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民居

柳氏民居历史文化旅游区,位于山西省沁水县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永乐1403年,柳宗元第十七代后裔柳琛再造西文兴村,世代同居。2003年,柳琛的第二十六代子孙在西文兴村呱呱落地,至此,柳宗元后裔在此繁衍了四十三代。

民居

柳氏家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到今天,已经有600多年了,经历了几朝几代的潮起潮落,他们依旧守着先祖留下的“恪守先业,耕读为本”的家训,他们是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同族同宗的后裔,现如今在这保存完好的柳氏民居里,我们还能领略到柳氏民居的遗风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

柳氏民居为一进十三院文人府邸,是一处极为罕见的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的明清文化艺林。从院宅、祠堂、庙宇、楼台到木石雕刻、匾碣墓铭,无不蕴含着精湛的建筑艺术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柳氏民居为典型的明清城堡式建筑群,内部结构有点像古时的瓮城,村外还环绕着城墙。村落骨架主要是一条环绕几个大院落的环形通道,其中一条最宽的街道叫牌坊街,街道上有两座石牌坊,石牌坊完全是仿木结构,一座上书“青云接武”,一座上书“丹桂传芳”。在我国现存的牌坊中,主要有贞节牌坊、功德牌坊两种,但柳氏民居的这两座牌坊是成贤牌坊,取意“学到痴愚便是贤”之意。是明朝廷表彰柳氏族人柳禄、柳遇春而修建的,至今有450年的历史。目前在我国尚属首例。

柳氏民居,就其建筑规模、艺术、工艺质量、建造技术来看,建造工艺水平极高,布局结构精巧,砖木结构十分坚固。从门、窗、过亭、檐头、楼道的斗拱、勾檐、浮雕、门匾、楹联、绘画、木刻、石雕、书法的装璜、布局上看,其观赏、研究的价值好于乔家大院,且保存下来的文物之多之好在我省少见。

据考证,目前柳氏民居内有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书法碑一通,明代文学家王阳明的书法碑二通,明代曲江书法家方元焕的草书碑刻四通,明户部侍郎、吏部尚书、可乐山人王国光诗作碑刻一通,明代内阁协办大学士田宜奄的诗作碑刻二通,宁海知州柳柳泉的碑刻二通,大书法家文徵明的书法碑一通,郑观洛的书法碑一通。

另外,还有未署名的书法碑40余通,以及不少的石、木刻楹联、壁画、皇家赐匾多幅,还有柳氏族谱等文物。特别是朱熹、王守仁、文徵明的书法墨迹碑刻在我国北方实属罕见,研究价值极大。除此之外,还有散落在地头院落的家训、祭祖、记事、皇旨碑石、墓志碑石多通。从这些物件的艺术构筑上,便知晓柳氏民居的研究价值之重要,更是研究我国北方人文历史、古建筑史、文化、艺术、书法、考古方面的珍贵史料发掘地和开发、利用、游览的胜地。

成贤牌坊,在柳府的这两座牌坊属于成贤牌坊。这两座成贤彷木石牌坊,是朝廷为表彰柳氏族人柳禄和柳遇春而专门建造的,一座是“丹桂传芳”,建于明嘉庆二十三年(1487年),另一座是“青云接武”,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而且,这两座石牌坊还是我国目前现存唯一的成贤牌坊。

凤戏牡丹雀替

司马第古院,司马第是柳氏民居中最大的古院,里面有柳氏三绝——石雕、砖雕和木雕的精妙绝伦

行邀天宠,“行邀天宠”是皇帝赐给柳騄的金匾

鱼身龙头,在这个木雕的两边有两块人头鱼身的木刻,而在里面还有一块龙头鱼身的雕刻,两副雕刻结合起来就是众所周知的民间传说——鲤鱼跳龙门

中宪第正院堂构攸昭,“堂构攸昭”在这里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这个院儿和前面的“中宪第”也是一进两院的大宅院,是清朝晚期的建筑,悬挂“堂构攸昭”的匾额,有“继承祖辈遗业,光耀家族门庭”的意思

福建蔡氏古民居——福建的一朵民居奇葩 民居

摄影:@志远天下行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福建南安官桥漳里村,距泉州市区20公里,2001年06月25日,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永定土楼并称为福建的两朵民居奇葩。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漳州寮自然村,占地面积1.53万平方米,系清末旅居菲律宾的爱国华侨蔡资深建造。蔡资深(1839-1911)乳名浅,16岁随父南渡菲律宾经商成为富侨,光绪三十一年(1905)因泉郡受灾赈济诰授资政大夫。清同治四年(1865)他开始斥巨资在家乡建造这一民居建筑群,至宣统三年(1911)竣工,历时46年建成,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

这组建筑,迄今尚存的有同治年间兴建的宅第2座,光绪年间兴建的宅等13座、蔡氏宗祠1座,宣统年间兴建的书房1座,计大小房间近400间。其布局分五行排列,每列二至四座不等。每座一至三进不等,左右或单边建有护厝。东侧附建有一组书轩、梳妆阁、醉经堂等建筑。除光绪三十三年(1907)建的最大一座,是地处西端,且为坐西朝东外,其余各座皆坐北朝南。其中兴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的一座为其自用宅第。在座与座之间前后相距10米左右,铺砌石埕相连,埕边凿水井1口,辅以井台,颇具匠心;左右两侧又各有2米宽的石路相隔,笔直贯穿。

