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龙凤宫

原名龙凤地宫,又称地下公园。位于水城钢铁公司厂区内,1975年修建人民防空战备工程时发现,后辟为公园开放游览。洞长2800米,其中,水洞800米,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能容纳10余万人。洞分三层,含水陆两系。水系为龙宫,陆系为凤宫,内有“龙凤呈祥”一景,故名龙凤宫。洞外树木葱郁,洞口披绿盖翠。入洞口处,有120米一长圆搭石廊,廊尽头处路分两岔:左岔系古代伏流河,已干涸,长约千米,直通厂西部;右岔通厂区南北两端,为洞第一层。岩溶景观,有“观音阁”,簇簇钟乳石如万朵莲花悬垂,“观音”坐于莲台上,有一尊高大岩溶石窖“如来佛”,向人微笑致意。继由44级石道达“朝天洞”、“雷公洞”,洞顶拱曲,四壁环合,金笋林立,玉树丛生,岩浆滴落,犹如天生园林、天穹骤雨。沿洞壁螺旋上数百米而过“天洞”,洞中钟乳石琳琅满目,如珍珠,象玛瑙,似珊瑚。有一“玉珠亭”,立于洞顶钟乳石上,粒粒水珠徐徐滴落,晶莹如珠。继而洞厅毗接:“迎宾厅”似一迎客大厅,约百余平方米,岩溶堆积物如富丽堂皇摆设,厅左一洞壁上,布满天然石雕,有“龙凤呈祥”、“卧虎长啸”、“雄鹰翔空”等景观;“珊瑚宫”,溶石倒挂,如天幕拉开,顶壁岩溶若“大鹏展翅”,右下侧石门开处,遍地满壁岩浆凝结,如珊瑚;“仙闺绣阁”内,一圈圈石盘,或象朵朵莲花,或似蘑菇簇生,如仙女绣花之“花绷”;“彩帘宫”,石瀑飘挂,宛如绫罗。然后过“百步桥”,由一百多个石蹬蜿蜓组成,连接洞廊“地桥洞天”。洞廊壁上,有一排大小不等洞穴,一小洞内,石琴横置,轻击可发出叮当声。再往“君莫愁”处,因溶洞渐窄,似乎山穷水尽,忽然洞道一转,笔直陡下118级阶梯,恍如从天宫到地府。通道转平,经150米长廊洞。洞廊尽头有阴河,名剑齿河,1975年在此发掘出新生代剑齿象化石一对。河长800米,深5米,宽10余米,清澈如镜,蜿蜓曲折,可荡舟。沿河壁建有与洞平行之栈道,沿栈道可观水边岩溶奇景。洞中有一最大洞厅,名“音乐厅”,宽41米,高50米,长80米,地面修筑成水磨石,光滑平整,空气清新,可放映电影或举办舞会,能容纳千人。厅口右侧,有一数米高天然石狮,昂首坐地,似护厅卫士,名“雄狮镇关”。厅口对面,有一数米高塔形溶石,象一稻谷堆,名“丰收塔”。紧连厢厅,正中有一大石树,树干够二人合围,树枝呈伞状。附近一石桥下伏流,飞珠溅玉,水声哗哗,深不可测,名“九龙潭”。再沿蟠龙抱天梯,螺旋而上至溶洞第三层,长30米,此洞内,呈现出钟乳石组成之山水图景。再从斜坡下第二层,为出洞口,此洞已列为贵州游览胜景之一。

龙凤宫

园庄龙凤山慈灵宫圣祖妈庙

在仙游县的园庄镇有四个说闽南话的村庄,分别是东坪、六户、义路、岭北,这四个村于1955年从泉州划给仙游后一直由园庄镇管辖至今,现任的泉州市市委书记郑新聪就是义路村人。

在 六户村水沟洋上山的路已经通水泥路,一直修到慈灵宫圣祖妈庙。圣祖妈是这里的人们对神灵法主仙妃尊称,又称金花娘娘、玉女仙姑,法主仙妃的祖殿位于仙游鲤南圣泉村,也就是说这里的圣祖妈是从圣泉那边分灵过来的。

龙凤山海拔大约有600多米高,慈灵宫建于龙凤山的560米处,从慈灵宫的左前方有一条小路直通山顶,原来有条到山顶的石头路后来可能是太陡了,又开了一条新的路,这条小路刚开始很平坦,小路上全部都是落叶踩上去感觉很柔软,大约走了有300多米的平坦地段后小路开始变得有点险了,不过这些都难不道我们,继续拾级而上,爬了有15分钟的崎岖山路后登顶龙凤山之颠,站在山顶后,山风阵阵吹过来,感觉非常凉爽,举目远眺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对面山上有一座八角寺,园庄镇的大部地方都可以看到,远处还可以看到枫亭镇,此处风景极佳,户外运动爱好者可以来这里走一走。

