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清香镜子粉

北方也称之为地瓜;“番”就是异邦,其得名,本身说明它是从南洋传入的农作物。番薯的营养、口感和大米相比,属次一等的杂粮。但实际上,它是客家山区杂粮中的老大,地位仅次于稻谷,对于山区清贫人家而言,番薯几乎等同于主食。

清香镜子粉

在闽西汀州(今长汀县),番薯的品种众多:根据其肤色,红的叫番薯,白的叫白薯,黄的叫黄薯;根据收获季节,夏至前栽种的叫早番薯,早稻收割后下种的叫晚番薯。

当地人食用番薯有十来种办法:煮吃;去皮切成片晒干,做成番薯片;可以摊番薯饼炸着吃,等等。早番薯粉多,一般用机器刷烂过渣做成地瓜粉,用来加工成镜子粉(薯粉条)吃。

早番薯吃不完,搁在家中萌芽生虫,大板车拉去碾成浆。院子里放个大禾桶,搭起支架,吊上纱布,舀上薯浆,清水一滤,搅几下,薯浆就哗啦啦地滴落到禾桶里。天黑,倒净禾桶里的水,灰白的地瓜粉就凝成了,铲入木桶挑回家。翌日,用辣辣的日头晒,院子里、房顶上晒满了点点湿地瓜粉,白花花的,香味飘满村子了。

清代以来,闽西客家首府汀州城乡就用地瓜粉做粉条了。因其色泽透明光亮似镜,所以被称之为镜子粉。民间常用它烹制菜肴招待客人,有个顺口溜说:“平时来了亲和友,玻璃镜子氽猪肉,加配木耳黄花菜,汤鲜味美滑溜溜。”

镜子粉的制作工艺如下:地瓜粉1斤,清水适量。将地瓜粉盛入盆内,加适量清水,用手搅拌成稀浆状待用。备方汤盘一个,用布蘸上食油在盘内擦一遍,使其润滑,将稀浆舀入汤盘内,双手端盘轻摇,均匀后置沸水锅内,加盖,用旺火蒸1分钟后起锅,起出粉皮,挂在竹竿上晾至半干,取下用刀切成3厘米左右的三角形或菱形块状,再摊置竹篦上晒干,即成粉皮。

镜子粉用温水浸泡,让其变软。包菜丝、蒜泥入油锅加盐,炒出香味,酱油、花生油、葱花、花生米也必不可少。将这些配料和浸软的镜子粉放进碗里一搅,满室氤氲,沁人肺腑。嘴巴咂咂一响,镜子粉就滋溜滋溜地滑到肚子里,满肠清香。

作为祖祖辈辈养命主食之一的番薯,客家人想着法儿变着花样享用,正是这样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冲淡了清贫生活浓浓的苦涩。(李玉林)

信息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清珙禅诗 | 梅子熟时栀子香

清珙,元代僧人,俗姓温,字石屋,苏州常熟人。生于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卒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年寿八十一。依本州兴教崇福寺之惟永法师出家,二十岁落发后,首参天目高峰原妙禅师,后嗣法于高峰和尚之法眷及庵信禅师。为及庵信禅师所器重,曾被誉为“法海中透网金鳞”。后频出入吴越,弘扬禅风,广结善缘。曾应请住当湖(今浙江平湖东门外)福源寺,后退居霅溪(浙江湖州别称)之西天湖,为其时曹洞宗一代名师。“至正间,诏赐金襕衣”有《石屋珙禅师诗集》。

清珙好隐栖,有归隐山林之宿愿。其偶登霞雾山,为景色所迷,便筑草庵,号曰天湖。自始隐居,并乐在其中。

李叔同曾写过一幅字,上面是清珙禅师的诗句: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过去不可逆转,未来无法估量,也只有梅子与栀子的当下一刻才是值得细细体味的。清珙禅师的诗句自然无痕,平白如话,又蕴含深刻的禅机。当下此刻读诗度过,清凉无限,也不必思索过去与未来了。

