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辽中历史文化遗产第一篇物质文化遗产之古堡、墩台、驿道、古桥

文化与遗存,为乡愁留住记忆 。

一座城市和一个人一样,

不能仅有光鲜亮丽的外表,

辽中历史文化遗产第一篇物质文化遗产之古堡、墩台、驿道、古桥

更应有独特鲜明的内涵,

她以历史为基,以遗存为柱,以文化为魂。

物质文化遗产

在新石器时代,辽中先民们就已在辽中这片土地上逐水草而居,以农事渔猎为生,顺天时而动,留下他们一路走来的印迹。

白家村后沙岗子、大黑岗子村西岗子、潘家堡村南岗子等新时器遗址,让人仿佛看到辽中先民们钻木取火升起的袅袅炊烟……然则3600 年前左右,农耕文明在这里戛然而止。接续,“牧草掩没牛羊肥,朔风萧萧胡笛吹”。下辽河进入了千年的游牧时代,也因此引发了中原剑戟与游牧弯刀在这里豪情碰撞,辽中成为凭辽河天险的古战场。汉代烽火台、茨榆坨长胜堡、肖寨门古营盘、后边外明代边塞,似乎在向世人倾诉着曾经的风霜雨雪、刀光剑影。

辽中,厚重的背影倏忽远去,终不弃中华文明鲜活一脉。偏堡子汉魏墓葬、宋金驿道、清永安桥、满都户兴隆寺、茨榆坨西平寺、戴家房大清寺、南三台子三皇庙、辽中文庙和关岳庙,积淀下辽中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许多久远的故事。乃至近现代,英雄的辽中儿女,奋起反抗,救民族于危亡,争取人民的解放。静静的辽中革命烈士陵园,矗立着他们不朽丰碑。

古 堡

长胜堡 长胜堡,即今茨榆坨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建置年代未详。但据解放前茨榆坨村内明代所建西平寺内二碑考之,则此堡不称茨榆坨而称长胜堡,可见此堡至晚建于明代。

又载,长胜堡,明时为一军事驻地,屯兵495 人。堡之四周有墙计707 米,西与南有二门。今墙荡然无存,而代之兴起的是闻名遐迩的集市贸易中心。

墩 台

古时,边防有敌来犯,守军点火报警于高台之上,此台名为墩台,又称烽火台,境内古墩台,建于汉时,均以土筑,北起新民屯镇北三台子村入境有北三台,沿边墙至大兀拉村,细河西岸有越河台,至西余村北有帕台,至八音台村西有八音台,至四方台村西有四方台,至大台村西有大台,至偏堡子村北有北大台,村南有南大台,至茨榆坨村北有北高台,村南有南高台,至南三台子村中有南三台,村东有喇嘛台,至妈妈街村南有妈妈街台,共13 座。明时,这些墩台归长胜堡守军统辖,与境内边墙合成防线以御外患。后因时光流逝,几经沧桑,风蚀雨剥,日渐塌废,早已失其军事意义。现存之墩台,皆其遗址。台与台间距2.5 公里或4.5 公里不等。今遗址高者约27 米,低者早已削为平地,甚至泡沼。

驿 道

古时,辽中境地,系宋、金国通使过往之地。据《东北通史》一书考,辽中至沈阳一段旧路,为宋、金通使驿道。

1124 年(宋宣和六年),宋使臣许亢宗出使金,从雄州起北行,经显州(今北镇),梁鱼务(黑山境内绕阳河岸的莲花泊),至辽河大口渡辽河。据载“辽河大口”,即今辽中区城西的辽河渡口。许亢宗由此渡辽河,行约35 公里到达广州(今彰驿站)。往东继续行35 公

里到达沈州(今沈阳)。由此向北去金上京会宁府(今白城子)。1129年(宋建炎三年)入金使臣洪皓,1190 年(宋绍熙元年)入金使臣赵彦卫,均经此路。可见宋、金时,辽中境内已有驿道,西接宋境,东连金土。并在辽河大口设驿馆,叫平津馆,供两国使臣休憩。

辽中境内的古驿道,不仅有宋、金两国使臣通行,《东北通史》载,1127 年(金天会五年)10 月,霜染枫叶,宋徽、钦二帝被金兵所虏,押往金国上京,也由此路通行。

古 桥

永安桥 位于辽中县(今区)城大东门外,距今区人民医院东百余米处。此桥系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建,全长约30余米,分11孔,桥脚以青石砌就,桥面用50余块长方形花岗岩板石铺成。板石以“”形铁锔连结,煞是坚固,故人们也称此桥为“大石桥”。当时,桥东有碑为记。解放后,因公路改线拆除此桥。以其石料在县城小东门外(今客运站处)修建一桥,名“新华桥”。

东猫耳头桥 位于老观坨乡(今肖寨门镇)东猫耳头村附近。此桥系1838 年(清道光十八年)建,整个桥体以石砌成,后被水冲毁。1858 年(清咸丰八年)重建。解放后,因水利建设改道废桥。

文稿来源:辽中文史资料(第二辑)辽中文化与自然遗产

编辑: 张同波

Hash:f5c1e8026caff4d08e00abdec2b48c165f4ed1e2

声明:此文由 辽中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kefu@qqx.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5950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