慈灵宫

建筑上是闽南风格的

这是客房

法主仙妃-圣祖妈

站在慈灵宫门前可以看到下面的六户村

上山的小路

上山还是小心点好

这里看起来有点险

山顶上可以看到园庄镇的很多地方

对面山上有座八面寺,我以前有去过。

在这个位置可以看到枫亭的一些地方

山顶处有这么几个石头可以坐着休息一下

快到慈灵宫之前有个小水池

这里是一个比较有名的果园

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宁静、那么的清新

原创不易,如果你觉得本编贴子不错可以分享到你的朋友圈里,那就是对我们的支持,欢迎大家在后面留言评论、谢谢。

如有转载请署名:仙游兰溪论坛

01凤凰山、龙泉宫、三多堂一日游

发现魅力晋商太谷

01凤凰山、龙泉宫、三多堂一日游

行程安排;

早指定地点集合,乘车赴太谷【凤凰山森林公园】,参观"凤山春色"之主景【龙泉宫】.全观殿阁楼台,依山层层布置,苍松翠柏古树龙根掩映其间,更有水母洞内龙泉不断,清澈如玉,四季长流,饮之沁人心脾,忧虑全消.此情此景放松心境,与道长学道家之礼仪,悟道家之养生精髓。拾级而上到达山顶这里是凤凰降落的地方,因凤凰在此停留,后人便将此灵山起名为凤凰山。它是境内著名景点,山上耸立三座宝塔,名叫风云雨塔。风云雨塔巍峨入云,雄壮秀美。凤凰山将众多景点环抱一体,场面非常壮观。为古代“太谷十景”之“凤山春色”。

午餐后参观【鑫炳记非遗博物馆】浏览晋商太谷,绚丽多彩的传统文化长廊,领略太谷“歌之乡、拳之源、药之谷、食之海、商之都”的独特魅力。参观山西省传统名吃的“糕点之王”太谷饼的制作流程,免费品尝,并可以亲手制作太谷饼,

后参观晋商第一巨富【三多堂博物馆】,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是明清晋商巨富曹氏家族的一幢“寿”字型宅院,占地10638平方米,有房屋277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这座宅院以高耸大雅,厚重古朴的特色冠于群院之首。“稀世国宝在故宫,民间珍品三多堂”,展品《清明上河图》、"百寿大屏风"、法兰西进献给乾隆皇帝的贡品金火车头、翡翠羽毛镜、书法大家赵铁山的真迹等。

后乘车到【孟母文化园】参观,孟母教子有方影响深远,为后世所景仰。“孟母三迁”、“断织喻学”典故,不仅成就了孟子一代“亚圣”,也使孟母成为了名垂千秋的中国贤母典范。结束美好的的太谷之行。

服务标准;

1、门票:所列景点门票

2、用餐;10菜1汤

3、导游:导游服务

4、用车;旅游大巴一人一座

简介,

【凤凰山】海拔高:1240米,距县城七公里,山上耸立三座宝塔,名叫风云雨塔。是太谷县的地标。风云雨塔巍峨入云,雄壮秀美。元朝大诗人元好问曾在此地留有诗作数首,清赵铁山有"听山水之清音"题词。凤凰山上山道路蜿蜒曲折,崎岖突兀,游客可以沿着被水冲出的水道爬行而上。山上则是开阔之山地,看蓝天白云,览人间烟雨,酸枣、沙棘、野花、野果,漫山红叶。 凤凰山三塔,称福缘寺三塔或风云雨塔,俗称凤山三塔,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形制特点:六角五级砖塔。福缘寺,位于凤凰山极顶,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今只存遗址及三座古塔。日军侵华,原有的寺与三塔中间的一座塔毁于日军炮火,人们只能看到两塔,故而也称“凤山双塔“,1965年公布为太谷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太谷县花费五十余万元,重建中间那座塔,使“三塔雁行”景观得以恢复。三塔的中塔以原形制在原址重建,故中华古塔通览仍将其定义为明塔。详情可参阅《中华古塔通览山西卷晋中太谷凤凰山三塔》 龙泉宫位于凤凰山腹地,始建于元至正十五年,迄今已有六百六十多年历史。是山西著名的宗教活动场所,太谷十景凤山春色之主景。观前有高大精雕的石牌楼,全观殿阁楼台,依山层层布置,苍松翠柏古树龙根掩映其间,更有水母洞内龙泉涓涓细流,源源不断,清澈如玉,饮之沁人心脾。