山居诗

余山林多暇,瞌睡之余。

偶成偈语自娱,纸墨少便不欲纪之。

云衲禅人请书,盖欲知我山中趣向。

于是,静思随意走笔,不觉盈帙。

故掩而归之,复嘱慎勿以此为歌咏之助。

当须参意,则有激焉。

吾家住在霅溪西。水满天湖月满溪。

未到尽惊山险峻。曾来方识路高低。

蜗涎素壁粘枯壳。虎过新蹄印雨泥。

闲闭柴门春昼永。青桐花发画胡啼。

柴门虽设未尝关。闲看幽禽自往还。

尺壁易求千丈石。黄金难买一生闲。

雪消晓嶂闻寒瀑。叶落秋林见远山。

古柏烟消清昼永。是非不到白云间。

荒冢累累没野蒿。昔人未葬尽金腰。

有求莫若无求好。进步何如退步高。

贪饵金鳞终落釜。出笼灵翮便冲霄。

山翁不管红尘事。自种青麻织布袍。

纸窗竹屋槿篱笆。客到蒿汤便当茶。

多见清贫长快乐。少闻浊富不骄奢。

看经移案就明月。供佛簪瓶折野花。

尽说上方兜率好。如何及得老僧家。

道在人弘孰可凭。发言须与行相应。

贪心似海何时足。妄念如苗逐日增。

几树梅花清处士。一园芋子乐间僧。

而今随例庵居者。见道忘山似不曾。

动则乖真静则差。非思量处更誵讹。

无心未合祖师意。有念尽为烦恼魔。

矮屋朝阳寒气少。疏篱种菊晚香多。

白云曳曳方拖练。又被风吹过绿萝。

松下双扉冷不扃。一龛金像照青灯。

眠云野鹿惊回梦。落涧猕猴坠折藤。

得意看山山转好。无心合道道相应。

多时不向门前去。藓叶苔花积几层。

三十余年住崦西。钁头边事不吾欺。

一园春色熟茶笋。数树秋风老栗梨。

山顶月明长啸夜。水边云暖独行时。

旧交多在名场里。竹户长开待阿谁。

翠窦丹崖列四傍。茅庵恰好在中央。

一身布衲衣裳暖。百念消融岁月忘。

石瘦种来蒲叶细。土深迸出笋芽长。

有时夜半闻钟磬。知有招提在下方。

莫谓山居便自由。年无一日不怀忧。

竹边婆子长偷笋。麦里儿童故放牛。

栗蟥地蚕伤菜甲。野猪山鼠食禾头。

施为便有不如意。只得消归自己休。

庵住霞峰最上头。岩崖巇险少人游。

担柴出市青苔滑。负米登山白汗流。

口体无厌宜节俭。光阴有限莫贪求。

老僧不是闲忉怛。只要诸人放下休。

啸月眠云二十年。自怜衰老见时艰。

乌来索饭生台立。僧去化粮空钵还。

鰕蚬人争捞白水。钁锄我且斸青山。

黄精食尽松花在。不着闲愁方寸间。

幽居自与世相分。苔厚林深草木薰。

山色雨晴常得见。市声朝暮罕曾闻。

煮茶瓦灶烧黄叶。补衲岩台剪白云。

人寿希逢年满百。利名何苦竞趋奔。

入得山来便学呆。寻常有口懒能开。

他非莫与他分辨。自过应须自剪裁。

瓦灶通红茶已熟。纸窗生白月初来。

古今谁解轻浮世。独许严陵坐钓台。

溪浅泉清见石沙。屋头无角寄藤萝。

夜深月下长猿啸。苔厚岩前少客过。

庭竹欹斜春雪重。岭梅消瘦夜寒多。

寥寥此道非今古。徒把砖来石上磨。

白发禅翁久住庵。衲衣风卷破褴毵。

溪边扫叶供炉灶。霜后苦茆覆橘柑。

本有天真非造化。现成公案不须参。

豁开户牖当轩坐。尽日看山不下帘。

卧云深处不朝天。只在重岩野水边。

竹榻梦回窗有月。砂锅粥熟灶无烟。

万缘歇尽非除遣。一性圆明本自然。

湛若虚空常不动。任他沧海变桑田。

岳顶禅房枕石台。白云飞去又飞来。

门前瀑布悬空落。屋后山峦起浪堆。

素壁淡描三世佛。瓦瓶香浸一枝梅。

下方田地虽平坦。难及山家无点埃。

大道从来无盛衰。未明大道着便宜。

圣贤隐伏当斯世。邪法流行在此时。

痛策诸根休自纵。常存正念莫他为。

人身一失袈裟下。万劫千生不复追。

破屋萧萧枕石台。柴门白日为谁开。

名场成队挨身入。古路无人跨脚来。

深夜雪寒唯火伴。五更霜冷只猿哀。

袈裟零落难缝补。收卷云霞自剪裁。

人寿相分一百年。有谁能得百年全。

危如茅草郎当屋。险似风波破漏船。

流俗沙门真可惜。贪名师德更堪怜。

