年24岁。

顺治、孝献皇后董鄂氏剧照

六月,葬世祖章皇帝於孝陵,孝康皇后、端敬(孝献)皇后祔焉。

再者,关于顺治之丧仪。

因顺治为满洲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所以在许多方面都遵循着关外的旧制。比如满洲的丧葬习俗,不同中土的土葬之法,乃是火化。顺治驾崩之后,继续延续祖宗之法,进行了火化,同为此法的还有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和孝献章皇后董鄂氏。所以现在葬在孝陵地宫之中的,当属三人的宝宫(骨灰盒)。

史海君说:

作为“

入关第一帝

”,顺治的一生既幸运又无奈,幸运的是得以荣登大宝、君临天下;无奈的是自己对于朝政力不从心,对于爱妃之福薄痛不欲生,对于佛法之向往难弃俗世。长期以来的郁郁不得志导致他最终患上天花去世。虽然英年早逝,但在东陵其余陵寝都遭受洗劫之后,他的孝陵却能350余年安然无恙,也算是一种幸运与安慰,孝陵也因此成为清东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掘成功的皇陵。

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

《清圣祖实录》

孟森《清史讲义》

清孝陵《神功圣德碑》

赵尔巽《清史稿.世祖本纪》、《清史稿.圣祖本纪》、《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列传一》

版权注明:本文系作者“史海甄客百晓生”原创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违者必究。

清昭陵景点 - 清昭陵游览图

1. 清昭陵游览图

没有。目前,沈阳共有11家室外景区恢复开放,包括沈阳市植物园(沈阳世博园)、沈阳市北陵公园(清昭陵)、沈阳森林动物园、沈阳故宫、沈阳怪坡风景区、沈阳鸟岛等热门景区。

餐饮机构堂食、影剧院、文化体育场馆按照50%限流有序开放,商超、批发市场、旅游景点按照75%限流有序开放,公交车、地铁、有轨电车按照75%限流。

洗浴、桑拿、美容、按摩、足疗、水疗、棋牌室、麻将馆、网吧、酒吧、迪吧、KTV、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密闭场所继续暂停开放。“五一”期间,提倡市民群众非必要不离沈。

2. 昭陵风景区

风景名胜

山岳风景区有千山、凤凰山、医巫闾山冰峪沟等;湖泊风景区有萨尔浒、汤河、清河等;海岸风光有大连滨海、金州东海岸等;岩洞风景有本溪水洞、庄河仙人洞;泉水名胜有汤岗子温泉、五龙背温泉、兴城温泉等;特异景观有金石滩海滨喀斯特地貌景观、蛇岛、鸟岛、怪坡、响山等;人文景观有以沈阳(陵、庙、寺、城)50余处;旅游度假区有大连金石滩、葫芦岛碣石、瓦房店仙浴湾、盖州白沙湾等。辽宁的九门口长城、沈阳故宫、昭陵、福陵、永陵和五女山城等六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17]

蒲河公园是蒲河流经辽中镇和蒲东开发区形成的城内河带状公园,宽800米,长1700米,总面积136万平方米。建设中的蒲河公园,已形成85万平方米人工湖,2座湖心岛,岛上及两岸遍布鲜花碧草,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雅致。

茨榆坨西山旅游区距茨榆坨开发区1公里,占地427公顷,南北2公里,东西8公里。区域内沙丘跌砦,绵延起伏,林深树茂,百鸟鸣唱,令人深感回归自然。

团结水库位于辽中县北25公里,有水面1667公顷,平均水深4米。湖中有绿岛7处,其中最大岛3平方公里,湖心山清水秀,水中鱼类繁多,荷花菱藕飘香,万亩蒲草荡扑朔迷离,20余种飞禽栖息其中,景色优美。

蒲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辽中县境内、蒲河下游,距沈阳市55公里,规划区面积为8141.75公顷。湿地公园内分布有天然形成的河流、沼泽和沟塘,植被茂密,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文物古迹

辽中境内现有较大型宗教活动场所4处。其中,南三台子天主教堂始建于1863年,经法国巴黎传教士承建,于1992年重建,占地9690平方米。

永安寺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又称北大庙),于1995年复建,1996年大雄宝殿落成。

辽中境内现有古遗址49处,其中新石器时期16处,古墓葬4处,明代烽火台和边墙1处,出土文物若干件。有现代纪念性建筑3处,其中小英雄谢荣策烈士墓坐落在茨榆坨西山旅游区内。

