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敬爱堂

安徽省黟县西递村的敬爱堂是一座宗祠,原为西递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住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毁于火。清乾隆年间重建时,因胡氏子孙繁衍,渐趋旺盛,遂扩建为宗祠,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溪水绕此堂流过。敬爱堂现辟为“西递民俗展览馆”。

中文名:敬爱堂

敬爱堂

地理位置:安徽省黟县西递村

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

类型:宗祠

西递:公共祠堂七哲祠、总支祠敬爱堂、支祠追慕堂

我,是没有"宗祠"这个概念的。当年,我太爷爷是挑着担子从山东走到东北,长途跋涉的路上还死了一个孩子。太爷爷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一个小山村安了家。随着父辈相继过世,"客从何处来"再也搞不清楚了。

一次听马未都谈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区别,他提到一点即南方还留有很强的宗族观念。举例说大概是潮汕地区吧,如果一个人需要一笔钱,同乡或同族都会相帮,而且不需要签任何合同或借据,全靠信任而言出必行。北方人,往往说得很好,但在做的时候会先观望,看看别人都咋做的,自己别吃亏,最后往往是说好的事黄了。靠着宗族的凝聚力,南方人很容易在异国和他乡做起大事,北方人往往单打独斗。

但电视剧"破冰行动"中,王劲松演绎的林耀东是不是也有点族长的意思。这种情况,宗族的力量也是挺吓人的。

所以,还是辩证法,事物都是有两面的。

在西递,我看了三个祠堂,梳理一下:公共祠堂七哲祠、明经胡氏总支祠敬爱堂、明经胡氏支祠追慕堂,不知道这么分对不对。

七哲祠,就在村口,原来奉祀的是宋元时期明经胡氏胡怀谷等七位经学名家,后来毁圮,现仅存门厅部分。大祭的时候,明经胡氏各房头选派支丁代表,由房长率领在这里祭祀。

敬爱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年至1620年),后毁于火灾。清乾隆年间(1736年至1795年)重建时,因胡氏子孙繁衍旺盛,遂扩建为宗祠。

追慕堂,建于公元1794年,为明经胡氏廿四世祖追思慕念祖父、父亲而建。

大家族中的这个"房"或"房头"概念,还是看了《 大宅门》才知道的。有了这个概念,对于宗族文化和祠堂理解起来容易很多。这个就像生命树,虽然从一个根长出来,但分枝越来越粗大,就相对独立地生长了。从血缘上来讲,分支的血缘更近。

【七哲祠】

原来奉祀的是宋元时期明经胡氏胡怀谷等七位经学名家。就在村口附近,是一个独立的庭院,存留的东西不多,院中有一座走马楼,应该是复建的。门楼很漂亮,雕花门楼上的门额为"七哲祠"。

这是进村看到的一个门楼,很惊艳。以前的大祭在这里进行。

【敬爱堂】

爱堂原为明朝胡氏十四世祖之享堂,他的三个儿子为表示兄弟互敬互爱,故将享堂改建成祠堂,取名"敬爱堂"。那么,从十五世祖开始,都可以以这间祠堂为"祖"祠,所以,可以称为西递这一支胡氏的总支堂。

敬爱堂前的街应该属于主街,很开阔,门前流过溪水。门楼三进,飞檐翘角

进入悬有"胡氏宗祠"匾额的门楼,即是一个"四水归一"的大天井,中门樱花枋上高悬"敬爱堂"楷书匾额

从中门进入则为祭祀大厅,大厅很开阔,两侧分别书有"忠孝廉义"四个大字

祠堂中的匾额

后厅正中挂有祖宗遗像,上面悬挂的匾额上写着"百代蒸尝"四个大字,秋祭称"尝",冬祭称"蒸",这四个大字表示每年的春夏秋冬四时都要祭祀祖宗,而且要代代坚持下去,故叫"百代蒸尝"。