寥寥世道今非昔。日把柴门紧闭关。

绿雾红霞竹径深。一庵终日冷沉沉。

等闲放下便无事。着意看来还有心。

古镜未磨含万象。洪钟才扣发圆音。

本源自性天真佛。非色非空非古今。

优游静坐野僧家。饮啄随缘度岁华。

翠竹黄花间意思。白云流水淡生涯。

石头莫认山中虎。弓影休疑盏里蛇。

林下不知尘世事。夕阳长见送归鸦。

满头白发瘦棱层。日用生涯事事能。

木臼秋分舂白术。竹筐春半晒朱藤。

黄精就买山前客。紫菜长需海外僧。

谁道新年七十七。开池栽藕种茭菱。

卜得重岩远市朝。柴门半掩草萧萧。

是谁白发贫无谄。那个朱门富不骄。

急债莫于宽里做。妄情须是静中消。

白云也道青山好。夜夜飞来伴寂寥。

风樯来往塞官塘。站马如飞日夜忙。

冒宠贪荣谋仕宦。贪生重利作经商。

人间富贵一时乐。地狱辛酸万劫长。

古往今来无药治。如何不早去修行。

入此门来学此宗。切须仔细要推穷。

清虚体寂理犹在。忖度心忘境自空。

树挂残云成片白。山衔落日半边红。

是风动耶是幡动。不是幡兮不是风。

客爱幽闲到竹篱。逢仰应恕礼全亏。

满头白发髼松聚。一顶袈裟撩乱披。

黄叶火残终夜后。青猿声断五更时。

拥衾相对蒲团坐。各自忘言契此机。

百岁光阴过隙驹。几人于此审思惟。

己躬下事未明白。生死岸头真嶮巇。

衲定线行娇妇泪。饭香玉粒老农脂。

莫言施受无因果。因在果成终有时。

自入山来万虑澄。平怀一种任腾腾。

庭前树色秋来减。槛外泉声雨后增。

挑荠煮茶延野客。买盆移菊送邻僧。

锦衣玉食公卿子。不及山僧有此情。

是身寿命若浮沤。只好挨排过了休。

事欲称情常不足。人能退步便无忧。

衰荣可逾花开落。聚散还同云去留。

我已久忘尘世念。颓然终日倚岑楼。

自觉从前世念轻。老来任运乐闲情。

芒鞋竹杖春三月。纸帐梅花梦五更。

求佛求仙全妄想。无忧无虑即修行。

松风昨夜炽然说。自是聋人不肯听。

年老心闲身亦闲。扫除一榻卧松间。

岩扄幽寂自为喜。世路崎岖人转顽。

风暖野禽声琐碎。日斜华药影阑珊。

藜羹粟饭家常有。不用持盂更下山。

清晨汲水启柴门。看见天空四敛氛。

黄独火香思懒攒。碧桃花谢悟灵云。

林间猿鹤惯曾见。世上衰荣杳不闻。

几度坐来苔石暖。好山直看到斜昏。

白云深处结茅庐。随分生涯乐有余。

未死且留煨芊火。息机何必绝交书。

湛然凝寂通三际。廓尔圆明褁十虚。

庵内不知庵外事。几番花落又还敷。

细把浮生物理推。输赢难定一盘棋。

僧居青嶂闲方好。人在红尘老不知。

风飏茶烟浮竹榻。水流花瓣落青池。

如何三万六千日。不放身心静片时。

恁么彻底恁么去。放下从头放下来。

两片唇皮堆白醭。一条古路长苍苔。

云边木马飞如电。海底泥牛吼似雷。

雪覆万峰晴月夜。暗香春信到寒梅。

清贫长乐道人家。日用头头自偶谐。

昨夜西风吹古木。天明满地是干柴。

霞飘素炼粘丹壁。露滴真珠缀绿崖。

活计从来随现定。不劳辛苦去安排。

了了常知似不知。翛然如兀又如痴。

旋干倒岳镇长静。一念万年终不移。

有耳听声风过树。无心应物月临池。

休言我独能明了。此事人人尽可为。

计拙惭亏应世才。聪明无分占痴呆。

自言境物皆虚幻。谁解资财尽倘来。

黄叶随流闲去住。白云横谷谩徘徊。

双眸合却方才好。为爱青山又放开。

圆颅方服作沙门。便见牟尼佛子孙。

止恶防非调意马。忘机息见制心猿。

炼魔道性真金净。涵养灵源美玉温。

把手牵他行不得。为人自肯乃方亲。

红日东升夜落西。黄昏钟了五更鸡。

乾坤老我一头雪。岁月消磨百瓮齑。

借地栽松将作栋。吃桃吐核又成蹊。

寄言世上伤弓羽。好向深山择木栖。

法道寥寥不可模。一庵深隐是良图。

门前养竹高遮屋。石上分泉直到厨。

猿抱子来崖果熟。鹤移巢去涧松枯。

禅边大有闲情绪。收拾干柴向地炉。

浮世光阴有几何。谁能挈挈又波波。