3. 昭陵旅游路线图

咸阳到昭陵墓园路线,1小时3分钟

44.6公里

起点(咸阳)

进入渭阳中路,行驶400米

右转,进入秦皇中路,行驶760米

请直行,进入秦皇北路,行驶2.5公里

进入环岛,进入西兰路,行驶3.3公里

请直行,进入沪霍线,行驶17.3公里

右转,进入旅游大道,行驶5.4公里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X214,行驶530米

请直行,进入旅游大道,行驶7.5公里

请直行,进入X214,行驶6.3公里

右转,从X214到昭陵墓园,行驶570米

终点(昭陵墓园)

4. 清昭陵在什么地方

清昭陵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

5. 清昭陵图片

去过,有一种说法是,张学良和赵四小姐有一次到北陵别墅小住,赵四小姐梦见一条蛇从鞋里跳到桌上,变成了一条巨蟒。

蟒蛇对她说:��我已成仙得道,只是没有了栖身之所,如果你能帮助我,我一定帮助将军报杀父之仇。”

张学良虽然不信这个梦,可是经不住妻赵四小姐的劝说,况且他也报仇心切,于是才派人修了这座蛇神庙。

6. 清昭陵文物

明皇陵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城南七公里处。

明皇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初建之时占地约2万余亩,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始建,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竣工。洪武二年,荐号英陵,后改称皇陵。

明皇陵主要有皇城、砖城、土城三道,殿宇、房舍千余间,陵丘、石刻群等。明末以来,人为破坏和风雨侵蚀,宫阙殿宇废为遗址,现仅存陵丘及石刻群。

明皇陵与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为同一制度,明皇陵虽非帝王之陵,但“宫阙殿宇、壮丽森严”,享殿、斋宫、官厅数百间,皇陵神道总长257米,石像生32对,皇陵碑文为朱元璋亲撰,石象生数量之多、刻工之精美为历代帝王陵之冠,其艺术风格绝妙,堪称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大型石雕艺术精品。

清朝的皇陵在河北遵化市和易县。

清入关以后,十个皇帝,除末帝溥仪没有设陵外,其他九个皇帝都分别在河北遵化市和易县修建规模宏大的陵园。由于两个陵园各距北京市区东、西一百里,故称“清东陵”和“清西陵”。

清东、西二陵在规制上基本沿袭明代,但清朝陵冢上增设了月牙城,而且按照从南到北的顺序,清朝皇陵都由石像生、大碑楼、大小石桥、龙凤门、小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配殿、隆恩殿、琉璃门等大小建筑组成。每座帝陵附近一般都附有皇后和嫔妃的园寝。

除了关内的清朝皇陵,关外还有数座清入关前的皇帝陵墓:关外陵寝埋葬的都是清入关以前的皇帝及其后妃,其中有的是被追尊的帝、后。

1、清永陵

始建于1558年,初称兴京陵。1659年,改称永陵。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陵内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贴木尔、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

1648年,清世祖福临追封猛哥贴木尔为“肇祖原皇帝”、福满为“兴祖直皇帝”、觉昌安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为“显祖宣皇帝”。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曾先后九次来永陵谒陵祭祖,使永陵祭祖活动成为清代的国家大典。

2、清褔陵

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竣工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经康熙、乾隆两帝增建,方具今日规模。陵内葬有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

此陵面傍浑河,背依天柱山,水绕山环,草深林密,景色十分清幽。其布局虽与昭陵如出一辙,但因它建在北高南低的山坡上,故形成两大特点。

3、清昭陵

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竣工于顺治八年(1651年),后经康熙、嘉庆二帝增建,才成今日规模。陵内葬有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昭陵不依山傍水,而是直接建在平地上。四周护以缭墙(围墙),极似一座小城。

4、清东京陵

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后,于后金天命九年(1624年)将其祖父、弟、子等十余人的陵墓由赫图阿拉迁至东京城东北4华里的阳鲁山上,成为后金祖陵,故称"东京陵"。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复将努尔哈赤祖父辈的陵墓迁回故土赫图阿拉永陵。

东京陵现存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庶母弟穆尔哈齐及其子达尔差等人的四座陵园。96-97年重修陵道。此陵有缭墙、山门、碑亭等建筑。碑亭保存完好,建于舒尔哈齐墓前,是四券单檐歇山式建筑,内有彩��藻井,亭中立有大理石《庄达尔汉巴图鲁亲王碑》,用汉、满两种文字刊刻,字迹清晰,雕刻精美。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7167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