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潼关肉夹馍

对于潼关肉夹馍,大家并不陌生。潼关肉夹馍的招牌早已名扬四海,成为备受国人喜爱的一种美食,也因此,成了潼关一张美食名片,2011年,潼关肉夹馍制作技艺更是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如果去探寻肉夹馍的历史,就不难发现,在这巴掌大的肉夹馍中,包含着许多的变通与坚守。

月牙泉小镇上,老板对肉馅的改良便是一种变通,而这种变通在之前的千余年里也发生过很多次。且让我们从头说起。

潼关肉夹馍

在潼关,广泛流传着肉夹馍与李世民的故事。

传说在唐初,秦王李世民路过潼关时,品尝过潼关肉夹馍后赞不绝口:“妙妙,吾竟不知世上有如此美食。”由此,这潼关肉夹馍便闻名天下。或许这里便是第一个变通之处。

要知道,烧饼这玩意并不是古代汉族人的发明。秦汉以前,汉人们习惯在餐桌上食用“汤饼”或“蒸饼”,这两种饼却和现在的烧饼完全不是一回事,一个好似如今的烩面片,另一个则像如今的煎饼。后来,大约是在汉代,张骞或是班超联通西域,才带回了大概是烧饼的前身“胡饼”,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馕”。而这胡饼最兴盛之时,也恰好是在唐代。

也许,当时正在四方征战的李世民路过潼关时,恰好将熟肉夹入了随身携带的胡饼,这才成就了潼关肉夹馍这一千古佳话。

再向后,人们的饮食在不断发展、进化,到后来又出现了许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食物,如馒头、包子等等。当然,这肉夹馍所用的馍也随即发生了变化。从胡饼到馒头,或许便是这潼关肉夹馍的第二个变通之处。只是没人知道这变化到底起于何时,但可以肯定的是,到了清康熙年间,这潼关肉夹馍所用的馍依然是馒头。

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事物的改变,当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事物的变化也就越快。潼关肉夹馍也是如此。

到了上世纪初期,潼关肉夹馍又发生了变化,馒头变成了牛舌头饼。然而,没过几年,新中国成立后,这馍又变成了今日我们所见的圆形油层饼。

时至今日,潼关肉夹馍仍然在发生着变化,但这变化已相对较小,就比如月牙泉小镇上的这家店面,用青椒为肉馅增味,类似于这样的变化,相信已有很多。不论如何变化,潼关肉夹馍都是在因地制宜,迎合着人们多变的口味。

有变通就有坚守,这坚守并非针对技艺,更多的是一种情怀。

对于潼关人来说,潼关肉夹馍是可以引以为豪的一种吃食。在潼关,人们更习惯把肉夹馍称为肉馍,而吃肉馍则更像是潼关人心中的一种荣耀、一种福祉或是一种满足与骄傲,可以说已经远远超出了吃的概念,甚至表现出一种朴实无华的情愫。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个潼关的朋友告诉我们,就因为这肉馍有着太多的故事。

朋友说,以前在潼关,无论是谁,提起肉馍,都会露出一副垂涎的表情,好像谈及的是世间珍品一样。即便是现在,条件好了,这样的情况也依然存在。尤其是以前,经常会遇到有人因某事争得不可开交时,便以肉馍为赌注。如果一方败下阵来,胜者便会在见证人“胁迫”下,要求失败一方掏钱去买肉馍回来大家一起享用,而这时,刚刚还吵得脸红脖子粗的双方便因几个肉馍又重归于好。所以,在潼关坊间,经常会听到有人因为赌赢了而吃了三五个肉馍的事情,而在平时,这三五个肉馍可是他饭量的好几倍。

除了以肉馍为赌注之外,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故事。潼关县文化馆的同志就告诉了我们这样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说的是在几十年前,一个年轻的农民带着儿子坐火车到外地去给儿子看病,结果在车上碰到了一位吃公粮的干部,这干部知道火车要开很久,上车前便买了几个肉馍带着路上吃。结果,吃的时候只见农民的儿子一直盯着他看,还直吞口水,于是,这干部就想请农民儿子吃一个。农民见状,连忙推辞。其实,不是农民不想吃,也不是吃不起,那时候一个肉馍只有两毛钱,但农民知道,自己身上的几十元钱是给儿子看病用的,不敢多花一分钱,所以只能让儿子忍着,等看好了病回家再说。后来,儿子病好了,也慢慢长大了,可每次提起肉馍的时候都会想起这事,也就会不自觉地去多买两个肉馍,带回去给父亲吃。

