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下保农民暴动旧址

下保农民暴-动-旧址(含暴-动-会议处-何德贤宅和暴-动-地-下保牌楼)位于渝水区良山镇下保村。该旧址是由下保农民暴-动-举行地旧址和暴-动-会议地旧址二部分组成。下保革命暴-动-旧址为清末始建,三开间过亭式建筑,砖木结构,座南朝北,青瓦屋面,两面坡屋顶;下保暴-动-会议旧址于清末始建,砖木结构,座西朝东,青瓦屋面,两面坡屋顶。

下保农民暴动旧址

省级文保单位:后田暴动指挥部旧址——火星祠堂

在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后田村,坐落着一处砖木结构的平房建筑,面积不大,建筑不高,但是影响却很深远,它就是后田暴动指挥部旧址——火星祠堂,这就让馆长姐姐为我们介绍一下吧!

现在我位于新罗区东肖的后田村,我身后的这栋旧址是火星祠堂,也是当年后田暴动的旧址,这个祠堂原为陈氏的祠堂,我们来看一下,在参观之前,我带大家先看一下正门上的一幅保留下来的画,大家看到这个墙上的图案是什么吗?这是两只喜鹊,那这个花,大家能看出来是什么花吗?这是梅花。有喜鹊有梅花那象征着什么含义呢?喜上眉梢。再看一下对应的这幅画,上面还是有一只喜鹊和花,它象征着花开富贵,这是龙岩典型的民居的特色,你老家的祖屋上有没有这些画呢?可以去找一找。

现在我位于新罗区东肖镇的后田村,这里是火星祠堂,是我们后田暴动的指挥部旧址,这边是东厢房,这个是原来的粮仓,这边是西厢房,这座祠堂占地面积450平方米,一共有四个房间,两个厢房两个护厝。 1928年3月4日,中共龙岩县委和后田村党支部认真研究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认为发动武装暴动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当天举行暴动。中共龙岩县委邓子恢、郭滴人、罗怀盛等在此领导后田人民举行武装暴动,打垮了国民党军阀陈国辉支持的地主武装,并在火星祠堂破仓分粮、焚烧田契债约,没收地主粮食和钱财。打响了福建省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武装镇压第一枪,成为闽西“土地革命之先声”,揭开了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的序幕,在福建革命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后田暴动以其英勇的奋斗历史,在福建乃至中国革命史上创造了五个第一:①打响福建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②建立了闽西第一支红色武装;③在此建立的中共后田支部,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的农民党支部之一;④培养了福建省第一个农民党员和第一个农村女党员;⑤坚持武装斗争,保卫土地革命胜利果实,在土地革命中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是全国开展保田斗争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后田暴动指挥部旧址火星祠堂也因此成为中国保田斗争的胜利象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是福建省重要的革命旧址之一,它列入《全国革命遗址通览》和《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是重要的实物资料。

编辑:刘丽霖 审稿:谢福英 监制:廖素清

龙岩博物馆欢迎您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开放,每周一闭馆

冬季 上午8:30-11:30

下午14:30-17:00

夏季 上午8:30-11:30

下午15:00-17:30

游客凭身份证入馆参观

展馆地址:龙岩市新罗区和平路32号

打响福建省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武装镇压第一枪——后田暴动指挥部旧址火星祠堂

在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后田村,坐落着一处青瓦平房建筑,面积不大,建筑不高,但是影响却很深远,它就是后田暴动指挥部旧址火星祠堂。

火星祠堂,原为后田村的陈氏宗祠,始建于清咸丰年间,一场大火将其损毁,1910年原址重建。坐南朝北,建筑总面阔19.50米,通进深18.46米,占地面积为391.84平方米。该建筑是后田暴动策源地,打响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第一枪,揭开了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的序幕。196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对外参观陈列场所。