厨空旋去寻黄独。衲破方思剪绿荷。

麈尾罢拈言语断。佛经忘看蠹鱼多。

可怜身在袈裟下。趣境攀缘事似麻。

一钁足生涯。居山道者家。

有功惟种竹。无暇莫栽华。

水碓夜舂米。竹笼春焙茶。

人间在何处。隐隐见桑麻。

时时自解颜。年老得安间。

心下浑无事。眼前惟有山。

天空鹏翥翼。雾重豹添斑。

独与梅花好。相期尽岁寒。

万缘休歇罢。一念绝中边。

尽日闲闲地。长年坦坦然。

山空云自在。天净月孤圆。

磨炼工夫到。难同知解禅。

岩台舒野望。依约见松门。

唐代高僧寺。宋朝丞相坟。

溪光晴泻远。野色晚来昏。

山路歌声绝。樵归烟火村。

屈曲黄泥路。团圞紫槿篱。

纸窗开竹屋。瓦灶爇松枝。

平澹忘怀处。萧然绝照时。

何人能似我。无事亦无为。

深山僧住处。端的胜蓬莱。

地上并无草。园中却有梅。

闲多诸想灭。静极自心开。

一顶破禅衲。和云晒石台。

一阵从何起。飕飕遍九垓。

摵他林木动。吹我竹门开。

本自无形段。如何有去来。

欲穷穷不到。一虎笑岩台。

霞雾山头顶。云边阚小房。

夏凉窗近竹。冬暖合朝阳。

茧纸衣裳软。山田粥饭香。

此生随分过。无可得思量。

一钁足生涯。长年饱水柴。

有山堪寓目。无事可干怀。

岚气湿茅屋。苔痕上土阶。

任缘终省力。浑不用安排。

山厨修午供。泉白似银浆。

羹熟笋鞭烂。饭炊粳米香。

油煎清顶蕈。醋煮紫芽姜。

百味皆难及。何须说上方。

真空如湛海。微动即成沤。

才受形骸报。便怀衣食忧。

识情奔野马。妄念走狂猴。

不悟空王旨。轮回卒未休。

山家八月天。时物自相便。

豆荚新垂陇。稻花香满田。

割茅修旧屋。斫竹觅清泉。

世上谁知我。优游乐晚年。

茆庵竹树间。尘世不相关。

门对一池水。窗开四面山。

烟熏茶灶黑。塺蒸布裘斑。

不悟空王法。缘何得此间。

红日半衔山。柴门便掩关。

绿蒲眠褥软。白木枕头弯。

松月来先照。溪云出未还。

迢迢清夜梦。不肯到人间。

扶杖出松林。间行上翠岑。

鹤群冲鹘散。树影落溪沉。

野果棘难采。药苗香易寻。

澹烟斜日暮。红叶半岩阴。

好山千万叠。屋占最高层。

减塑三尊佛。长明一碗灯。

钟敲寒夜月。茶煮石池冰。

客问西来意。惟言我不能。

取舍与行藏。人生各有方。

乾坤容我懒。名利使他忙。

背日鸥眠埠。营窠燕绕梁。

情迷随物转。不得悟空王。

结草便为庵。年年用覆苫。

纸窗松叶暗。竹屋藓华粘。

麦饭惟饶火。藜羹不点盐。

生涯随分过。谁管世人嫌。

凄凄茅舍新秋夜。白豆花开络纬啼。

山月如银牵老与。闲行不觉过峰西。

满山笋蕨满园茶。一树红花间白花。

大抵四时春最好。就中犹好是山家。

有人问我何年住。坐久才方省得来。

门外碧桃亲手种。春光二十度花开。

厌烦劳役爱安闲。个样如何居得山。

百丈已前岩穴士。生涯全在钁头边。

年老庵居养病身。日高犹自未开门。

怕寒起坐烧松火。一曲樵歌隔坞闻。

童子未曾归动火。水云早已到投斋。

山庵喜免征徭虑。剩种青松只卖柴。

玉堂银烛笙歌夜。金谷罗帏富贵家。

争似道人茅屋下。一天晴月晒梅花。

相逢尽说世途难。自向庵中讨不安。

除却渊明赋归去。更无一个肯休官。

山厨寂寂断炊烟。冻锁泉声欲雪天。

面壁老僧无定力。又思乞食到人间。

种了冬瓜便种茄。劳形苦骨做生涯。

众人若要厨堂好。须是园头常在家。

粥去饭来何日了。日生月落几时休。

都来与我无干涉。空起许多闲念头。

屋后青松八九树。门前紫芋两三疄。

山居道者机关少。家火从头说向人。

此事谁人敢强为。除非知有莫能知。

分明月在梅花上。看到梅花早已迟。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一日打眠三五度。也消不得许多闲。