第二个故事说的则是文化馆的这位同志。他告诉我们,他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所以奶奶每次上街买回来一个肉馍,都会用刀切成四份,哥哥、姐姐、自己和奶奶每人一份。要知道,本就巴掌大的一个饼,再切成四份,就更没多少了,所以在他的印象里,肉馍是他从来没有吃够过的东西,可当他自己能够挣钱买足够吃的肉馍时,奶奶却已经离开了他……

如今,当潼关人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不再为吃穿生计发愁的时候,肉馍依然是潼关人心中的一种牵挂。虽然目前市场上的肉馍已经涨到了五元钱以上,可依然会遇到一些家住偏远乡村,特意进城来为老人买肉馍的年轻人。

也许,这就是潼关人的情愫。不论潼关肉夹馍技艺如何变通,对于潼关人来说,这肉馍便是潼关的味道。

正宗的肉夹馍是什么样的 怎么在西安吃到正宗的肉夹馍

肉夹馍可以说是西安的代表美食之一了,不过朋友们肯定在自己的城市都可以见到肉夹馍摊子,小编以前吃的不正宗的都觉得好好吃,这正宗的肯定更好吃了,那么在哪里吃正宗的呢?快来看看吧。

什么样的肉夹馍算是一个好的肉夹馍?

当然是充满着入口即化的碎肉块和烤到香脆的馍。肉要用汤煮,陈汤,年代愈久味愈醇色愈佳。白吉馍用半发酵面制成,和面时加些清油,醒面要醒足半小时。陕西人把做饼叫“打馍”,一家正经卖肉夹馍的铺子就是靠师傅手工打馍。这是绝对的功夫活,讲究一气呵成。

肉夹馍逐渐走红之后,全国各地都有了卖肉夹馍的店铺,同时也有有人开始尝试往馍里加青椒、香菜来中和肉的油腻,但陕西人才不会承认加了青椒和香菜的肉夹馍呢!真正做得好的腊汁肉哪会肥腻?加青椒和香菜只会破坏肉的香气,口感复杂不利于细细品味肉香。真正好吃的肉夹馍当然是肉和馍都足够出色。

肉入汤锅,肉皮朝上,加绍酒、食盐、冰糖、葱段、姜块、大茴、桂皮、草果,大火烧开,小火转焖,水开圆却不翻浪。肉的好吃,是时间的沉淀。打馍师傅们一首持着擀面杖,一手捏着面团,上下摔打着面团,经过“蹂躏”的面团才最好吃。有的店铺会依旧用老炉烤馍,火焰将白吉馍的面香发挥到极致。

怎么点才最地道?

在陕西人的眼里,肉夹馍可不仅仅是点一个肉夹馍而已。

肉夹馍分为肥肉肉夹馍、瘦肉夹馍,再细分的话,还有纯瘦夹馍、肥瘦夹馍、皮瘦夹馍、皮肥夹馍……人和口感都能够点到。肉夹馍店的餐牌一般只写“普通”和“优质”,优质夹馍就是肉更多的意思。我们问了陕西本地人,他告诉我们,第一次吃纯肉夹馍建议选择纯肉,然后再慢慢加入肥肉,逐渐品尝油脂的香滑,就像是打怪升级一样,最高级的,总是最好吃。

新鲜出炉的白吉馍脆的掉渣,师傅一刀分成两半,热气蒸腾,把腊汁肉剁碎夹入,煮的足够久的肉汁入味,最后浇上一勺陈年老汤,这便是老陕人心中永远难忘的美味。

吃肉夹馍搭配什么最美味?

