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阆中清真寺

阆中清真寺,又称礼拜寺,位于礼拜寺街西侧,为伊斯兰教民礼拜场所。

阆中清真寺是一进四合院式的仿清建筑,照上是大殿,两旁是厢房,门房则由栅栏、挡檐、大门组成。该寺最早由一户保姓的穆斯林捐资修建于清康熙年间,后历经翻建,遂成其现在规模。最近的一次修建是汶川地震后,清真寺受损严重。灾后由政府拨款300余万翻新的。

阆中清真寺

阆中清真寺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时由保宁镇台马子云及保天左等经办,系由陕甘土木专家仿西安华觉寺设计建造,时占地3亩多。

阆中清真寺是全国著名清真寺之一,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将其列为全国驰名古建筑百座清真寺之一,成为本地回民和外来穆斯林教民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1994年12月15日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点

寺门东向,面阔三间,悬山式屋顶,脊中央塑雕花方盘,中贮泥塑莲花,稳托荸荠形宝顶。沿街置木栅门。进入大门,左右有碑室、廊房,院内花木繁茂,青石铺地。大殿装饰繁复,以筒瓦覆盖,檐下施六铺作斗拱,殿取明五暗三格局,其上架梁横列,不用中梁,故称无梁殿。殿的额、坊、斜衬和门窗都施雕花。

寺门门楼为亭阁式,寺内庭院占地面积2.4亩,3条石板小径直达礼拜大殿。大殿为传统宫殿式,取明五暗三格局,无中梁,俗称“二郎担山”,面积628平方米,高30米,其造型古朴庄重,气势雄伟,整个大殿雕梁画栋,古雅清净。殿内外悬挂“刚常正理”、“敬道归真”、“金天圣境”等鎏金大匾40余通。

保护范围:东至大门外礼拜寺街,南、西、北至围墙。

建设控制地带:南、西、北以围墙墙基外延50米为界,东与保护范围重合。

地理交通

清真寺位于四川省阆中市礼拜寺街。

沧州清真女寺:始建于康熙年间,与“中国四大清真寺”之一隔条路

河北省东南部的沧州市,不仅有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北魏时期铸造的国内最大的铁狮子,非物质遗产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而且回族的宗教信仰氛围浓厚。图为无人机航拍的沧州市新华区清代康熙年间的清真女寺。(王子瑞 摄)

沧州市有回族自治县1个、回族自治乡镇12个,224个回族聚居村落。有记载的156座清真寺,遍布所辖的各个县市区。图为沧州市新华区的清代康熙年间清真女寺大门。

沧州市清真女寺又称“城里清真寺”,和“中国式大清真寺之一”的北大寺隔着沧州南城墙。这座清真女寺原为男寺,始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目前与沧州北大寺仅一路之隔,是1986年改为女寺的。 图为寺内的“小礼拜堂”和果树。

沧州清真女寺内的一通石碑,上书:认主信圣不分派,兴教爱国无二心。作为沧州市区唯一的一座女子清真寺,清真女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8年,清真女寺入选沧州首批历史建筑名单。

沧州清真女寺的建筑风格,在样式与色彩上,与男寺没有明显区别。清真女寺,简称女寺,单独为女性穆斯林提供礼拜的场所。据了解,国外伊斯兰教世界中通常没有清真女寺。

清真女寺始自明末清初时,由男性穆斯林出于宗教自救的考虑,开展的专门针对女性穆斯林的宗教教育;后来,一部分掌握了宗教知识的女性穆斯林,开始代替男性穆斯林,并逐渐将日常宗教活动纳入其中,就形成了清真女寺。

由于男性穆斯林进行礼拜的清真寺一般不允许女性进入。于是20世纪中国出现了单独为女性提供礼拜场所的清真寺。这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宗教建筑。既可以单独设寺, 也可以为较大清真寺的附属。管理人员为女性,可以是大寺阿訇的妻子或其它人士。一般对其尊称为师娘。建筑布局上,清真女寺要求做到男女隔绝。

来到沧州,天色已晚,图为手机拍摄的夜幕下的清真女寺。【《瑞视觉》发布的照片,全部是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人民图片和光明图片签约摄影师的原创作品,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或者收藏,盗用必究!如果你身边有奇闻趣事、感人故事或者需要帮助的人,请留言。】

清真寺也有纯中式?宁夏这个小县城有我国四大古代清真寺之一

清真寺是穆斯林做礼拜和举行宗教功课、宣教等活动的场所,是穆斯林居住区必不可少的建筑。这些年国内国外去过许多地方,清真寺也见过不少,尤其是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里,清真寺总是建的恢弘无比,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也是游客到访时必打卡的地点,比如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阿布扎比的大清真寺、布城的粉红清真寺、沙巴的水上清真寺等等。虽然这些有名的清真寺规模大小不等,建筑样式各异,但基本上都是阿拉伯式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有着大圆顶和高耸的宣礼塔,然而我们在宁夏旅行的时候,却遇到了一座纯中式建筑风格的古老清真寺,极为罕见,据说是中国四大古代清真寺之一。

