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山西晋城

青莲寺,初名硖石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处的寺南庄北侧硖石山中。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莲寺分为古、新两部分,依傍丹河畔山势展开。古青莲寺在下,新青莲寺居于上。古青莲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唐代咸通八(公元 867年)重修并赐名青莲寺。古寺东侧有明代建造的砖砌藏式佛塔,西侧建有唐代建造的惠峰石塔。

山西晋城

青莲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区东南17公里处的寺南庄北侧硖石山中,下临丹河,背依高山而建,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青莲寺与中国古代“面山背水”的风水建筑观念十分吻合,整个寺院雄峻秀奇,别具风格,所临山崖的肢内的一池清水经年不涸不溢,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摩崖上刻有东魏武定元年(公元543年)题记。寺院分为古青莲寺和新青莲寺两个部分。古青莲寺在下,新青莲寺居于上。古青莲寺始建于北齐天保三年(552年),唐懿宗咸通八年(867年)赐名“青莲寺”。新青莲寺始建于隋唐,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赐名“福严禅院”。自唐代以后,历代均有所增建,院内古柏虬柯,银杏参天,幽雅素静。青莲寺的修建,是与净土宗的创始人高僧慧远在这里的活动密不可分的。

古寺东侧有明代建造的砖砌藏式佛塔,西侧建有唐代建造的惠峰石塔。寺内的主要建筑有天王殿、藏经楼、释迦殿、罗汉楼、地藏楼及经堂、僧舍,高低错落,左右分布对称。 释迦殿古朴大方,雄伟壮观,悬檐歇山顶,头栱肥硕,飞檐腾空,具有明显的宋代建筑风格,殿内塑释迦佛本尊坐像及文殊、普贤二弟子,东西配殿楼上各塑广法天尊、十六罗汉和地藏菩萨、十殿阎罗,个个栩栩如生,威严肃穆。寺院东部一堵山崖壁立,崖上平坦如台,长宽各约丈余,相传是高僧慧远禅师注《涅盘经》的掷笔台,明朝王国光有诗云:“高僧云卧到莲宫,台上传经写色空。

落笔山头乘鹤去,老松犹响雨苍风。”台南端建有款月亭,中秋之夜,登亭东望,皓月从珏山峰间冉冉升起,故而名为“珏山吐月”,亭内壁上还嵌刻有许多历代文人墨客赏月的题诗,亭的梁架结构及石柱上题有崇宁、熙宁等年号,由此可知是宋代的建筑。寺内有还有许多唐、宋、明、清各代的碑刻,字体齐备。有真、草、隶、篆等。寺南大殿的唐碑上刻有唐宝历元年(825年)“硖石寺大随元法师遗迹记”佛殿图,比西安大雁塔阴刻佛殿图稍晚,在建筑史上具有很高价值。

新寺内,中大殿是全寺主体建筑,寺东一崖陡立,长宽各3米有余,面平如台,相传为高僧慧远禅师掷笔台。 古寺初建于北齐天宝年间,是在慧远草创后,经北齐、北周、隋、唐修建而成的,为佛教弥勒净土宗寺院。主要建筑有正殿、南殿。正殿内佛坛宽大,建筑除留有少量宋代遗构外,已被后人修补得面目全非、但殿内所存唐代彩塑6尊,是全国现存唐代寺观塑像三处70余尊中的一处6尊,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这些塑像面容丰满,肌肉健美,身式微曲,姿态自然,皆与唐塑风格一致。尤其是释迦牟尼彩塑一尊,高约4米,雕塑精细,金光映人。其右手的处理自然妥贴,颇具重量感,与西方名画《蒙娜莉莎》具有相通之处,艺术价值极高。南殿彩塑12尊,风格上沿袭唐风,注重写实,生动传情。唐碑《硖石寺大隋远法师遗迹记》碑首佛殿图一幅,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罕见的实物资料。南殿面阔三间,内置彩塑十二尊,其中佛坛前部五尊为宋塑。居中为结跏跌座于莲台的释迦佛,两侧为侍胁文殊、普贤二菩萨及迦叶、阿难两弟子,雕刻手法仍沿袭唐风。碑首线刻弥勒佛殿图(亦称弥勒讲经图);它所显示的佛殿,布局完整,山门、围廊、讲坛、佛殿莫不具备,是研究唐代寺院格局和形制的最好资料。北大殿有文殊、普贤、释迦等唐代塑像,为寺中珍品。

院内的子抱母古柏令游人感叹不已。母相周粗3米,高27米;子柏周粗1米,高24米。相传百余年前母柏枯槁,寺院主僧决定次日将其砍伐。当天夜里,一株幼柏攀着母相的躯干缠绕而上,紧紧将母相抱住,寺僧见之,以为神意。古柏前的两棵银杏树,东为雄树,周粗5米,高约25米;西为雌树,周粗4米,高与雄树同。每年夏秋两季,枝叶繁茂,遮天蔽日,以自己无可辩驳的神威,叙述着青莲寺的沉浮兴衰。

古寺东侧有明代建造砖砌藏式佛塔一座,高约25米;西侧有建于唐乾宁二年的惠峰石塔和宋代百法座主舍利塔。寺院东一崖陡立,长宽约3米余,面平如台,相传为高僧慧远禅师掷笔处,称“掷笔台”。台南端有款月亭,中秋之夜,登亭东望,皓月从珏山峰间冉冉升起,名为珏山吐月。可照出柱上题有崇宁、熙宁等年号,可证是宋代建筑。其他如唐经幢、窦乳泉等都为游人讲述一段清幽、神奇的故事。漫山遍野的松柏灌木,红墙绿树,与隔河相望的珏山一起,为游人提供了一个山水寺观浑然一体,俯拾古今,颐养性情的林泉胜地。

在“子抱母”古柏之前,有根杏树(俗称白果树)两株。东为雄树,树径5米,高约2.5米;西为雌树,树径4米,高与雄树相当。银杏树雌异株,成活率极低,果实青白色,为珍贵药材。这里的两株大树,每年夏秋两季枝叶繁茂,遮天蔽日,雌树还可收获白果百余斤,既点缀了风景,又生产了药材,真可谓一举两得。在青莲寺外左侧石崖下有一天然水池,名曰“乳窦泉”。池水清澈晶莹,水位常年如一,涝不增,早不减,不取不增,多取不减。其上石壁,陡峭如削,直插云端,上有约20多米宽的岩石,有经水多年冲刷、侵独留下的痕迹。再看峭壁上的石刻,上有“瀑布飞泉”及“山吐天边月,溪流石上云”的字样,据考证这些是北魏时期遗留下的。由此可见,当时瀑布之壮观,用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Hash:cc1b9380b41357a86d658846ac9032ba972f9e5e

声明:此文由 中原正能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8132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