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花家村遗址

花家村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出土有陶鬲、石斧、石(石奔)、石箭镞、蚌镰、骨针、鹿角等遗物。60年代发掘的花家寺遗址是首次在淮北地区发现大汶口文化的分布。该遗址被列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名录、1981年9月)。

花家村遗址

双墩遗址禹会村遗址名列“十四五”国家大遗址名单

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关于《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的通知,公布了“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安徽省6处大遗址入选,其中我市双墩遗址、禹会村遗址名列其中。

双墩遗址位于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北,距今约7300年,是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禹会村遗址位于禹会区马城镇禹会村及前郢村,因“禹会诸侯于涂山”的历史记载而得名,2020年确认一处迄今考古发现的淮河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址。

大遗址是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六片、四线、一圈”为核心、以150处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格局。根据《专项规划》,大遗址保护利用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大遗址考古工作、完善大遗址空间用途管制措施、深化理论制度研究与科技应用、实施大遗址综合保护工程、提升大遗址展示利用水平、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构建新时代大遗址保护利用新格局、创新大遗址保护利用体制机制。到2025年,大遗址保护利用总体格局基本成型。

来源:蚌埠日报 (记者 何沛)

白家遗址:一个村庄的前世今生

白家遗址位于临潼区渭河北岸的油槐乡白家村中,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它是一处内涵单纯、文化遗物较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距今约7000—8000年,属于“老官台文化”。

3月18日清晨,我独自骑车从渭南市区出发,跨过渭富大桥来到对岸,随后顺着渭河北岸的公路向西,不知不觉就进入临潼境内。公路两侧,各类村庄此起彼伏,当写有“白家村”三个字的牌楼,赫然呈现在眼前时,我顿时怦然心动!

白家村和渭北其他的村落一样,房屋修建得平平整整,不见一座突兀的高楼;院落顺东西方向排列,横平竖直的道路贯穿其中。成年人基本都外出务工了,村中留下的大多是老弱妇孺,所以远远望去白家村一片安静。

村子南侧不远处,高耸的渭河大堤,仿佛村庄坚固的城墙。施工的机械和车辆,在大堤上来来往往,他们正在忙着修建河堤路。未来这里也将和南岸一样,成为风光秀美的景观大道——

离开宽阔的公路,向南骑行一段,才进入白家村。询问任何一位村民:“村中是否有一处白家遗址?”他们都能准确地回答上来。我按照一位村民指引的方向,很顺利地来到村子南侧的遗址范围内。

在村中的路旁,随处可见侧面写着“文物保护区”的石桩。它们就像电线杆的底座一样,在村民的家门口外,一个接一个地矗立着。如此整齐排列的遗址标识,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将地面上这些小小的标识碑比作一串串音符的话,那么安放在路口边上的两块“陕西省文物保护碑”,无疑是整个乐章的最强音了!这里在1992年4月20日,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直到近年才树立起石碑。

白家遗址在1956年被发现,1974年半坡博物馆进行试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于1982年、1983年发掘1000多平方米。发掘出土房址两座,均为不规则圆形半地穴式,居住面光滑平整,内有灶炕;灰坑35个,以不规则圆形和椭圆形最多;墓葬17座,多为长方形竖穴。

同时,出土大量的陶器、骨器、石器和蚌器等。陶器有圜底钵、圈足碗、三足钵和筒形罐、小口鼓腹罐等,均为夹砂陶,以红褐、灰褐色为主,皆为手制,陶胎多较厚,器表装饰多为绳纹。石器多为磨制,骨角器磨制较精细。

如今,这里早已恢复平静,看不到任何曾经的遗迹。村中的老房屋,依然不断地被废弃,新的活动场所又在陆续建成。当我看到高高悬挂的《白家村村规民约》时,小说《白鹿原》中的场景浮现在了眼前。

七八千年前,白家遗址上生活的人们,也许和今日白家村的村民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无论是否流着同样的血,他们都生活在渭水之畔,被这片土地养育起来。因此,村庄还是那个村庄——

1999年,花都发现宋元村落遗址,大大提前了花都的历史

原标题:广州发现宋元村落遗址 宋元遗址为广州市首次发现,大大提前了花都的历史

本报讯今年1-6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广州市新(白云)国际机场的建设,在花都东湖村沙梨园发掘了一处宋、元时期的村落遗址,出土大量陶瓦等建筑材料和一批铜钱。

沙梨园位于广州花都市花山镇东湖村老虎山头的西南面,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北部边沿,为一片开阔的台地,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地面散落着大量宋、元、明、清的陶、瓷、瓦片。根据钻探的情况,发掘选择在文化层较厚的中部以北进行,发掘面积3300平方米。文化层厚度约1.2米。在明清文化层出土大量明、清时期的陶、瓷器残片和陶瓦,并发现大量的房基柱洞和柱础,证明这里曾是明、清时期的村落。其中有一明代房基为长方形,门朝东南,长约14、宽约9.5米。地面用黄土夯实,内有两道隔墙分成三间,墙体是二排柱洞,中间相隔约60厘米,应是一种木骨泥墙。

在宋、元文化层里,出土大量宋元时期的陶瓦,大部分已成碎片,只有少量完好。以筒瓦为主,极少板瓦。还发现有滴水瓦、陶窗棂等建筑材料。在这一层发现一个比较特别的圆形坑,坑直径1.8米,深0.5米,其北面的边上有一直径55厘米的圆形小坑与之相连,形成葫芦状,两坑之间用泥质砖砌成一道墙相隔。估计原是一个建筑,由于地面以上被毁,结构不详。坑内堆满宋、元时期的陶瓦及瓷器残件。另外,还出土一窖藏铜钱,铜钱用绳子串成放置于一陶盘内,总计百余斤,面上再用一陶盘盖上,表面距现地表40厘米。铜钱均为宋钱,种类有“熙宁通宝”、“政和通宝”、“宣和通宝”、“元佑通宝”、“崇宁重宝”等。这一层还出土大量宋、元时期的陶器、瓷器,大部分已残破,其中一白瓷碗基本完好,釉色光亮,非常难得。另外还有莲花瓷碗、青釉碗、碟、陶罐、陶盘、陶钵、陶壶等。

宋、元文化层的分布范围只在发掘区的北面,现存面积约5000平方米,从出土大量陶瓦和窗棂等建筑材料以及窖藏铜钱的情况分析,推断这里应是一村落遗址。估计原地面的建筑应是泥砖墙结构(这一建筑特点当地延续至今),泥砖易被水溶化,不易保存。另外,出土的窖藏铜钱距现地表较浅,估计原地面已遭破坏。出土的窖藏铜钱种类较多,大小不一,估计已不是当地统一使用的钱币。从陶、瓷器的质地和器型分析,推断这一遗址的年代应为宋末元初时期。

宋、元村落遗址在广州市尚属首次发现,特别是此次配合新机场建设进行的考古发掘,在沙梨园及其附近的梅山岭、老虎山西等几个地点都发现了宋、元文化遗存,可以推断,这一带是宋、元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估计与宋末我国发生的北人大规模南迁事件有关。史书记载花都的历史最早是在明代,沙梨园及其附近发现的宋、元村落遗址,为花都的历史提前了一大段,对于研究珠江三角洲北部的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

窖藏铜钱出土情况

来源:中国文物报, 发布时间:1999-08-29 作者:文锁

编辑:一凡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851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