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怡和午炮

怡和午炮(英语:The Jardine Noonday Gun)位于香港东区铜锣湾避风塘的岸边,属于怡和洋行所有的一座炮台,并于每日中午12时鸣放礼炮,故名为怡和午炮,鸣炮前须摇铃8响,源自东角年代的怡和总写字楼及仓库,表示上午工作时段结束。除每日鸣放的午炮外,每年除夕最后一分钟还要加放炮,名为“子夜鸣炮”迎接新年。这是其中一香港旅游景点。现时只须捐赠指定金额予“思健”(MINDSET),便可以获安排鸣放礼炮,自1989年开始,已经筹得逾500万港元善款。

历史

1841年,怡和洋行从香港政府购得东角岸边土地,兴建渣甸货仓,并且设有货运码头,作为起卸货船上货物的用途。为了对付海盗,怡和洋行便于该处设立一座炮台。而每有大人物抵达或离开香港时,都会鸣放礼炮以示敬意。

怡和午炮

直至1850年代的某天,怡和洋行总经理罗拔渣甸爵士刚从英国回到香港,员工便鸣放代表最高敬意的21响礼炮。然而,此举引起了驻港英军的不满,认为怡和洋行只是商行,没有权力鸣放礼炮。怡和洋行为了表示歉意,便负责于每天中午12时鸣放礼炮报时,以作为自我惩罚。当时的礼炮长3呎,炮声遍及维多利亚港的两岸。

1941年12月,日本皇军占领香港,将大炮夺去,至今亦下落不明。1945年香港重光后,英国海军向怡和洋行送赠一门可发射6磅重炮弹的大炮,使怡和午炮的传统能够得以延续。1947年7月1日,怡和午炮恢复正常运作。1961年有附近居民投诉午炮炮声过响,水警没收原有大炮,代以一门发射3磅重炮弹的速射炮沿用至今。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香港湾仔区告士打道310号。

乘车线路:乘港铁到达铜锣湾站D1出口(或乘搭其他交通工具到铜锣湾),然后步行到告士打道怡东酒店的地下停车场入口,循着楼梯向下步行往停车场转右即看见行人隧道,即可抵达炮台。

因怡和公司得名的芜湖古巷——怡和巷

怡和巷

怡和巷是一条南北纵向小巷,全长不足150米,宽约2米,向南逐渐狭窄到仅1米宽。坐落在健康二马路中段,东与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西与芜湖市一水厂接壤。

怡和巷在芜湖市地名录上并无其名,上世纪50年代初两边才开始搭建起简易草棚,居住人员以铁路、搬运、芜湖纺织厂工人居多。

巷口左侧至今仍保留着一座两层西式红砖红瓦小洋楼,那里曾经是英国怡和轮船公司办事机构,仅次于英太古公司,拥有大轮8艘。巷因怡和公司而得名。

(英商怡和轮船公司旧址)

该楼占地面积约200平米,由台阶进门三大开间,从后进木梯上二楼,室内全系木质地板,窗户虽经风雨剥蚀,但尚存较为少见的百叶窗,门前有庭院,院内植有高大的法国梧桐环抱。(本文根据芜湖市档案馆馆藏资料《新芜区志》编写)

怡和洋行

怡和洋行(英语:Jardine Matheson,SGX:J36,LSE:JAR)是最著名的一家老牌英资洋行,远东最大的英资财团,清朝时即从事与中国贸易。

怡和洋行早年参与对中国贸易,主要从事鸦片及茶叶的买卖。林则徐在1839年实行禁烟时,怡和的创办人威廉渣甸亲自在伦敦游说英国政府与满清开战,亦力主从清朝手中取得香港作为贸易据点。

1882年正式成立怡和轮船公司,并在香港、上海等地设立码头、仓库等。以后通过清内务府和李鸿章等关系,以中关税作保证,在伦敦筹集资金对中国发放各种借款。抗日战争前,除上海、香港外,还在汉口、青岛、天津、长沙、重庆、宜昌、九江、南京、广州、汕头、芜湖、福州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成为英国在远东的最大财团。

来源:芜湖档案

如果文章内容涉及侵权,请私信小编予以处理。

广西连城要塞和友谊关——地角炮台、八字山炮台预验收

广西连城要塞和友谊关

——地角炮台、八字山炮台预验收

简讯

2019年3月13日下午,由我局蔡安珍副局长带队,市旅游文体局、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参与组成的预验收小组对广西连城要塞和友谊关——地角炮台、八字山炮台进行预验收。

