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宣纸文化园

AAAA级旅游景区

宣纸文化园位于安徽省泾县,由宣纸古作坊、文房四宝体验园、宣纸及世界纸陈列馆、书画廊(含书画家工作室)、文房四宝与书画市场、古籍印刷与江南民俗园等七部分组成。

宣纸文化园总投资约2500万元,占地近40000平方米。来园观光的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到传承千余年的古法宣纸制作工艺,了解纸、墨、笔、砚、扇、纸帘等制作工艺,而且可以亲身体验纸、墨、笔、砚、扇、纸帘的制作。

宣纸文化园

泾县是中国宣纸之乡,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宣纸用料与普通纸不一样,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以沙田稻草为重要配料,并配以泾县独有的山涧泉水手工生产,工艺非常复杂,其生产的宣纸薄如蝉翼,润如青云,不仅具有质地绵韧,纯白细密,光而不滑,密而透光等特性,而且有不腐不蛀,润墨性强,耐老化的特点,宜书宜画,保存长久,有“纸寿千年”的美誉,深受书画家的喜爱。

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老先生曾经说过:“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汉族传统造纸工艺之一。起于唐代,历代相沿。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宣纸按加工方法分为原纸和加工纸。宣纸在经过最后一道““烘焙”的工艺之后,纸性(好坏及墨色效果)基本已经确定了,这种“后续没有再进行影响纸性”的成品纸,即为宣纸原纸。

加工纸,在原纸的基础上对纸进行改变纸面性质、外观视觉效果等再加工的纸统称——不包括““仅作尺寸大小的裁剪”,具体如:印刷、过矾、打磨。除此以外,宣纸按纸张洇墨程度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书法和写意画用生宣,工笔画用熟宣。

昔日黄沙滩 今朝文化园 宣化区黄羊山文化园开园

黄羊山文化园一角。长城网记者张世豪摄

文化园成为市民游玩的好去处。长城网记者张世豪摄

消夏文化艺术节表演。长城网记者张世豪摄

7月1日当晚,上万名观众观看了演出。长城网记者张世豪摄

长城网张家口7月1日讯(记者张世豪 通讯员王世禄 孙明鹏)7月1日,张家口市宣化区黄羊山文化园开园仪式暨“消夏文化艺术节”拉开帷幕,这是宣化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京张联合办奥、行政区划调整等机遇,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引领老工业基地转型的又一举措。

黄羊山文化园位于洋河南镇许家堡村边,距宣化城区7公里,过去是寸草不生、风吹沙起的黄沙滩,“种粮不打粮、出门满脸沙”成为村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经过十余年的生态治理,种草10万余亩,造林保存总数1000万余株,如今草林覆盖率超过97%,为发展生态观光游奠定了基础。

2014年,张家口黄羊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响应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开发建设“黄羊山文化园”生态文化旅游项目。依托毗邻园区的黄羊滩生态修复与造林绿化成果和洋河水库,坚持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为宗旨,做到“保护与建设并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主要建设内容为“一中心一基地六区”,即游客服务中心,富布斯影视基地,精品农庄区、水上娱乐区、休闲体验区、超级游乐区、大型演出区等六大核心功能区。打造了集超级游乐、观光体验、婚纱摄影、大型演艺、餐饮住宿、会议培训、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和文化旅游景区。

截至目前,仿古四合院、水榭舞台、大型演艺广场、文化长廊等建成投运,设置了花田草海、果蔬观光、亲水乐园、垂钓及珍稀动物观赏园等区域,建成区占地面积达1000亩,成为黄羊滩治理的“点睛”之作。

7月1日至3日,“黄羊山消夏文化艺术节”期间,五洲唱响乐团黑人男主唱好弟,星光大道月冠军王晓娟等全国知名艺人及本土的知名曲艺演员增全、谢峰等将登台献艺。同时,还将举办卡通人偶互动表演、歌舞、抖空竹、街舞、观光采摘等旅游文化体验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丨艺术设计学院寻找红色基地 宣传红色文化-带你走进扬中渡江文化园

2014是渡江战役胜利65周年。65年前,在江苏扬中的江面上,“大辫子姑娘”颜红英奋不顾身,送亲人解放军横渡长江的英雄事迹,被定格成“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经典照片,成为广泛流传的历史佳话。渡江战役中,解放军20军浴血奋战,扬中作为新四军转战大江南北的“江心跳板”,为渡江战役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大辫子姑娘”为代表的扬中人民,主动加入支前大军,摇着小木船帮助亲人解放军突破长江天堑,与解放军20军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谊。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为传承渡江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今年,扬中市在昔日解放军20军的渡江地,建设了渡江文化园和“我送亲人过大江”主题雕塑。