循环数遍琅玕竹。又出青松望远山。

攀缘起倒易消停。卒急难除是爱憎。

我笑青山高突兀。青山嫌我廋陵层。

真空湛寂惟常在。不觉良田妄所朦。

真性何曾离妄有。花开花落自春风。

天湖水湛琉璃碧。霞雾山围锦幛红。

触目本来成现事。何须叉手问禅翁。

年老气衰真个懒。晨朝更不见和南。

客来无语相抵对。辛苦空劳到草庵。

老去一身都是懒。闲来百念尽成灰。

与兄相见略弹指。无柰人情强接陪。

田地无尘长不扫。柴门有客扣方开。

雪晴斜月侵檐冷。梅影一枝窗上来。

茅屋低低三两间。团团环绕尽青山。

竹床不许闲云宿。日未斜时便掩关。

禅兄何事到烟萝。老我生涯苦不多。

岩下木樨香满树。园中菜甲绿成窠。

一片无尘新雨地。半边有藓古时松。

目前景物人皆见。取用谁知各不同。

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

闲闲两耳全无用。坐到晨鸡与暮钟。

岩房终日寂寥寥。世念何曾有一毫。

虽着衣裳吃粥饭。恰如死了未曾烧。

新缝纸被烘来暖。一觉安眠到五更。

闻得上方钟鼓动。又添一日在浮生。

门前枯木似人立。屋后好山如浪堆。

老我为人无可说。高高云路赚兄来。

山形凹凸路高低。石占云头屋占蹊。

地窄栽来蔬菜少。又营小圃在桥西。

百千日月间中度。八万尘劳静处消。

绿水光中山影转。红炉焰上雪花飘。

西方有路不肯去。地狱无门斗要过。

金阁银台仙子小。镬汤炉炭罪人多。

着意求真真转远。拟心断妄妄犹多。

道人一种平怀处。月在青天影在波。

要求作佛真个易。唯断妄心真个难。

几度霜天明月夜。坐来觉得五更寒。

万缘脱去心无事。诸有空来性坦然。

几度夜窗虚吐白。月和流水到门前。

一事无心万事休。也无欢喜也无忧。

无心莫谓便无事。尚有无心个念头。

于事无心风过树。于心无事月行空。

风声月色消磨尽。去却一重还一重。

新年头了旧年尾。明日四兮今日三。

道业未成空白首。大千无处着羞惭。

白发催人瘦入肩。住来茅屋已多年。

裈无腰带裤无口。一领褊衫没半边。

一轴楞伽看未周。夕阳斜影水东流。

云归自就茅檐宿。一日光阴又早休。

茅檐雨过日头红。瞬息阴晴便不同。

况是死生呼吸事。黄昏难保听朝钟。

明明见了非他见。了了常知无别知。

记得去秋烟雨里。猿来偷去一双梨。

半窗松影半窗月。一个蒲团一个僧。

盘膝坐来中夜后。飞蛾扑灭佛前灯。

长年心里浑无事。每日庵中乐有余。

饭罢浓煎茶吃了。池边坐石数游鱼。

饭炊五合陈黄米。羮煑数茎青荠苗。

淡薄自然滋味好。何须更要着姜椒。

移家深入乱峰西。烟树重重隔远溪。

年老心闲贪睡稳。猒闻钟响与鸡啼。

山风吹破故窗纸。片片雪花飞入来。

添尽布裘浑不暖。拾枯深拨地炉灰。

半窗斜日冷生光。破衲蒙头坐竹床。

枯叶满炉烧焰火。不知屋上有寒霜。

几树山花红灼灼,一池春水绿漪漪。

衲僧若具超宗眼。不待无情为发机。

云未归时便掩扄。柴床眠稳思冥冥。

山家不养鸡和犬。日到茅檐梦未醒。

粥去饭来茶吃了。开窗独坐看青山。

细推百亿阎浮界。白日无人似我闲。

黑雾浓云拨不开。忽然去了忽然来。

任他伎俩自磨灭。红日依前照石台。

