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在五尺乡五尺村五下村隔岸降山头山东麓,坐西朝东偏南。系五间两进、左右廊、悬山顶,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1930年5月,浙南红军游击队正式组建为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军部即设于此,并以附近山区为根据地。红十三军直属中央军委领导,是当时编入正式序列的全国十四支红军之一,下辖三个团,共有6000人左右,经历大小战斗一百余次,曾攻克丽水、平阳、缙云县城,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红军所到之处,宣传十大政纲,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教育和发动人民群众,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土地革命战争,并为后来红军挺进师的活动和浙南游击根据地的建立以及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祠宇年久失修,破漏严重,1985年以来,国家拨款,地方集资,建造大桥一座,并将军部旧址整修一新,右侧山坪耸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碑,左侧新建红十三军战史纪念馆,现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9年列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地名丨红三十三军指挥部旧址

红色地名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

地名,不仅是指特定方位或地域范围,还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和对优秀传统的寻根感怀。“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重庆积淀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等厚重的人文底蕴,也构成了富有重庆特色的红色地名文化。“重庆民政”微信公众号特开设《红色地名》栏目,讲述红色地名故事,弘扬红色地名文化,延续红色文脉,传承红色基因。

红三十三军指挥部旧址

红三十三军指挥部旧址位于城口县坪坝镇政府驻地东北方约1.9千米处,地处议学村2组。东邻龚姓住房,南邻登山步道,西邻民房,北邻坪茶公路。面积约2000平方米,房屋结构为瓦房。1934年5月,红三十三军先头部队攻克坪坝,军长王维舟、副军长罗南辉驻扎坪坝大梁,三十三军军部和苏维埃城口县委机关也驻于此地,设立指挥部,在军长王维舟,政治委员杨克明的正确指挥和带领下,取得了许多重大胜利,故名为红三十三军指挥部旧址。1935年撤走。2002年将龚家住户搬迁至33军指挥部旧址。1990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被列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此处不仅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文物,更留下了一代革命英雄的足迹和精神。

来源丨 重庆市民政局

供稿丨区划地名处、城口县民政局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三门峡卢氏县:光辉闪耀的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卢氏是革命老区,这里的一山一水都见证着红二十五军英勇顽强的丰功伟绩,这里的很多地方都留有红二十五军战士们长征的足迹。特别是位于卢氏县官坡镇兰草的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作为革命老区卢氏境内目前唯一一处较为完好的革命遗址纪念地,更是闪耀在这片热土上革命火种的最好见证。

牛爱民站在“英雄儿女”塑像前,讲述有关红二十五军军领导的事迹

初秋时节的兰草清爽宜人,如洗碧空下的一处处红色革命印记,让这里显得与众不同。引人注目的红军文化广场、纪念碑、纪念亭,沿途墙体上的红色主题壁画等,浓郁的红色革命气息扑面而来,让来到这里的人们无不肃然起敬。

牛爱民向记者介绍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卢氏线路示意图

“这就是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近日,站在一座古朴风格的建筑前,官坡镇副科级组织员袁文祯向记者一行介绍,依托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建立的这座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是以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卢氏,军队驻扎兰草期间为历史背景,集基本陈列、红色教育、研究交流、文物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纪念性展馆。

眼前军部旧址的小门两侧分立的石碑之上,一侧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于1998年5月18日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一侧则写着“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06年6月8日公布,卢氏县人民政府2006年10月8日所立。

走进纪念馆,当年红军从豫入陕时,程子华、徐海东、吴焕先等军领导办公居住的地方尤其引人注目,展室内的27块展板,300余件展物,详细介绍了红二十五军诞生、发展和长征等重要历史过程,以及辗转卢氏等地的艰辛历程……