后田暴动指挥部旧址火星祠堂主要由门厅、前埕、过廊、正厅及两侧披檐组成,整体建筑为砖木结构,建筑格局、梁架等保存基本完好。门厅位于建筑东侧,木构架设挑檐斗拱,正门两侧墙裙为青砖砌筑,青砖上部墙面装饰彩绘,题材为山水、飞禽、卷草、花卉及各种吉祥图案,彩色鲜艳。正门两侧保存有雕刻走兽、飞禽的门枕石,图案清晰。由正门进为前埕,前埕与门厅、西侧过廊间设有院墙,上部为三川燕尾脊墙帽,古朴大气。由前埕南侧拾四级而上为正厅,正厅面阔三间,整体梁架简洁朴实,柱础为鼓镜式,明间内部摆设桌椅、案桌等陈设。次间北侧与明间未设隔断,整体为敞开式,梁架为插墙承檩式构架。由明间南侧分别设有门扇进入次间后部厢房,西次间南侧厢房为后田乡苏维埃政府办公室,东次间南侧为后田暴动破仓分粮处。

1927年冬,中共龙岩临时县委成立,县委机关设在后田村。并在此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农民党员支部——中共后田支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传到闽西以后,龙岩临时县委积极准备开展武装斗争。1928年3月4日,中共龙岩县委和后田村党支部认真研究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的对比,认为发动武装暴动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当天举行暴动。中共龙岩县委邓子恢、郭滴人、罗怀盛等在此领导后田人民举行武装暴动,打跨了国民党军阀陈国辉支持的地主武装,并在火星祠堂破仓分粮、焚烧田契债约,没收地主粮食和钱财。打响了福建省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武装镇压第一枪,成为闽西“土地革命之先声”,揭开了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的序幕,在福建革命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后田暴动以其英勇的奋斗历史,在福建乃至中国革命史上创造了五个第一:①打响福建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②建立了闽西第一支红色武装;③在此建立的中共后田支部,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的农民党支部之一;④培养了福建省第一个农民党员和第一个农村女党员;⑤坚持武装斗争,保卫土地革命胜利果实,在土地革命中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是全国开展保田斗争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后田暴动指挥部旧址火星祠堂也因此成为中国保田斗争的胜利象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是福建省重要的革命旧址之一,它列入《全国革命遗址通览》和《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是重要的实物资料。

综合编辑:文旅龙岩 来源:龙岩博物馆 谢福英

为神州大地孕育革命火种——寻访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市委宣传部和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我市相关媒体联合开展“寻访红色记忆展现百年巨变”庆祝建党100周年省内异地采访活动,我市新闻工作者分组深入武汉市、孝感市、随州市、洪湖市、红安县等地,探访党史上的重要遗址遗迹,寻访红色记忆。

从武汉市武昌区繁华的解放路转入红巷,历史感随着脚步前进逐渐浓厚。

红巷13号,便是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94年前,来自全国17个省的800余名青年人,汇聚此地,进行了为期3个多月的集中学习。学习结束后,他们带着革命的火种奔赴全国各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掀起土地革命风暴的中坚力量。

5月12日,我市“寻访红色记忆展现百年巨变”异地采访武汉报道组来到了这里,寻访农讲所的峥嵘岁月。

在纪念馆前开展党员主题活动的团体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了武汉,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随着北伐胜利进军,工农群众运动以空前规模迅速高涨。1926年11月,毛泽东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他指出: “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在毛泽东的倡议下,国共两党在武昌共同创办了一所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人们习惯称之为“武昌农讲所”。

农讲所领导机构是常务委员会。邓演达、毛泽东、陈克文曾担任常务委员。主持农讲所全面工作的毛泽东怀着对中国农民运动的极大热忱,参与制定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亲自选聘教员。许多著名的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知名人士在此授课,如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五四运动(在湖北)的主要领导人恽代英、农民运动领袖彭湃,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李立三、共产主义战士方志敏等。