吃肉夹馍时候的搭配也很重要,最广为人熟知的搭配是传说中的“三秦套餐”,肉夹馍、凉皮、一罐冰峰。地道老陕味。

去回民街吃腊牛肉夹馍的最佳搭配则是街道两旁的酸梅汤。除此之外,西安人还会选择搭配丸子汤或者肉丸胡辣汤,这几个单品真的各个都足够排入小吃榜的前几名,搭配在一起更是1+1大于2,至于个中滋味,就到陕西亲自品尝吧。

陕北风味小吃之话说羊肉泡馍和肉夹馍

吴歌原创/餐饮文化

6月底飞去西安,开启了一周的大西北风味小吃之旅。

提起西北风味小吃,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羊肉泡馍和肉夹馍。

羊肉泡馍的美味十分诱人。拿上好的白面馍馍掰碎了,放入锅内用羊肉汤煮了,加入粉条或者粉丝,倒入大碗,再摆入几大块煮得透烂的卤羊肉,撒上葱花、香菜末、胡椒面、口味重的鲜红的辣椒酱,无论色香味,都是绝佳。吃羊肉泡馍是必须以糖蒜相佐的,喝一口羊汤,吃一个糖蒜,正应了雀巢咖啡的那句广告:味道好极了!如果嫌弃羊肉有膻味,那可以改成牛肉泡馍,牛肉汤虽然没有羊肉汤那样的鲜肥,也非常好喝,如果采用的是出自陕北以北大草原的生态卤牛肉,那滋味就更加难以言说了。

肉夹馍所用的馍,与羊肉泡馍的馍略有区别,那是一种酥脆的馍,烘烤热了,顶头切开一刀,留着下边连住,把煮得透烂的五花大肉切细了,填入馍的那道切口,肉里的油渗入馍的内层,咬一口肉的肥美馍的脆香,塞满一嘴。肉夹馍中加入的大肉,分为三种,一种是普通,那是肥肉稍多一点,而且不一定是五花肉;一种是优质,那是五花肉肥瘦相间的得恰到好处,瘦肉略多一些;还有一种是纯瘦肉,取自前腿或者后腿的瘦肉,这符合那些丝毫不愿意吃肥肉的女孩。

词典说,馍,是一种面制食品,用面粉用发酵,蒸熟,做成半圆状,北方叫馍,南方叫馒头。因此,南方有一些卖肉夹馍的小店铺,用那种薄薄的白面馒头塞入烤肉当成肉夹馍卖,这其实是糊弄南方吃客的。陕西羊肉泡馍和肉夹馍的馍,都不是用蒸笼蒸出来的,而是铁锅烙出来的,其性状更接近于面饼而不似馒头,比蒸出来的馒头更硬实更有咬劲。如果用南方那种白面馒头做出肉夹馍,那就几乎丧失了这道美食原本的西北风味,因为你吃的根本不是正宗的肉夹馍,而是馒头夹肉——南方的菜馆里经常可以吃到白面馒头夹红烧肉或者小炒肉。

馍,是个形声字,从食从莫,莫,指夕阳西下,转义为“太阳西下的地方”。中国古人认为太阳西下就是“莫”,太阳西下的地方在西北,甘肃和陕北一带。食与莫联系起来,就是指太阳隐没地方的食物。所以,西北地区的馒头,习称为“馍”。馍也有用蒸笼的,比如黄馍馍,是用糜子粉或者小米粉调和、发酵,再用红豆沙做馅,上笼蒸熟,至今是陕北一道著名小吃,上了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显然,用铁锅烙的馍的历史应该比蒸笼蒸的馍更早,制作这种馍操作简单,对烹饪工具的使用也比较简单,同时也比蒸出来的馍更加容易保存,可以放置较长的时间而不易霉变。

说起羊肉泡馍,我首先想起的居然是梁生宝,这是一位山西老作家的一部老作品《创业史》中的一个人物。合作化的积极分子、青年农民梁生宝为合作社去买稻种,一路省吃俭用,随身带了一些馍做干粮,却舍不得买碗羊肉汤泡馍,只央求饭铺老板给一碗热水泡馍当晚饭。所幸,这样的年代早已过去了。

这次,吴歌在陕西走了近两千公里,多个城市,包括黄土高原与草原交界处的几个县城,都已经看不到有梁生宝这样的窘态了。这些县城的小吃店小饭馆门口,张贴着招工广告,开出的条件是服务员每月收入2200至3000元加提成奖励,而店堂里常常是吃客盈门。即便是延川县山沟里的梁家河村,据说现在的人均年收入也已经接近两万元了,这个收入足以让农民们吃饱吃好不必像梁生宝那样了。