预验收小组一行对炮台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听取施工单位的汇报、查阅项目台账资料、现场交流等形式,对炮台的修缮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预验收过程中,验收小组一致认为:该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基本规范,施工管理有序;施工现场技术措施到位,设计、施工、监理的档案资料齐全规范;工程效果良好,修缮工程达到预期效果;通过预验收。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整改要求:八字山炮台,石墙顶面用水泥浆抹缝(没有复古感)要铲除,保留原砌筑砂浆等。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为最终验收做好准备。

八字山炮台验收现场

地角炮台验收现场

地角炮台

位于北海市区西部的地角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为连城要塞遗址和友谊关的一部分。该炮台共有3座,分别位于北海市区西部的地角岭主峰、正北以及西南峦之巅,主峰海拨45.8米,东北、西南峦头海拨均为14米,分布面积约1300平方米。三台鼎足相峙,俯控北海港内外港之间的航道,形势险要,因炮台处地角岭,故名地角炮台。在1885年抵抗法国入侵和 1936年因刺杀日本间谍中野顺三而引起的“九三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字山炮台

位于北海市合浦县乾江镇城乡八字山村西门江旁的乾体八字山上,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1984年被公布为合浦县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高一丈,周围十二丈,厚两丈,垛墙宽三尺,高三尺五寸,垛口二十四个。门楼一座,官署三间,兵房八间,火药局一间。二千斤砲二位,一千斤砲二位,五百斤砲四位”。其兵力部署为,“廉州营发总把一员,带兵三十名防守”。

END

作 者:郑敏怡

审 稿:蔡安珍

“亚洲第一巨炮”残垣警示珍惜和平

  新华社哈尔滨9月2日电 题:“亚洲第一巨炮”残垣警示珍惜和平

新华社记者邹大鹏、李建平、强勇

在中俄边境密林深处的二战时期亚洲最大巨炮遗址,断壁残垣,野草丛生,一颗锈迹斑斑的巨型炮弹静静躺在积水的深坑里。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记者来到黑龙江省虎林市,登上虎头要塞猛虎山阵地遗址。一个直径超过30米的巨大炮座坑内,工人正排水作业,周围厚达四五米的混凝土墙壁上标着“危险”字样,宛如手指般粗细的钢筋裸露在外。

二战期间,侵华日军在中苏边境虎头要塞安置了一门超级巨炮,计划用它来赢得对苏作战胜利。这门被当时日本报纸称为“帝国陆军最后的决战兵器”的巨炮,口径达41厘米,炮身长13.37米,总重量300多吨,最大射程近20公里,被称为“亚洲第一巨炮”。

巨炮遗址修复工程负责人李源说,这次修缮的目的是为巨炮遗址延长“寿命”。经过70多年风吹日晒,巨炮遗址风化比较严重,出现层层脱落,再过几十年就可能成为一堆废墟。

记者登上猛虎山顶,伊曼铁桥、西伯利亚铁路、萨里斯基军事区……这些当年苏联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一览无余。这正是巨炮架设在此的原因。

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综合部主任张善林说,虎头要塞修建完工后,日军加紧对苏作战准备,为了在开战初期及时切断苏联交通运输线西伯利亚大铁路,日军于1941年将这门巨炮从东京湾运抵虎头要塞。

据专家考证,二战中这门巨炮还未发挥太大作用,就遭到苏军火炮近距离直射攻击,随后巨炮阵地内部发生巨大爆炸,遭到摧毁。此后巨炮被运回苏联境内,下落不明,遗址留存至今。

和巨炮遗址共同修缮加固的还有与其紧邻的猛虎山阵地地下堡垒,这里发现了机枪、弹药等装备,还有不少日遗物品。虎林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喻胜林说,这给进一步研究虎头要塞和日军侵华历史提供了实物证据。

史料记载,虎林要塞战时最多可容纳数万兵力和大量物资。当年,它被侵华日军吹嘘为不怕围困的所谓“北满永久要塞”。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员王宗仁说,侵华日军曾在中国东北修筑了总长度约1700公里的军事要塞群,东宁要塞和虎头要塞都是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抗联将士都曾在附近开展抗日斗争。

1945年8月9日凌晨,苏联红军在中国抗联战士配合下,向虎头要塞发起猛攻。事实上,被日军自诩为“东方马其诺防线”的要塞群,和欧洲战场中的马其诺防线一样,并未发挥多大作用,就被迂回攻破了。

70余载风云变幻,二战硝烟已散。恰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当地对这些二战遗址进行修缮,期望赋予它“警醒世人、昭示和平”的新使命。

“无论当年侵华日军装备了多么强大的武器,修筑了多么坚固的要塞,但由于他们发动的是非正义侵略战争,所以注定失败。”喻胜林说,70余年前的战争武器和遗址,如今正在警醒世人,和平分外珍贵。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487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