【小贴士】

景区级别: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

门票:15元/人,学生票10元/人

开放时间:08:00-17:00

交通:从泉州汽车站乘坐“泉州—水头”的班车到官桥镇下车,票价大约7元/人;到官桥镇后再乘坐当地的摩托车前往蔡氏古民居,费用大约5元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景区前有停车场,停车免费;景区距离官桥镇大约5公里,官桥镇上的加油站、银行等旅游服务设施都很齐全。

住宿:景区对面就可以住宿,是一家酒店,价位大约在100元,;景区距离泉州市区大约1个多小时的车程,返回泉州市区住宿也可以,在泉州市区住宿也方便一线游玩其它景点;泉州的宾馆酒店住宿非常方便,几乎可以在任何街道商业区能找到。

【微观甘孜】道孚民居旅游带富当地居民 民居

道孚民居协会的部分成员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李茜):道孚县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北部。从康定机场前往道孚县的路上,除了蓝天、白云、青山、牦牛,最引人瞩目的便是这里的藏族特色民居了。白色的顶、朱红色的墙,还搭配了不同颜色的几何图案,让人不禁联想起儿时用积木搭建的房子。

“我是道孚最漂亮的……哈哈哈哈……身材最好的……道孚县的一枝花……哈哈哈哈”,寻着欢笑声,走进一幢嘎依热藏民居。五、六位藏族服饰打扮的阿姨围在水池旁一边开心地聊天,一边做着藏族血肠。73岁的藏族人张桂芝是这幢民居的女主人,她们忙着做血肠迎接明天到来的一批游客。近年来,道孚县大力发展藏族民居旅游,鼓励发展家庭式宾馆。县里很多家庭都加入了道孚县民居协会,不管谁家有接待,协会里的阿姨们都会聚到一起,帮忙筹备。身为民居协会副会长的张桂芝说:“我们这里全都是民居协会的成员。(民居协会)是由妇女们组成的。开始的时候只有10家,然后12家,现在已经有150多家了。”

张桂芝与勒珠翁姆

在这个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地区,家庭式旅游接待项目已成为当地居民的赚钱之道,每家每年都能赚到5万至8万元。游客在道孚县不仅可以领略高原美景,还可以走进藏族家庭,品尝藏餐,体验当地人的生活。道孚县民居协会主席勒珠翁姆介绍说,游客们都是通过网络联系到她们,然后过来感受藏族的民居生活:“平时我们做接待,搞藏餐。藏餐用我们本地的土面,绿色食品嘛,牛肉、血肠。黄金周的时候(游客)特别多。(血肠)有两种,猪肉馅和牛肉馅的,加入野生的调料,很香的。藏餐有牛肉包子、酸菜包子、酥油包子、牛肉、手抓牛肉,还有土豆、洋芋坨坨、酸菜面块、血肠、人参果、野菜汤,样式可多了。”

道孚县被称为“藏民居艺术之都”。道孚民居俗称“崩科”,藏语中是指“木头围起来的房子”,通常依山而建。房子以整棵圆木作为整体骨架,然后用泥土或片石筑墙,前面及侧面用圆木对劈,横向坚排,两头互相咬合,剖面为内壁,房顶履以泥地或青瓦。民居内饰极为豪华,融民族风情、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为一体。房屋墙壁、门和梁柱上都绘满了藏式壁画,有的还雕刻着龙、凤、仙鹤、麒麟等吉祥图案。勒珠翁姆介绍说,她们的房子面积以空计算,四根柱子之间叫一空,一般来说道孚民居是25到50空不等,张桂芝家的房子有30空,算下来要六百平米的样子。房屋外墙涂的颜色也是有讲究,勒珠翁姆解释说:“这颜色是我们藏族统一的。外面是白墙,上面是朱红色的。房子每年我们要放一次白泥,白泥就代表一家人平平安安。(房子上)的朱红色代表庄严和雄壮 。”

嘎依热藏民居内饰

每逢重大的节日,藏族人都会提前制作血肠,因为血肠的制作工序繁琐、耗时长,需要经过洗肠、灌肠、煮肠等多个工序。另外,血肠在制作过程中不被切断,象征长长久久和团结。张桂芝说,等十九大召开的时候,民居协会的100多个会员还会聚在她家楼上的大客厅里制作血肠,一起庆祝:“现在我们的当地政策好,特别是扶贫资金对老百姓是一步到位。我们啥都好,道孚县一点污染都没有。所以,我们协会就准备制作血肠,专门迎接十九大。记得十八大召开的时候,就大约70户坐在我家看电视,吃东西、包饺子,今年我们也准备这样子,所有的人都集中在这。因为(政府)真的对我们老百姓好,特别是对我们妇女关心的很。你就想想,我们现在坐在这就能赚钱,要是在旧社会,哪里能赚钱,赚不到嘛。我们(旧社会)又没读书,读不起书,没文化,现在还能赚到钱。”

随着这些年道孚旅游业的发展,民众也慢慢富裕起来了。每到冬天的旅游淡季,张桂芝便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目前已将东南亚的国家走了个遍。她希望,今后继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踏踏实实地把民居接待做好。

作者:李茜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10144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