这坐中式清真寺名为同心清真大寺,位于宁夏同心县,隶属于吴忠市管辖,是宁夏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座伊斯兰教建筑。单从外观而言,如果不仔细看,外人一般不会联想到这是一座清真寺,歇山顶式的大殿、四角攒尖式阁楼,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建筑风格,只有在屋顶和阁楼顶上的新月标志,才透露出一丝伊斯兰教的特征。

这座清真寺建于明万历年间,主体均采用黄土烧制的土坯砖,庄重朴素。除了门口的照壁外,其他建筑都建在高高的台基之上,拾梯而上,内院礼拜大殿前静坐着几位白帽白衣白须的回族老人,左边的老人家已经八十多岁了,仍然每天来此做礼拜。

老人身后的墙壁上,有着精美的砖雕,刻画着书本、花瓶、陶器等物件,虽然是平面的浮雕,却做出了立体的视觉效果,可谓是技艺精湛,栩栩如生。

内院为三合院式布局,正中的单檐歇山顶式礼拜大殿为清真寺的核心建筑,殿内可容纳八百多人同时作礼拜。因礼拜大殿不对非穆斯林开放,所以无缘得进内部观赏,据说大殿由二十多根巨大的圆木柱支撑梁架,全部为榫卯结构,未用一颗铁钉。

在礼拜大堂的门楣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会会址”。原来这座清真寺还曾经见证过一段光荣的革命历史:1936年,工农红军西征时,曾在此地成立了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开创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

大殿两侧各有一幢对称修建的厢房,为五开间,平常也做为清真寺的办公室使用。建筑两侧同样有着精美的砖雕,立柱之间的雕刻也同礼拜大殿一样,虽为中式花纹,却带有伊斯兰风格的弧形线条。

同行的外国友人伊恩先生与两位回族老人合影留念,老人家神态慈祥、气质超凡脱俗,很是健谈。

同心清真大寺规模虽然算不上太大,但整体中式建筑的风格中却融合了伊斯兰教的特征,体现了回汉文化的交融。寺前照壁的背面,有着精美的砖雕“月藏松柏图”,一轮明月隐隐约约,藏于松枝柏叶之间,寓唐朝诗人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意。

河北这座清真寺诞生了第一部汉译《古兰经》,位列中国四大清真寺

沧州清真北大寺,又名沧州清真北大寺,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解放东路14号,处于回民聚居区的中心,是国内最有名气的清真寺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广州怀圣寺、泉州清真寺、济宁清真寺并称“中国四大清真寺”。

沧州清真北大寺

沧州清真北大寺历史悠久,第一部汉译《古兰经》就诞生在这里。据历史资料记载,沧州一带自古就有回民居住的聚居区。明朝初年,为了解决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群众进行礼拜的场所,有一当地的吴姓回族官员变卖土地多亩,带头捐资建寺。在他的带动下,附近的回民纷纷响应,慷慨出资。于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开工,历经18年,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迄今已有600年的历史。虽然建国后,清真北大寺也遭遇了破坏,但1980年国家拨款进行了维修。经过修复的北大寺,不仅恢复了原貌,而且规模更胜过当初,显得更加整洁美观。

沧州清真北大寺

沧州清真北大寺规模宏大,古朴庄重,建筑物风格独特,整个寺院占地面积7400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三千多平方米,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古清真寺。现存大殿81间,南讲堂13间,水房子6间,对厅3间,整个建筑群纵横舒展,连绵起伏,体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其砖雕、彩绘和建筑结构均具有鲜明特色。整个建筑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本土汉族文化的影响,部分建筑形式随地域传统而变化改进,体现了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与阿拉伯地区清真寺的不同,沧州清真北大寺的雕刻图案样式丰富,除了以花草、树木等植物造型为主外,也会少量的动物鸟兽等寓意吉祥的传统图案出现。砖雕多见于寺内大殿的山墙和门楼,如礼拜殿山墙的雕刻纹饰,采用了浮雕的技法,以阿拉伯文字、植物和几何图案为主,点缀蓝色的边框,图样精美细腻,具有极高的辨识度。

北大寺礼拜殿的门扇设置了矩形槅扇,并在下半部分裙板绘有精致的彩画,且镶有金边。窗与门的特点基本一致,造型更加丰富,形式除了矩形窗外,还有半圆形窗、扇形窗、多边形窗等,兼具采光、通风之用。在汉族文化的感染下,清真北大寺的部分殿宇还设置了吻兽。

(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分享,如有侵权,删图致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2437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