图为“我送亲人过大江”主题雕塑

“我送亲人过大江”主题展馆

扬中革命斗争基层馆

怀着崇敬之情进入馆内

我们边走边听工作人员解说

各种文物、复制品、照片应接不暇

生动展示了渡江战役各阶段的真实情况

在一件件展品前,大家驻足观看,在一幅幅图片面前,大家认真聆听讲解。通过参观,大家深深体会到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在党的领导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获得了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总结:我们深刻体会到中国革命、战役的胜利都昭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群众路线是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源泉。集体重温渡江战役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既是深化学习、提高认识的过程,也是启发思考、触动心灵的过程。

投稿丨艺术设计学院

大明湖畔这家百年造纸厂已改造成文化产业园区

来源:生活日报

在济南市大明湖公园西南不远处的铜元局前街西侧和少年路南侧,有一个呈长方形的院子,里面的厂房被不同行业的业户租赁。平时这里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一般游客不会注意到,其实这个地方以前并不是市场,而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知名老企业——山东造纸总厂东厂。该厂的前身泺源造纸厂,是山东省第一家、中国第二家机制纸厂,曾生产过印制低面额人民币的印钞纸,率先研制成功梅花牌薄画报纸,替代进口产品,打破国外产品垄断,先后有20多个品种填补了中国造纸工业的空白。可惜,时光荏苒,现在这里已经不再生产纸张,只留下保存基本完好的老厂房,还能依稀见证其昔日的辉煌。

110年前率先在全省开启机器造纸

现在的造纸厂老厂区北门已经改造,门口竖立着一块“济南鲁丰纸业”的牌子。牌子表明了这里曾经的主业,也说明了企业现在的归属。

沿着直通北门的南北路往里走,就可看见,东西两边的车间厂房,已经被出租装修成不同用途的场所,有宾馆,有跆拳道馆,有美术和摄影公司,还有一家山东金石书法博物馆。给人的整体感觉,这里主要是偏重文化方面的业态。再看两边建筑的外墙上,悬挂着的历史照片和企业情况简介,显示着这里曾经是一家具有光荣历史的造纸厂——山东造纸总厂东厂。

追溯山东造纸总厂东厂的历史,要从清光绪元年(1875)丁宝桢奏明朝廷设立的山东机器局说起。光绪二十九年(1903),时任山东巡抚周馥奏准,于山东机器局内附设铜元局,在济南西门外东流水购买民地建设铜元局。

据郇起鸿编著的《天桥历史文化概览工业卷》记述,1904年8月铜元局投产时,日出铜元10万-20万枚。1906年底,济南铜元局停铸,归并直隶省(河北省)。之后,铜元局议改为官纸局,由山东劝业道道员、原铜元局总办丁道津联合商股在铜元局旧址筹建。1907年,丁道津委托德商在济南开设的礼和洋行,订购了德国兰慈厂制造的造纸机械。其中有长网纸机和圆网纸机各一部,全部设备总动力300马力,设备由德国工程师安装。

《中国近代工史料第二辑》记载,宣统元年(1909),泺源造纸厂开工生产,距今已经110年历史。当时有厂房349间,附设印刷厂,有铅印、石印等全套设备,具有造纸、印刷一条龙服务的能力。至此,铜元局真正变成了泺源造纸厂,山东省第一家机器造纸厂宣告诞生,它也是中国第二家机器造纸厂。

厂区里还保留有80年前的老建筑

接着往里走,可以瞥见路东有一座青砖砌成的车间。该建筑大斜坡屋顶,墙壁有直耸的立柱,其西立面进行了简单维修,南立面基本保持原样,建筑风格别致。

再往南走,有一处独立的青砖建筑,从东侧立面看,和青砖车间建筑相似。在其南侧墙壁上嵌着一块铜牌,最上一行印有:“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工业遗产保护单位”,中间印刻有繁体字“山东造纸总厂东厂”字样,落款为济南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日期为2015年6月8日。这说明,这里已被有关部门正式列为工业遗产保护单位。

“遗存的这两座青砖建筑,应该是20世纪30年代末的建筑,是日伪时期建设的车间和办公用房,保存基本完好,也是厂区最早的建筑遗存。”今年59岁的原山东造纸总厂东厂老职工葛兴诚介绍,在现在的济南鲁丰纸业办公楼东侧楼下,有一棵长势茂盛的大槐树,已经有上百年树龄,据说泺源造纸厂建厂时就有了,是厂子的历史见证。他说,如果仔细查看厂区的展示资料,就可以基本厘清造纸厂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

遥想当年,泺源造纸厂开机后,所产粉连纸、连史纸、包装纸和毛头纸畅销山东、河北、河南和山西等省,产品质优价廉,颇受用户欢迎,最高年产量达600吨。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国外纸产品的大量输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泺源造纸厂的纸产品开始滞销,1914年被迫停业。

