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岭背柿饼

江西于都岭背——素有“柿子之乡”之称, 柿饼,色灰白,断面呈金黄半透明较质状、柔软、清香、凉爽、甜美,食之口舌生津,有沁人心脾之感。

岭背柿饼

营养:柿饼性甘湿无毒、润心肺、止咳化痰、清热解渴、健脾涩肠。新鲜的柿子里含有大量水分、葡萄糖和果糖等,被晒成柿饼时,水分逐渐蒸发,果肉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渗透到表皮,形成的葡萄糖结晶等,类似蜜饯外面的糖浆,堪称柿饼的精华。同时,这层“白霜”使得整个柿饼都是干燥的。柿饼经过加工熬制,可治疗便血和老年人咳嗽,对肝炎也有一定的疗效。

适者如斯:一般人皆可食用。便血者、老年人咳嗽、肝炎病患者尤宜食用。体弱多病、产后、病后、外感风寒和贫血患者不宜食用。糖尿病患者禁食。每次1~2个足矣。

柿子红了!扶风国家柿种示范基地喊你来品尝羊吉岭水果甜柿子

柿子红了!扶风国家柿种示范基地喊你来品尝羊吉岭水果甜柿子

10月25日,扶风县商信局组织县电商中心、电商协会、扶风风驰公司前往天度镇杨继岭调研水果甜柿子产业基地种植及电商销售情况。

“羊吉岭”水果甜柿子原产地杨继岭村不仅是国家柿种示范基地,也是陕西唯一的柿种示范基地。“羊吉岭”水果甜柿子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柿子的作业量是其它产品作业量的三分之一,维C含量更是其它水果的5倍,属热性,含糖量达17.8,且具有消炎杀菌、预防高血压、解酒排毒、止血、润肺化痰、生津止渴等功效。

在得知公司希望通过学习电商专业知识,进一步拓宽电商销售渠道的想法后,县电商中心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电商技能指导并拍摄产品宣传视频,以“基地+电商”的模式把扶风羊吉岭水果甜柿子推广到全国各地。

宝鸡乔山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2015年投资建设的乔山甜柿子产业园位于扶风县天度镇杨继岭老槐区,现集中连片建设500亩高标准甜柿子产业园,柿种苗木繁育基地113亩,共计613亩。经过与国内外各级专家反复交流实验,培育出的适合本土且质量更高的无菌脱毒种苗。有抗旱、抗病、抗虫害、抗逆性强等特点,生命经营周期是其它果树的4倍,与国内其它产区相比,生产的甜柿子呈现出“更红、更甜、更脆,好吃、好看、好种”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延安传说:杨家岭背后鲜为人知的杨家将故事

说起我们延安杨家岭,大家首先会想到的,这里是一个为大家伙所熟知的红色革命旧址,可您知道吗?除了这个身份,杨家岭还有着另一段传奇的故事呢。

杨海明是宝塔区杨家岭村村民,他告诉记者,杨家岭村目前住有杨姓村民有30余户,说起杨家岭名字的起源,这得从他们杨姓的祖先杨兆说起。

宝塔区杨家岭村村民 杨海明:我们小时候听老人说,杨家岭姓杨的是杨兆的后人,咱们延安杨家岭原来叫五家坡,意思是住5户人,咱们出(现)了杨兆以后,是兵部尚书,工部尚书,死后加封为太子太保,改名为杨家陵,陵地的陵,毛主席来到杨家陵以后,把这个改成杨家岭,山岭的岭。

杨海明说,杨兆生于明嘉靖年间,传说出生时,院内紫气东升,一片祥瑞之气,因此才取名为杨兆,字梦镜。杨兆自小十分聪明,在嘉靖三十五年科举中二甲第八十名,自此,外出为官,后官至兵部、工部尚书,寿终正寝后追加为太子太保。

宝塔区杨家岭村村民 杨海明:杨兆老了以后,回到咱们延安,热衷于教育事业,建了咱们延安历史上第一所学院,杨公学院,这个现在遗址还在,而且杨兆在大砭沟林业局家属楼题词,栖云洞,这就是杨兆题的,这个书院的遗址就是在那里。(杨兆)在当咱们陕西巡抚期间,在黄帝陵代表朝廷祭拜黄帝陵的时候,在那个地方还有真迹在,在抗倭过程中,戚继光抗倭咱们中国人都知道,谁是他的老上级,就是杨兆。

说起杨兆,可能对于现在人们来说都有一些陌生,可再提起杨兆的先祖,那可是位大人物,他就是北宋名将杨业,也是一直传说中的第一代杨家将。而杨兆则是杨业第二十三代嫡孙。

杨家岭村村民 杨海明:我们原来只知道我们是杨兆的后人,但是我们不知道我们和杨家将还有关系,去年的三月份廊坊有一个杨家将的研究会,会长叫杨万金找到咱们杨家岭,人家说按照族谱,我们这有一支杨兆,到兆字辈后人就不知道了,专门找我们这些后人来了,我们才联系上,才知道我们杨兆这家人是从那里来的,杨兆的爷爷叫杨钊,杨钊的父亲叫杨本深,杨钊是随昌平候杨洪征战到陕北过来,然后被封为三百户,然后举家搬迁到当时叫肤施县五家坡,就是咱们延安市杨家岭村。

