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澳门基本法纪念馆

澳门基本法纪念馆成立于2013年,主要以图文资料和实物展品全面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成功实践及其历史进程,以期透过相关历史文物、珍贵文献的展示,令本地居民以及外来参观者更直观地了解“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历程。

澳门基本法纪念馆由“澳门历史回望”“中葡联合声明”“基本法的起草”“基本法的推广”和“基本法的落实”五大展区组成。五大展区各有特色。先以不同历史时期的照片,回顾澳门过去的历史,让公众认识《澳门基本法》的历史背景;然后透过照片及实物记录筹备、宣传、推广《基本法》的艰辛历程;最后通过回归场馆模型、文献、回归纪念品等,使参观者重现回归交接那一伟大的历史时刻。

景区地址:澳门大堂区毕仕达大马路

澳门基本法纪念馆

乘车线路:在澳门乘31路公交车前往

西柏坡纪念馆基本陈列

西柏坡纪念馆现有基本陈列五处:

一是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完好保存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五大书记旧居和七届二中全会、九月会议,以及军委作战室等13处旧址,并配有文物、文献、图片、资料等大量展品,再现了中共中央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当年的风貌,承载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柏坡战斗、生活的丰厚历史记忆,传递了重要的历史信息与教育意义。

二是西柏坡陈列展览馆,陈列主题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围绕陈列主题,以时间为主线、突出重大事件,设立了12个展室,每个展室均展出大量展品,系统形象地反映了中共中央和领袖们在西柏坡期间的革命实践活动。从西柏坡这个小山村,党中央踏上了“进京赶考”的征程,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要大力发扬“赶考”精神,答好全面深化改革问卷。

三是廉政教育馆,展览的主题:“牢记两个务必,永葆党的先进性。”整个展览分三个部分,采用建筑和展品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反腐倡廉史,以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勤政、廉政的风范故事,是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及群众进行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四是西柏坡国家安全教育馆,展览主题是“无名丰碑”,展览分为上中下三层,展出大量实物和文献等,展示了我党的隐蔽战线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和保卫人民政权作出的突出贡献,其中涉及杰出情报人员38名。

五是西柏坡丰碑林,园内汇集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军及国内著名书法家题词600多幅,这些题词以不同的书法流派记录西柏坡的过往,抒发对西柏坡的眷恋,赞誉西柏坡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编辑

澳门第一座公园,曾为欧洲纪念馆,如今变成网红拍照点

数百年的东西方文化碰撞让澳门这座南海城市拥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和历史,大量的遗迹散布在澳门的角角落落。行走在澳门,稍不注意,便可能错过一段悠久的历史,隐秘而精致的加思栏花园就是这么一处值得你慢下脚步来,细细欣赏的美好。

又名南湾花园的加思栏花园位于澳门东望洋新街以及兵营斜巷的交界之处,算是澳门非常小众的一个景点。古老的大榕树遮天盖日,为游客们带来清新的空气和清凉,繁花似锦,环境清幽。矮墙圆柱,拱门喷泉,欧陆特色建筑更成为了这里最大的亮点,引得无数人纷纷前往打卡。

如果不了解它的故事,一定会以为这只是一个好看的公园而已,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8年,曾经这里是西班牙方济各会的修道院,后来修道院被拆,成为了加思栏兵营,兵营前方的土地被开辟成花园。军人不在,古树依旧,发展到现在,这里也就统称为加思栏花园,也是澳门第一座公园。

紧邻东望洋山麓,加思栏花园共有三层,每一层都风景如画,曾经是上流人士的聚集地,在充满葡式韵味的建筑上眺望南湾景色。现在的加思栏花园是附近当地人很喜欢来的休闲场所。

要说游客们最感兴趣的应该是这座圆柱体的建筑,这里曾经是为了纪念一战中阵亡的葡国士兵而修建的欧战纪念馆,兜兜转转,现如今成为开心乐园协会会址。

粉色的外墙、别致的造型、异国风情的花纹,顶端王冠形状的装饰复古风十足,略显陈旧但难挡它的气质,掩映在绿树之中,成为了热门的拍照背景地。在这里拍照,建议穿着颜色鲜亮的衣物,少女风满满,照片绝对能称霸朋友圈。

加思栏花园面积并不大,游游逛逛拍拍照,半天时间足以,可以选择在这里发呆放松,也可以去加思栏花园附近游玩,著名的陆军俱乐部就在旁边,正宗的葡国餐让很多人慕名前往,如果住在附近的新葡京酒店,也推荐前来打卡。

发现澳门|郑观应纪念馆,与世遗融为一体的现代新建筑,在这里!

发现澳门|郑观应纪念馆,与世遗融为一体的现代新建筑,在这里!

2021-08-24 17:24

郑观应纪念馆位于郑家大屋旁,

是一座用灰色混凝土墙及玻璃幕墙

建造的现代大楼。

这座与世遗融为一体的现代新建筑

有何设计构思和寓意?

今天,

听听项目设计者的分享!

新旧建筑融为一体

郑家大屋由郑观应父亲郑文瑞于1859年始建,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组成部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2月对外开放。

图为郑家大屋,文昌厅花园一则通郑观应纪念馆

(来源:澳门博物馆网)

纪念馆大楼与郑家大屋主建筑之间留空一个院子,避免对世遗建筑产生视觉压抑感。院子的设计,一方面延续郑家大屋院落式的布局特色,另一方面留给纪念馆一个入口小广场。

船形外观联系历史

在19世纪大规模填海之前,下环街仍是内港的一个海湾,余庆堂门上对联“前迎镜海,后枕莲峰”说明了郑家大屋建筑群原本背山面海的环境。

随着时代变迁,现今从郑家大屋已无法看到海景,怎样将下环海湾与内港千帆的记忆重现,成为设计者对纪念馆大楼外形设计的一个考虑。

纪念馆主楼外形如一艘准备启航的轮船

# 学习以进步

郑观应16岁从香山到上海学习经商,在上海外商洋行工作时入读英华书馆夜课班学习英文,1860年成为英国宝顺洋行的买办并勤修英语,对西方的政治和经济等有更深之认识。1868年,他与人合伙经营茶栈及轮船公司,1873年受聘为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总理。1880年,他编订《易言》一书,提出在商业上学习西方的“商战”思想。1884年,郑观应退居澳门,于郑家大屋潜心修订《易言》,即后来的名著《盛世危言》。

纪念馆内的展厅

寓意“复兴.启航”

设计者认为,轮船的形象既能反映郑氏的生平,可隐喻影响郑氏往外求进的思想,亦能联系下环内港的小区记忆。因此,纪念馆的外形设计运用抽象几何化的艺术形式,表现一艘停靠在昔日海湾准备启航的巨轮,配合地块的朝向,巨轮船首朝西,船尾向东方回望。

从余庆堂观看纪念馆主楼

登上大楼悬挑的阳台,可饱览郑家大屋主建筑群全景,激发对历史沧桑的怀缅之情。纪念馆的设计寓意着近代中国的复兴,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亦不忘中华文化传统。

副楼地下原址保留原有的建筑遗址

文昌厅花园旁的纪念馆副楼,在设计时完整地保留了墙体,新大楼的空间设计布置亦与遗址产生内在联系,使新旧空间形成连续性。

立面采用了现代的磨砂玻璃与木百叶组成的幕墙,简约的造型呼应着大屋传统的蚝壳与木百叶窗。

郑观应纪念馆启用后,其通道更有效把下环街和郑家大屋连接了起来,居民和旅客要游览此区各名胜景点,一定会感到更加方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297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