1917年,济南镇守使马良以七万元银元租赁泺源造纸厂,改成济南成业造纸厂,年生产量达到600余吨,但因资金不足,1919年初又宣告停业。同年,何宗莲与吴逵卿、朱益庭等人集资35万元银元,收购原泺源造纸厂的机械厂房,更名为山东华兴造纸股份有限公司,何宗莲任董事长,4月正式开工,企业又获新生,产品销售也不错。不料,1923年企业遭遇一场火灾,厂房设备焚毁殆尽。何宗莲之侄何丰林出面,在上海招募黄金荣、杜月笙等入股,于1925年重新开机生产,但情况已经不如以前。

据《山东造纸工业志》记载,直至七七事变前,山东华兴造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造纸厂,在山东、河北、河南、察哈尔、绥远都有该厂的代销处,主要生产有光纸,火柴纸,草版纸三种纸,年产量达1500吨。

七七事变后,情况又发生变化。1939年10月底,日本人竹内相藏到山东华兴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强行以联银券35万元购买该公司产业。1939年11月1日签订“让渡”契约,改称日本制纸株式会社济南造纸厂。由于日本制纸株式会社济南造纸厂实行垄断,经营期间最高年产量达1950吨,产量比以前还有增加。上面介绍的两座青砖建筑,也应该是这个时期在日本人主导下建设的,距今已有大约80年历史,这也就不难理解其具有的独特建筑风格了。

曾生产过印制人民币的专用纸

《天桥历史文化概览工业卷》记述,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12月,国民党山东省党政接收委员会派员接收日本制纸株式会社济南造纸厂的产权,更名为山东第二造纸厂。第二年,山东第二造纸厂部分开工,主要生产新闻纸和卷烟纸。这时,原山东华兴造纸股份有限公司股东通过贿赂等手段,在1947年9月,使企业“发还”原股东自营,重新恢复山东华兴造纸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称。

自泺源造纸厂创建到济南解放前夕,该厂历经周折,产权所有人也多次变更,不时停产歇业,经营并不正常。尽管先后生产过连史纸、粉连纸、道林纸、月历纸、包皮纸、书皮纸、有光纸、火柴纸、棉纱纸、草版纸、卷烟纸、模造纸、新闻纸等产品,但由于企业时好时坏,一直没有迎来大的发展。直到济南解放,该企业才获得大发展的机遇。

资料显示,1948年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管会派员到山东华兴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协助复工。1949年3月1日,企业更名为山东华兴造纸厂,6月正式开工。1950年6月,华东财产委员会下文批准,将山东华兴造纸厂的官僚资本收归国有,私人资本予以发还,山东华兴造纸厂成为全民所有制企业。1950年6月26日,山东造纸总厂成立,厂部设在原山东华兴造纸厂。1961年4月10日,山东造纸总厂建制撤销,总厂改称山东造纸总厂东厂,总厂一分厂改称山东造纸总厂西厂,单独对外经营。现在厂区存留的一些老车间,就是这一段时期陆续建设的。

“山东造纸总厂东厂在1963年研制成功65克/平方米‘梅花’牌薄画报纸。当年第11期《人民画报》中文版就开始使用我厂产品,替代进口,那时真给济南露脸了!”老职工葛兴诚颇感自豪地说,山东造纸总厂东厂先后有20多个品种,填补了中国造纸工业的空白。

有一段时间,一个车间还生产过证券纸和103—Ⅲ纸。103—Ⅲ纸是印制钞票、各类证券的专用纸,钞票主要指低面额人民币,也就是厂子老职工口头说的“毛票”。当时这个车间的保卫工作很严密,有部队的战士站岗,无关人员不能入内。即便是裁剪下来的下脚料,也要进行专门处理,不能随便丢弃。

穿厂而过的生产渠历史更久远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风云变化,山东造纸总厂东厂也几经波折,几易其名。1999年注册成立了济南鲁丰纸业有限公司,一直到现在,老厂区已经停止生产多年,整个厂区已经变成了鲁丰文化产业园区,厂房大都出租了出去。

其实,在鲁丰文化产业园区里面还有一处难得的历史遗产,比造纸厂的历史还要久远,那就是从南到北穿厂区而过的生产渠。

这条生产渠在乾隆三十六年《历城县志》就有记载,只不过当时是一条小河,还不叫“生产渠”。后来随着这个区域的企业、作坊增多,都要取用小河里的水用于生产,小河就改称“生产渠”。它现在从五龙潭公园穿周公祠街,经于家桥、山东造纸总厂东厂、少年路,过西圩子壕,在三孔桥街向北,于北园路折西,至中恒商城(济南印染厂)东入工商河。生产渠在园区这一段是暗渠,被水泥板覆盖,不了解情况的人来此也不会留意,地底下还有一条常年流淌着泉水的水渠。

鲁丰文化产业园区市场部主任李宇说,为了提升园区的品位和形象,他们已经制定出一个提升改造方案,力求把园区打造成一个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集文化教育、吃住行、娱乐于一体的文旅产品园区,与青少年宫、大明湖、五龙潭、趵突泉片区连成一片,形成济南市一条新的亮丽风景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875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