校院内,整个建筑场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850平方米,前后四栋砖木结构的房屋系晚清学宫式建筑,灰砖砌墙,青瓦盖顶,平房四周建有外廊式的赤柱长廊,显得古朴又典雅。门窗则采用了拱券形式,在整体中式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一些西洋建筑元素,极富时代气息。校院的前身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在1904年创办的北路学堂。

记者从农讲所旧址大门进入,第一栋建筑大门的正上方悬挂有“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红色牌匾,这19个金色大字由周恩来亲笔题写。室内陈设是根据教员回忆复原的,常委办公室里,毛泽东的办公桌椅还依原样摆放在这里。教务处的墙上,挂着一块醒目的展板,展板上用正楷毛笔字整齐地书写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规约》。

常委办公室里毛泽东的办公桌

“武昌农讲所于1927年3月7日开课,学生来自湖北、湖南、江西等17个省,共800余人。开学第一课毛泽东就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做一个农讲所的学生?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规约》,就是经过师生集体讨论后制定的规约,共十二条纪律,包括教学目的、规章制度、违规惩罚措施等方面。”现场讲解员向参观的记者介绍。

沿着中轴线向北走,通过廊道就到了第二栋建筑。这一栋建筑都曾是教室,其中正中的一间是建筑群中最大的教室,空间宽敞,南北透亮,教室中间摆放着成排的条凳。教室东墙上悬挂着孙中山相片,相片下泛黄的总理遗嘱尽显肃穆。教室南北墙上悬挂着条幅,用繁体字书写着“拥护总理农工政策”“实行耕者有其田”“国民革命成功万岁”“世界革命成功万岁”。教室西墙上相片中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凝视着前方,与孙中山的相片遥相呼应,展现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画卷。

“当年开设的28门课程中,毛泽东亲自给学生讲授《农民问题》《农村教育》等主要课程,其中《农民问题》共25个课时,是所有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1927年3月12日至13日,毛泽东在这里为学生和工农革命同志讲授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讲解员讲述着曾经的课程:“据学员回忆,毛泽东授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除学员之外,附近农民也赶来旁听,把大教室挤得水泄不通。”讲台上虽已不见慷慨激昂的身影,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凝结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思想依旧指导着我们党继续前进。

走出大教室,便是绿草萋萋的大操场,学生军事训练和各种集会就在这里进行。“农讲所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他们身穿灰布军装,脚穿草鞋,打着绑腿。每天早上军号一响就迅速到操场集合,进行军事训练。“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训练时间由每天两个小时增加到四个小时。在这里的学习和训练,为他们参加后来的革命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讲解员介绍。

位于大操场北面的第三栋建筑是一幢两层楼的学生宿舍,为内廊式结构,其前后立面十分对称。宿舍寝室里,高低床铺陈设简单但整齐有序。寝室的墙上悬挂着“到农村去”“实行农村大革命”的标语,让学员们时刻记住学习的目的。

学生宿舍内景

穿过宿舍楼,位于中轴线最北端的第四栋建筑是膳堂,这里是农讲所教员和学生进餐的地方,从简易的膳堂中依稀能够感受到当年农讲所学生和教员之间纯朴的革命感情。

1927年6月18日,农讲所举行毕业典礼。毕业后,大多数学生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深入各地开展农民运动,犹如星星之火,燎原于神州大地。大革命失败后,他们积极投身于各地的工农武装起义,如著名的南昌起义、黄麻起义等斗争,在迎接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94年过去了,农讲所旧址作为武汉革命博物馆的重要部分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更成为武汉红色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武汉革命博物馆干事刘翔介绍:“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目前参观游客量已经达到疫情前水平。”

在参观的人群中,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的一群学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胸佩校徽,认真倾听讲解。该院研究生邓文杰对记者谈起探访农讲所的感受,他谦虚又坚定地说:“寻访红色记忆,聆听先辈英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更加坚定了我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

来源/荆门日报(武汉报道组记者 任颐 邓琼 杨国良周围)

主编/张云峰 编辑/尤小梅

点亮 ↓ ↓ 转发扩散!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012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