一天红日晓东南。自拔青苗插瘦田。

布裰半沾泥水湿。归来脱晒竹房前。

吃桃吐核核成树。树大花开又结桃。

春去秋来知几度。争教我不白头毛。

茅屋方方一丈悭。四檐松竹四围山。

老僧自住尚狭窄。那许云来借半间。

临机切莫避刀枪,拚死和他战一场。

打得赵州关子破。大千无处不归降。

有限光阴一百年。几人得到百年全。

纵饶百岁终归死。只是相分后与前。

一大藏经闲故纸。一千七百葛藤窠。

谁能去讨他分晓。起个念头犹是多。

溪边黄叶水去住。岭上白云风往来。

争似老僧常不动。长年无事坐岩台。

霞雾山高路又遥。庵居从蕳蔑三条。

却嫌住处太危险。落赚多人登陟劳。

老觉形枯气力衰。客来勉强出支陪。

自怜不解藏踪迹。松食荷衣忆大梅。

道人屋冷四檐竹。长者门高百尺墙。

屋冷道人心愈静。门高长者日多忙。

尽道凡心非佛性。我言佛性即凡心。

工夫只怕无人做。铁杵磨教作线针。

南北东西去复还。陆行车马水行船。

利名门路如天远。走杀世间人万千。

居山那得有工夫。种了冬瓜便种瓠。

设使一毫功不及。许多田地尽荒芜。

离众多年无坐具。入山长久没袈裟。

单单有个铁铛子。留待人来煮瀑花。

布衣破绽种青麻。粮食无时刈早禾。

辛苦做来牵补过。复身免得报檀那。

饭香麦麨和松粉。菜好藤花杂笋鞭。

我已尽形无别念。任他作佛与生天。

山居活计钁头边。衣食须营岂自然。

种稻下田泥没膝。卖柴出市檐磨肩。

钁头添铁屋头悬。健即锄云倦即眠。

红日正中黄独熟。甘香不在火炉边。

————

爱生活〡爱艺术〡爱收藏

我是大懿艺术公司CEO杨懿,想了解更多艺术品资讯?…免费提供鉴赏服务或方案(微信号ymz810,公众号DYMZMY)

您知道老子故里在哪里吗?随着镜头到太清宫、明道宫听讲老子故事

河南省豫东平原有个4000余年历史的古县叫鹿邑。“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第一篇“鹿鸣” ,就是在这里采集的。近些年 ,鹿邑县通过改善水环境质量,建设环境良好、人水和谐生态宜居城市,使这里的生态环境十分优美。

鹿邑县城不远处有座太清宫,是老子的出生地。太清宫的广场上矗立一尊巨型老子雕像。据《中国历史大辞典》介绍:老子,春秋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据《史记》载,姓李,名耳,字聃。

太清宫前的老子广场十分宏大,垂柳依依,小桥流水,老子雕像前是一幅大型八卦图。

太清宫内立有大宋重修太清宫碑。该碑立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碑文记载了宋真宗赵恒拜谒老子并重修太清宫的经过及修复后的宏大规模和壮观气势。

这是太清宫内保存的唐《道德经》注碑。该碑全称为“唐开元神武帝《道德经》注碑”。碑文系大唐开元神武皇帝玄宗李隆基对老子《道德经》的释文,立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碑高3.70米,宽1.20米,厚0.36米。半圆形碑首,首身一石。碑文为皇帝所作,隶书字体,有极高的文物和书法价值。