光阴似箭,白驹过隙,数百年后杨家岭再次迎来了他的辉煌。1938年11月的一天夜里,由于日军轰炸延安,毛主席与江青从凤凰山秘密搬到杨家岭,当时杨家岭村一户杨姓村民便腾出一孔窑洞供主席居住,自此杨家岭便成为家喻户晓的革命圣地。后来当主席听说他们是杨家后人时,一直称赞他们为英雄的后代。

杨家岭村村民 杨海明: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是,当时有个华侨,叫陈嘉庚,是一个外国的大老板,来到杨家岭后,主席没有招待的,当时给毛主席做饭的考虑拿什么招待了,让我们老杨家的媳妇听见了,就把一个下蛋的老母鸡杀了,让招待陈嘉庚,完了陈嘉庚走了以后,给拿的西洋水果什么的,毛主席拿出来一部分又给这家人送过去,你来我往,拿这个给你,吃你一个馍馍还你一个卷卷。

当杨海明知道自己这一脉杨氏一族竟有这样的历史后,心便在也没有平静过,看到文革时代被破坏散落一地的杨兆墓牌楼碎石,他心里非常难过。2016年11月,杨海明与杨勇等几户村内杨姓村民自费修复了杨兆墓。经过杨海明等人几番沟通,杨家岭村村委会也决定彻底恢复和保护杨兆墓,并逐步开发为景区,弘扬杨家一门忠烈,精忠报国的精神。

记者:杨亮 璐娜

编辑:李嘉欣

安溪金谷山岭村张姓先人古墓重见天日,背后墓主是个大善人

重见天日的古墓,墓碑已经断裂

假如没有安溪金谷镇山岭村500多名张姓村民寻根寻宗的决心,或许张宗成的这座古墓,会被永远埋没在深山的杂草丛中。

前天上午,通过山岭村村民张鹏贵带路,记者走了1里多的山路,来到位于金谷镇河美村榆柏洋。在茶山的半山腰一个杂草窝里,记者见到了这座断碑古墓。在专家的解读下,发现了碑文“恩荣三锡”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先人古墓重见天日, 墓碑已断裂

古墓为石头堆砌而成,杂草丛生,遍布绿苔。整座墓地宽有6米左右,高近2米,背山而建,朝对东南那片蜿蜒的山谷。古墓的墓碑已折断,张鹏贵扶起断碑时告诉记者,这是人为用重锤敲坏的,但原因已无从考究。

墓碑的正文,最上面为四个字“恩荣三锡”,字自右向左。正中“考”字,墓碑中下部右侧为“九十五龄”,对应的左侧为“宗成张公”,最底下为一个“墓”字。

墓地简单,比较常见,保存完整。

张鹏贵告诉记者,他是金谷镇山岭村人,村里有500多名张姓村民。自从重新恢复祭祖习俗后,作为后人,他们一直在努力寻找先人的墓地。据年迈的老人介绍,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族里人曾在榆柏洋这里祭拜过先人,后因历史原因及老一辈的纷纷逝去,那座先人墓已不为人知。

2012年年底,河美村一位80多岁的蔡阿伯告诉正在寻根的张家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曾经见过张家人在榆柏洋祭拜过,那座墓地就在蔡阿伯的田地里。时隔数十载,这张宗成的古墓终于重见天日,但墓碑已断裂。

记者发现在墓地旁放了一些沙袋和矿泉水,张鹏贵说,他们已经打算把断裂的墓碑修复一下,日后可以让子孙前来拜祭。

“恩荣三锡”背后, 墓主是个大善人

作为安溪张氏家族联谊会副秘书长的张鹏贵,翻阅了康熙版、乾隆版的安溪县志,通过联谊会广寻线索分析,张宗成应该是山岭村张家的七世祖,墓地的时间应该是在明末清初。他猜测张宗成应该是一名商人,依托金谷往永春的古商道逐渐发家的一员。因为平时多做善事,所以被朝廷多次嘉奖,赐予“恩荣三锡”。锡通假“赐”,意为因多做功德,被皇帝或者朝廷多次褒奖。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永宁县知县邵斌因宽仁勤慎,课农事、培士气,均赋役、弭盗贼,朝廷多次予以褒奖和恩赐,匾有文“恩荣三锡”。

安溪张氏家族联谊会的副会长张尧恕说,在安溪全县的20多个乡镇,现有张姓人员3.3万人,国内安溪籍有4万多人,侨民7万多人。张鹏贵一族比较特殊,因为族谱已经遗失,在寻根上缺少一定的史料支持。

事后,泉州考古学者刘志成分析说,通过墓碑字面上看,墓主张宗成,享年95岁,平时多做善举,对朝廷有许多功劳,多次接受皇帝褒奖。刘志成认为,该墓主应该不是一名官员,一般官员会有署上官职,如知县、知府等。

安溪县博物馆的易馆长也认为,该墓主应该是平时多做功德,所以被朝廷多次褒奖。墓碑上之所以如此书写,实则是老人或者后人希望把这份引以为荣的荣耀传递下去。文章来源:闽南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cosxw.com//ylsh/6014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