图为拍摄于1914年的福缘寺照片

【曹家大院】

“稀世国宝在故宫,民间珍品三多堂”,被喻为中华民族之奇葩的三多堂就在北洸乡的北洸村。“三多堂”是曹家宅院的一处堂名,意为“多福、多寿、多男子”之意。由“福、禄、寿、喜”四座具有代表性的院落组成的曹家大院,如今幸存下来的只有“寿”字型的城堡院“三多堂”了。“三多堂”是曹家辉煌的见证,也是人们感悟晋商、探索曹家400年历史文化的实物标本。曹家的传奇色彩不仅表现在商业经营方面,更多的则体现在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居室建筑等方面。而“三多堂”的建筑风格足以让所有见到的人为之震撼。 当游客站在这楼高院深、墙厚基宽的庞大建筑物面前,一种古朴、沧桑、雄浑、庄重的历史感油然而生。一看它的主楼巍峨、坚固,设计意图巧妙的体现着家族远大的目光。二看庭院宽畅、排场,显示着主人的富贵,豪华与大气。三是独特的楼室、厅堂、榭堂、浮雕和镇宅石狮等建筑装饰,以其精美的建筑语言表达着传统的尊卑等级和文化意蕴。在“三多堂”,那五福捧寿铆钉门对寿命的喻示;凌空而起屋宇显示出的高贵与超脱;丹凤朝阳表现出的朝气与生命力;多种砖雕、斗拱、窗棂、陶瓦流露吟唱着诗情画意与建筑美,无一不反映出曹家鼎盛时期的勃勃生机。中国封建社会的森严等级还体现在建筑方面。明朝就规定,“庶民庐舍不逾三间五架,禁用斗拱彩色”,而“三多堂”的过厅厅堂正是朝中一品、二品大员才许居住的“五间九架”,它无疑是显示着曹氏的显赫地位和炙手可热的权势。当站在“三多堂”的主楼上,俯视整个大院,就会惊奇地发现一个由里外大院,青砖青瓦、瓦屋上兽头装饰物等组成的一个巨大的篆体“寿”字。而寿字的起头一笔,正是主楼游客走上楼顶的脚下。

龙宫古村村名之源地——龙宫泄

龙宫古村村名之源地——龙宫泄

文/陈宝相 陈东贤

古村龙宫地处群山之中,距宁海县城约36公里。村庄四面环山,坐落于盆中,东临岭下、双湖;南涉西溪、双峰;西接马岙、大洋;北依白岩、双坑。村落总面积约为28平方公里。全村98%以上户主为陈姓,那么村名为何不叫陈家或陈坑呢?据《陈氏宗谱》记载:一曰灵公,传说神龙现身;一曰窦溪或龙溪。离龙宫大庵(龙宫集福院)不到300米处有个龙潭,似“水晶宫”,龙宫大庵原龙喜楼的山上似有青龙盘踞,俨然一个洞天福地。光绪《宁海县志》卷二《叙水》“龙宫石窦潭”条记载:

县西五十里。旧志、府志:作西北七十里龙宫屿窦在石壁下,世传龙于此出入,其辗转挨擦处有痕。下为大湫,不知源所从来。窦水泻下喷激如飞练。崖上有“石龙窦”三字。

这石龙窦(石窦潭)又称龙宫泄。

龙宫泄位于龙宫村西近千米的龙溪中部,车可直通潭边。为了观赏这卧龙之处的地理风貌,我们可以从长潭口下车步行观光。这龙择之居非同一般,一路上坦途依水溪曲曲、流缓缓、涟细细,真可谓:低波溪流翻腾乐,浅滩流水穿石欢。两岸坡上梯田层层禾苗青,座座小山茶园绿。山崖低处籐拂水,石缝瘦树影摇溪。路旁赤石皆嵌玉,光滑崖壁都提诗。田园如歌山景似画,呈一片祥瑞昕荣之象。

行进一程可见前方两山对出一桥高架,紧锁住进出关隘,这就是龙宫古桥与狮象关山。近前看:

桥畔待客风雨亭,路列柏伞迎来宾。

古桥龙门虹作彩,独挺竹躬杉为屏。

水生合宝山关拦,地透灵气物象形。

河淌碧玉树滴翠,风吹笙箫泉抚琴。

这盘龙之地的确不同寻常,单凭这外场山水就称得上园林胜景。进了关山入龙门前行几十米有一平桥,佛水龙泉两流汇于桥下,去集福寺之佛道与龙泄景点两路岔于桥头。桥头竖立 “龙溪挺秀”一石碑,碑后三山两水夹生出一块三角平地,这平地坦荡广阔,种植着许多花木果树:

红豆杉林盆景园,丹枫金桂红杜鹃。

低科花卉蜂蝶舞,高珠硕果压枝弯。

杨梅红紫蓝莓蓝,樱桃红过枇杷白。

板栗开口青梅酸,桔子黄透籐梨甜。

鸟语花香,果硕累累,确有几分皇家宫宛之气象。

踏上龙泄路悄加留心第一眼能看到的是“龙龟”,此石形极像龟,有鼻有眼尖嘴长颈,甲背寿纹浮于水,引项昂首活灵活现,神采飞扬笑迎客。由于值守在龙潭口所以称其为“龙龟”,有人认为水族奉龟为相亦叫“龟相”,还有谓之为“龟印”,因为古代延用的金印很长时期是龟形。这龙宫当然有“相”有“印”有龟修成的“龙”。人常说地灵之处必定有象形之物。再看路旁斜依溪流的三棵畸形枫杨树,两头细中间粗,佝身曲背鳞甲斑斑,凹凸节节形似虾。对面巨石倾扑狰狞怪相,腆肚圆背貌似蟹,这就是虾兵蟹将。溪滩上野柳遍生绿荫如帐,柏杉钻天似戈似帜。试想一般龙潭虎穴大都是山高水险,何有皇城宫阙之气魄,唯有这龙宫宫殿才有那的龙庭威仪:

岩作卫仕龟作相,柏杉彪帜云柳帐。

雄山险崖狮虎帅,曲树圆石虾蟹将。

来到潭前看左右,一面巨象扇耳环眼,长鼻曲舞围山水,一面狮虎竞雄,威猛下山守潭边;再看潭中之水,滩口,清粼粼、蓝滢滢、碧蓝如玉,中间,绿幽幽、暗沉沉、深不可测底,远处墨黑黑、阴森森、冷滟生寒。一潭绝水亦森严。抬头望:

千浔白幔谷底收,百丈泄瀑装壶斗。

高崖壁横路途绝,两山贯连截溪流。

不知水从何处来,只见一潭泱泱波。

龙穿岩洞游槽出,汇纳百川涌暗流。

水从洞中来,这山水奇观不难想象,龙洞龙路必通“龙宫”。龙泄龙泉注入龙潭肯定就是“青龙泉”。当你注目在光滑的峭壁之上果然可以看出“水晶宫”字样的依稀残迹。凝望巨岩之下石屋腹水幽深无边,使你遐想悠远,真是源自天河,连与东海。这就是居龙之潭,龙潭的神秘所在。

观赏龙潭之后,我们依着崖边小径登上潭顶亘谷,这立壁石峰之山虽不高,且兀立平展,视野开阔,确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看前方:群山逶迤伸展,龙溪玉带飘流,林披轻纱,田朦薄烟,十分淡恬平和,宁静祥瑞。后方第一尖群峰争雄,千山竞秀,林海竹涛,云海雾谷,雄伟壮丽,气势磅礴。俯首脚下,高峡大坝出平湖,龙泄千仞滚瀑布,水映青山,波连云天,崖挂白帘,潭涌白雾,锦绣山河,秀丽优美。静听远处山村犬吠牛哞羊咩 ,叶笛伴和金鸡唱。近临寺院馨叮鼓咚鱼咯鸣钟,传送华严经,仙佛人神共处和谐,山态溪貌钟灵毓秀。这就是龙宫泄,溪河龙王的宫殿,龙宫村名也由此而来。1965年在龙宫泄建起了宁海县第一个乡村水电站——龙宫水电站,原景有所改变。

古村龙宫诗咏(两首)

龙溪水韵

丹枫摇红碧水蓝,

舟艇漂流出关山。

水坝低筑卧彩虹,

小桥横架枕波眠。

鸭洗清泉拍翅乐,

鱼跃绿涟跳门前。

两岸浣涤捣衣声,

一溪笑语村歌甜。

古村新貌

小桥流水农家乐,

老井古树喜鹊歌。

别墅民居现代化,

旧宅大院故事多。

西风瘦马俱往矣,

大众东风红旗车。

驿道夕阳照游客,

公园广场舞探戈。

□文摄:陈宝相 陈东贤

□排版:归一

□校核:水东居士

xiangtuninghai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982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