老子母亲去世就安葬这里,很多人在“先天太后之墓”前祭拜

先天太后冢前立了一通赞碑。这通赞碑为宋真宗赵恒在大中祥符七年所立,御制御书并篆额,俗称“三御碑”。此碑气魄宏伟,形体高大,为全国少见。碑高8米,宽2米,厚0.67米,圆形碑首,浮雕二龙蟠伏于上,内容为赞颂李母降圣之德。

太清宫内圣母殿

明道宫始建于汉代(公元743年),兴盛于唐宋,是老子传道讲学的纪念性建筑群。

明道宫老君台原名“升仙台”或“拜仙台”。相传老子修道成仙骑青牛于此处飞升,因而得名。

日军侵华时,曾集中火力向城内制高点炮击。其中老君台上的大殿东山墙、殿东柏树树杈、东偏殿后墙等地方共中炮弹13发,其中有两发炮弹穿透山墙,一发卡到了大殿内西边的梁架上,一发落到了老君神龛上。但是,所有炮弹一发未爆。这是当年卡在柏树上的一颗炮弹。

当年日军打过来未爆炸的炮弹

然而,日军同类的炮弹落在县城其他地方很有威力,很多建筑都受到彻底损坏,唯有老君台岿然不动,不为所伤。1997年9月19日,当年向老君台打炮的侵华日军梅川太郎等人,为向鹿邑人民表示忏悔,特在老君台下立了“和平碑”,祝愿全人类和平。

随着鹿邑城市建设的发展,明道宫旁建起了明道城,成为给明道宫旅游发展配套的仿古文旅商业街。

文/图:王天定

监制: 王利军 审核: 胡永涛 编辑:兴有 任明明

化州小吃系列之牛腩粉,香气扑鼻,清甜可口

很多外地人朋友都不认识茂名的化州市,化州因与人交往而闻名,有化州橘红、化州糖水、化州牛腩、化州月饼、香油鸡肉、姜葱鸡肉等等,还有化州的水果。到过化州的人,不少朋友不会带你去饭店喝茶,而会带你到横街小巷吃牛肉粉。没吃饭的人,看见街头巷口,摆着简陋的锅台,一个竹筐里放着一把铝锅,一张简陋的椅子,有几位宾客坐在那儿,远远地来了朋友带他们上街吃一碗牛羊肉粉。

其实化州的美食很多,化州的姜葱鸡闻名于世的港澳省份,化州的糖水这三十多年也风靡了珠三角。在广东化州,化州牛腩粉是一种以牛腩、米粉为主的传统地方名吃。一种独特的化州牛腩粉,是由秘方调制的香油,香而不燥,齿过留香。店里通常会留下一个光膀子大叔负责做早饭,用塑料袋抓一捆沙河粉放进汤里,粉烫好后放上锅,下汤汁,撒上葱花炒牛腩。不用多说了,今天大叔下厨房教你做牛腩粉,希望你吃得开心~

清蒸/牛腩/蔬菜/麻油/糖/生抽/柱侯酱/牛排/牛肉丸/香叶/桂皮/花生碎

第一:准备少许牛腩,牛腩和牛肉丸,焯水后,热锅放入油和姜片,再放入牛腩炒一分钟后,加入一勺柱侯酱,半勺糖,生抽,料酒炒匀,放入适量的水,要多的时候,后面要用到炖牛腩的汤汁,放入少许桂皮和香叶,适量的老抽和盐烧开,小火慢炖40分钟;

第二:将河粉煮软后用清水烧开,入锅煮至基本透亮捞起,沥沥水分,将牛骨放入姜片熬汤,熬20分钟左右放入牛肉丸再煮10分钟,放入青菜煮滚水中,适当再撒少许盐,浇在捞出的河粉上;

第三:加入少许花生碎,葱花,浇上牛腩汤,再加入一勺芝麻酱,搅拌均匀,一碗牛腩粉就可以上桌了~

香味浓郁,清淡爽口的牛羊肉粉做得很好,喜欢的话,自己也可以试试~

小贴士:

这道牛腩粉,适合米线食用,最重要的是牛腩汤,所以牛腩汤成了关键;

由于买来的河粉��燥,所以需要用50度水浸泡至软,大概需要15分钟以上;

牛腩和牛骨都焯一水,牛腩和牛肉丸都用来煮汤,但牛腩确实是关键;

牛腩必须炖至软烂,因后期汤汁留不住,如果煮的过程中加入少许水即可。

还会有更多美食等着你!

本文由发光的星星呀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962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