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气吞山河的战斗,硝烟弥漫的岁月,走近“广东的井冈山”!

众所周知,井冈山位于江西省,是我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出发点,井冈山创造的丰功伟绩永垂史册。

但是,在我们广东也有座“井冈山”,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气吞山河的战斗,硝烟弥漫的岁月,走近“广东的井冈山”!

本期行走广东跟大家一起探寻“广东的井冈山”,一起缅怀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

被称为“广东的井冈山”的地方,位于广东省恩平市大田镇朗底一带,朗底原来是一个行政镇,于2012年撤镇,合并到大田镇。

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对朗底这个名字会逐渐淡忘,但是,不能淡忘的是这里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波澜壮阔的战斗,不能忘记那段气吞山河的岁月。

原来,在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组建了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1945年1月,部队在鹤山、新会、高明的游击基地宣告成立,其后,为了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部队率主力团第一团向西挺进,就来到了恩平大田镇桐洋村、与新兴交界的这个地方,这里有47平方公里的山脉,地势奇绝,易守难攻,非常适合我军进行抗日游击活动。

部队进驻朗后,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其中一个村民还将自家的祖屋腾出来,作为司令部指挥中心。在当地民众的支持下,部队以朗底作为根据地展开一系列的斗争,并多次取得胜利。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发生在朗底的其中的两大战斗的资料。

大槐顶战斗

1945年7月14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获悉敌军情报,从雷州半岛撤往广州的日军约3000人,正沿广湛公路向粤中区方向行进。司令部果然部署,伺机截获日军。7月16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代司令员谢立全,率领部队,在恩平大槐顶设下埋伏,7月17日下午,待日军殿后部队约300人进入埋伏圈后,我军迅速发起猛烈的攻击,当场击毙日军30多人,缴获枪械弹药一批,沉重地打击了日部队。大槐顶战斗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军民的抗日士气。

朗底战斗

朗底战斗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广东当局在中区挑起的一场内战,国民党反动军队共3400余人,向驻在朗底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实施包围,战斗于1945年10月22日上午8时打响,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一边组织人马撤退到教子山村,登上观音尖山峰,一边组织兵力奋勇反击,战斗中我军击毙敌军排长以下数十人,但我军也牺牲37人,失踪及被捕30多人,朗底河木里、塘背村有9名村民,被敌军四六八团团长潘立强部所杀害。

最后,我军胜利突围,粉碎了国民党企图消灭中区人民抗日武装队伍的罪恶阴谋!

往昔的硝烟早已散尽,那曾经满目苍夷的战场早已覆上了绿油油的草木,抚平了痕迹。庆幸的是,一些鲜活的标记保留下来了,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驻地旧址就是其中一处,旧址就在励英学校里。

到了朗底墟,过了桥,往左拐,是一个挺热闹的小卖部,小卖部的后面,就是励英学校。我没急于进入励英学校,而是坐在门口的石榴树下,细细端详这古旧的建筑物,看表面灰暗的色调,你就可以想象出它历经岁月的沧桑。石灰土墙,瓦片屋顶,屋顶的围栏刻有简约的花卉浮雕,浮雕上灰黑的颜色早已掩盖了曾经的洁白,二楼的正中写着校名“励英学校”。

走进司令部旧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绽放着光芒的壁画、炮火连天的战斗,浴血奋战的战士,置身室内,我们仿佛闻到了浓厚的硝烟味道,仿佛穿越了那段残酷的烽烟岁月。

简陋的桌椅,古老的气灯,粗糙的八角碗,真实地还原了当年司令部的工作场景。就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先烈们就在这里分析敌情,研究作战计划,并作出了一项又一项的决定,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敌人的无数次的进攻,强有力地推进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夺取革命的胜利!

是谁,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广东的井冈山”?不能忘却的硝烟,不能忘却的井冈山!

网友们,你们还到过哪些革命老区?快来评论区分享吧!

想了解广东更多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欢迎关注“行走广东”,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诚谢!

Hash:baa775c12b6da1839362e1804a9fb89fa20ca0f1

声明:此文由 行走广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kefu@qqx.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1190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