1934年11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严重危害,使红二十五军陷于国民党军队的合围之中,形势十分危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率领下,红二十五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从鄂豫皖根据地的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西进,寻找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1934年12月4日,红二十五军到达豫西地区当时属于卢氏辖区的栾川镇叫河村,当时前有国民党第60师3个团在朱阳关、五里川堵住入陕大道,后有国民党追剿纵队5个旅追兵,南北两侧也有国民党重兵把守,按照蒋介石的计划,在豫西卢氏群山中全歼红二十五军。在这危急时刻,军领导派出去的手枪团在横涧一带找到了货郎小贩陈廷贤。据货郎说,还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入陕小道,卢氏城里也没有敌人的正规部队,可以从卢氏城南与洛河之间的小路插过去。在他的带领下,红二十五军独辟蹊径,悄然沿着一条隐秘峡谷,经文峪姬家岭到达香子坪,然后转向西北方向,走出两边皆是悬崖陡壁的“一线天”通道,并在一处名叫“堆堆石”的崖壁写下了留传至今的“杀上前去”大字标语,傍晚到达文峪,绕道卢氏城南沿洛河南岸急行西进,分别在横涧、磨沟口一带宿营,到官坡稍作休整后于12月7日晚到达兰草村,夜宿兰草街、兰东村,军部驻扎在兰草学校的关帝庙。

兰草村位置示意图

12月8日一早,部队击溃豫陕边界铁锁关的守关民团后顺利进入陕南。12月10日,红二十五军在陕西省洛南县的庾家河(今属丹凤县)召开常委会议,改中共鄂豫皖省委为鄂豫陕省委,决定在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卢氏西南山、陕西商洛等鄂豫陕三省边界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此后,部队在鄂豫陕省委率领下,南下湖北郧西,西攻陕西蓝田,东返豫西卢氏,以大回旋的行动,扫除地方反动政权和民团武装。之后,分兵豫陕边打土豪、分田地,先后建立了中共鄂陕、豫陕两个特委,成立了边区苏维埃政府和2个县、13个区的苏维埃政权,发展地方武装2000余人,先后建立4块革命根据地,其中,豫陕边革命根据地的豫是指卢氏。

1935年7月底,红军主力离开根据地。10月,留下的部队将两个特委合并为中共鄂豫陕特委,将各路游击师、游击大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十四师。

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红七十四师在师长陈先瑞的率领下,同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同数倍于己的敌人兜大圈子,几次进出卢氏,在官坡、兰草、五里川、朱阳关等地几次打败地方民团武装,一度打到卢氏县城,彻底粉碎了敌人的“清剿”,部队由700多人壮大到2000多人。一直到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围剿红七十四师的国民党部队有新的调动,红七十四师暂时在蓝田休整,第二次国共合作后被改编参加抗日战争。

纪念馆内介绍革命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展板

在纪念馆内,有关革命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介绍吸引了记者一行的注意。“卢氏是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完善、传唱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卢氏县委党史办党史科原科长牛爱民指着墙上的展板说道。

红二十五军长征时,《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已经被改编成歌曲,但没有唱开。1934年12月7日,在卢氏兰草,军政委吴焕先让军政治部秘书长程坦结合当时发生的“一双草鞋”事件,对歌曲进行了修改完善,在西征北上途中一路传唱到陕北。1935年10月在《红旗报》上发表,这首脍炙人口的军旅歌曲才在全国唱开,卢氏作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的修改与传唱地,为红军的作风建设、思想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的官坡镇正在依托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打造卢氏官坡兰草红色小镇,从而带动革命老区发展,这也是卢氏县重点推介的文产项目。”袁文祯介绍,与红二十五军旧址同院的兰草红军小学目前正在紧张改造施工中,按照规划,这里将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紧张施工中的项目是正在打造的培训中心,含54间客房、3个多媒体教室以及餐厅、教职工会议室、厨房等,可集教学、住宿、参观、拓展训练于一体,整个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这里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作用,弘扬传承红军长征精神,让不怕困难、敢于牺牲、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红军长征精神在新时期进一步发扬光大。来源:三门峡日报微信公众号(ID:smxrbweixin)”。文/图 记者 李博

楠溪江石门台、枇杷采摘、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一日游

石门台是楠溪江的老牌景区之一,因一溪谷有九瀑而闻名,是非常少有的景观。16年受到暴雨的影响,罕见的洪水冲毁了石门台多处景观,经过3年的提升改造,2019年5月1号,石门台也终于迎来了新生,重新开业。

大若岩景区的九漈石门台,在不到3公里的一条神奇溪涧中,居然沿途分布着九个不同形态的瀑布,沿着峡谷拾级而上。

(初步行程安排如下,当天可能根据时间情况调整)

早上温州集合车赴楠溪江(车程约1.5小时),游览【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参观由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碑,成立红十三军军部的四份祠堂,纪念馆,后车赴后车赴