【追慕堂】

建于公元1794年,为明经胡氏廿四世祖追思慕念祖父、父亲而建。与敬爱堂比,这个就是那个的分支了。

大门也是飞檐翘角,即古朴又灵动

从入口走进去,绕过屏风,就是追慕堂的核心空间――方形天井和大堂

因为西递的胡氏是唐皇室后裔改姓而来,所以,这个堂中有李世民画像和牌位。

祠堂文化挺有意思的,至少可以把一个人的底细"描写"的清清楚楚。只要知道这个人是哪个堂的,那他是辈分、家族关系基本就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如果真的做了什么违反族规的事,很容易被"追溯",也很容易在亲戚中留下恶名。

西递的胡氏,即善于经商也勤于读书,他们要求子弟不管穷富都要读书。实在没钱的,族长会从公共的份额中给予资助。读书,的确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

安徽西递古村敬爱堂每周二至周日会有徽州祭祀表演

坐落于黄山南麓的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它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

在都市的喧哗之外,西递在皖南的清澈中向我们呈现了一种朴素的民间生活。 但是,你知道去了西递怎么游玩么?

据“安徽爱游”微博公布的消息显示:【西递:小桥流水人家】西递位于黄山市黟县,因村边有水西流,且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名“西递”。

小贴士:景点较多,可按照景区导览图游览,其中敬爱堂每周二至周日会有徽州祭祀表演。

(小爱是这样游览的:胡文光牌楼-旷古斋-瑞玉亭-西园-东园-敬爱堂-履福堂-膺福堂)

--------------------------------------------------------

走遍天下,纵论四海,不一样的旅行方式!

(leyouworld)。

敬一堂:江南第一座天主教堂

天主教是西方影响中国较大的一个宗教派别。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在徐光启旧居(今乔家路九间楼)创办圣母玛利亚祈祷所,这是上海最早的私宅小堂。次年圣诞节举行弥撒,从此天主教开始在上海传播。

敬一堂是上海最早的天主教堂

由于徐光启的显赫地位和声望,上海信奉天主教的人与日俱增。崇祯十年(1637年),另一个意大利传教士潘国光来上海。他见小堂已不敷应用,便筹建新堂。徐光启第四孙女(教名玛尔弟纳)早年嫁于豫园潘家,她热心奉教,积极为潘国光寻觅堂址,设法购得潘家旧宅中最宏伟精致的院第世春堂,于崇祯十三年改建为天主教堂,以“崇敬一主”之意取名“敬一堂”。

《图画日报》上的敬一堂(城内天主堂)

据文献记载:敬一堂高4.6丈,阔4.8丈,进深3.6丈,堂内正中梁上悬一块御匾,上镌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钦褒天学”。建筑为中式庙宇风格,楠木构架,“涂金染彩,丹垩雕刻,极尽工艺之技巧”。庭院内有一座观星台,高2.3丈,太湖石垒筑,幽曲小径盘旋而上。台上设有月晷,列黄赤道及经纬度,观察月影,计算时辰日历。

20世纪50年代敬一堂成为梧桐路小学

清雍正二年(1724年),清政府全面禁教,没收天主教堂及教产。敬一堂礼拜堂成为关帝庙,观星台址改建为申江书院(敬业疏远的前身)。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清政府宣布天主教是“劝人为善之宗教”。咸丰十一年(1861年)敬一堂归还天主教会,关帝庙和书院先后迁出。是年4月7日举行复堂典礼.敬一堂经过修缮装点,焕然一新,法国军乐队吹奏宗教乐曲,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因为敬一堂建成早于董家渡天主堂200多年,所以被称为“老天主堂”。天主堂旁栽种了不少法国梧桐树,前面一条小路命名为“梧桐街”,即今梧桐路。

敬一堂旧址今貌

敬一堂热心慈善公益事业,曾兴办老人堂、乞丐医院,救助孤寡老人和流离失所的病人;还创办了3所学校,其中一所女子小学。1937年淞沪抗战时,敬一堂划入难民区,成为救济粮发放中心,并开办难童小学。

敬一堂是我国江南地区第一座天主教堂,又是是上海现存唯一中国风格的教堂建筑。经历370多年风雨沧桑,房屋主体框架至今犹存,戗角飞檐、花椽和木格窗饰依稀可见。上世纪50年代敬一堂成为梧桐路小学。后经过多次学校撤并,由福佑路第一小学(分部)使用。

(栏目合作:区档案局)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434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