【枇杷基地】(不含进园品尝门票20

元/人,现付石门台景区门票后赠送采摘门票,园内枇杷随意品尝,带走另外付费,不打算购买的请不要采摘),中餐后下午游览【石门台景区】

(不含门票30元/人,门市现收,赠送枇杷采摘门票)游览时间大约90分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永嘉县大若岩,因一溪谷有九瀑而出名。一条川流在崇山峻岭,依山为叠,形成九级形态各异的瀑布;又因它在翠竹杂木和石堆间,跌跌撞撞、躲躲闪闪地流淌,故又被人们称为“含羞瀑”。瀑有九级,一瀑一形,一瀑一景,层次分明,自成首尾。瀑入碧潭,水势激荡,银光闪烁,实为世上罕见。石门台是楠溪江最早开发的景点之一,在楠溪江山水景点中最具代表性。经过三年整修后于2019年重新开放,旧貌换新颜,欢迎八方游客,下午适时返回温州,结束愉快行程!

【活动时间】:5月11/12日 周六、周日

【活动地点】:永嘉

【集合时间】:07:30(以最终通知短信为准)

【集合地点】:松台广场(以最终通知短信为准)

【活动费用】:

大人报价:99元/人+30元石门台门票+赠送枇杷采摘门票

小孩报价:88元/人(不含门票和采摘,1.2米以上和大人同价)

【用餐情况】:正餐自理或AA

【费用包含】:来回旅游大巴、领队、景区第一大门票、保险、策划

一路上可以见到一漈、二漈...一直到九漈, “漈”在当地的方言中是瀑布的意思,所以有九漈飞叠,源出一脉,一漈一形,一漈一景之说,难怪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诗中写道: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

石门台位于大若岩景区陶公洞北约3公里处,因一溪谷有九瀑而出名。

九漈之奇,奇在瀑有九级。九漈不是一瀑九级,而是九条瀑布。九瀑源流,当是一脉,然一瀑一形,一瀑一景,层次分明,自成首尾。

对于观瀑者来讲,像这样在不到三公里的一条溪涧中,能见到姿态多变、景色各异的九级瀑布,实为世上罕见。九漈飞叠,源出一脉,一漈一形,一漈一景,气韵生动,首尾呼应。

第七漈高约40多米。瀑布沿85度陡坡飞落,跌入碧潭,水势激荡,银光闪烁,四围绿树成荫,不见天日。潭口凉风飕飕,寒气袭人。集雄奇、险峻、清幽、秀丽于一体,堪称绝景。

第八漈高8米,瀑分二股如燕尾向下奔流,瀑布处于两峰夹峙间,仅露一线天,潭边野兰馥郁,芳香扑鼻。

第九漈高20多米,四周峭壁高围,封闭似井。瀑自崖巅飞泻而下,瀑声轰鸣,四壁震荡,嗡嗡如闷雷。瀑入碧潭,水花飞溅,犹若雪浪翻滚空谷。潭口有石门台,高约3米,上宽2米,下宽1.5米,水从石门台中流出。石门台外,有一条凸起2米高、5米长的石门槛,涧水入石门槛从两端分流而下。

九漈石门台因一溪谷有九瀑而出名,九漈之奇,奇在瀑有九级,九条瀑布,一瀑一形,一瀑一景,层次分明,姿态多变,实为罕见。

如果你想去一个拥有清新氧气、慵懒生活的旅行地,同时又不想花费太多时间和money,小编觉得这个地方再适合不过~

温州楠溪江

一个有山皆绿、无水不清的地方

是旅者心中最后的桃花源

五月天仙好客来,十里枇杷香醉人。

永嘉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位于原五尺乡五尺村隔岸降山头山东麓。系五间两进、左右廊、悬山顶,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1930年5月,浙南红军游击队正式组建为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军部设于五尺乡五尺村,并以附近山区为根据地。

红十三军直属中央军委领导,下辖三个团,共有6000人左右。1989年,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列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由三大块组成:纪念碑广场、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红军历史纪念馆。1996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碑广场中央有中国工农红十三军石雕,雕塑后方拾阶而上是红十三军纪念碑,碑身高18米。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五尺胡氏四房宗祠),正门上方横匾镌刻着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14个大字。

红十三军纪念馆是一座古典式的建筑物,馆中陈列着红十三军的历史资料和经军战士使用过的土炮、刀枪等实物及展览图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189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