在比延安更北边一些的榆林,我品尝了陕西肉夹馍,是在陪同我们这次小吃之旅的延波兄弟店里吃的。延波兄弟开了一家“延波米线”的餐饮店,几年来已经发展成几乎遍布榆林市县的二十多家连锁店,除了米线之外,凉皮、面皮、肉夹馍都是热门产品。在榆林绥德的店里吃了一次,又在榆林城里的店里吃了一次,非常美味,馍很酥脆,肉很香很烂很入味,量还很大,我们几个江南人每人都只吃了半个,配上米线,咬一口馍,喝几口汤,美滋滋的。

后来,在西安城里的一条老街上,正对着著名的民办高校“西安外事学院”的一个巷口,看见有卖肉夹馍的小摊,是一对小夫妻经营的,男的烤馍,收钱,女的剁肉,夹肉,吃的人还挺多。两个中年汉子各要了一个,还吩咐肉要略肥一些,女摊主特意切了一片肥肉细细剁碎,给夹进了馍,俩汉子就坐在小摊的板凳上,吃得津津有味。一对小年轻过来,男的要了优质的,为女伴则要了一个纯瘦肉的,不一会,他们就边吃着肉夹馍边逛街去了。

延波兄弟引导我们在西安城里的回民街吃羊肉泡馍,已经是这次陕北小吃之旅的结束之夜了,第二天下午,我们就离开了美味难舍的西安,飞回无锡。在陕北走了那么些天,吃了那么些好吃的特色小吃,就是没碰一次羊肉泡馍,不只是因为特色美味太多吃不过来,还是故意留着最后画龙点睛。不过,终究没与名气最大的羊肉泡馍只相逢不相识。

回民街在西安鼓楼前面一条纵向主街与几条横向辅街,构成了最具西安特色的景观街区,每天引来满满的人群。我们去的那天,已经是傍晚七点多钟,看了一天市场,虽然身心疲惫,但这回民街时必须去一看的,不然,小吃之旅一定是留下缺憾了。

西安号称十三朝古都,汉唐京城所在,但看到鼓楼和钟楼,还是可以发现,这已经是明朝的建筑风格了,半点汉唐气象都没有,但其高大巍峨还是令人震撼的。足以令人想到,这西北重镇,当年是如何深受朝廷的看重!

回民街紧贴着西安鼓楼,一直向前延展。两边布满了特色风味小吃,一家店铺紧挨着一家店铺,人行道上也排满了摊点,路旁的树干上,电杆上,挂满了飘扬的旗幡,老孙家,老王家,老米家,岐山,绥德……全是广告,一路看去,犹如走入了陕西风味小吃露天博物馆。那天西安下着大雨,但显然没有影响到逛街的吃客们,满街人头济济,撑着各色雨伞,甚至还有冒雨观景排队买心仪小吃的人。

回民街的风味小吃很多,各种烤肉,各种面食,但最引人排队品尝的还是肉夹馍,而门面最大的就是羊肉泡馍了。可见,羊肉泡馍和肉夹馍在陕西风味小吃中的地位之重要,以及被人们所认知之广泛。门面堂皇的羊肉泡馍店,主要是两家招牌,老孙家羊肉泡馍和老米家羊肉泡馍,金匾黑字,每个字都有几十公分大小,但仔细看了,这老什么家之中也是有些奥妙的,比如有的打着百年老米家,有的打着正宗老孙家,还有真正老孙家,等等,让我不禁想起苏州和无锡曾经有过的熟肉店陆稿荐,不也有老陆稿荐,真正陆稿荐,正宗陆稿荐等各种招牌吗?大概是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品牌理念,到后来跟风者众多,或者是家族各支分割使用了品牌,这后果很严重,会让人分不清真假。

延波领我们去了与回民街相交的西羊市街,从街头差不多走到街尾,有一家老米家羊肉泡馍。这家铺子明显没有前面看到的几家老米家羊肉泡馍热闹,但它的匾额上有几个小字:正宗的。延波说,这是他从前来吃过的一家,觉得风味很地道。

夜空里淅淅沥沥的下着雨,我们坐在老米家的廊檐下,一小块一小块的剥着馍,把掰碎的馍放到大碗里。现在许多羊肉泡馍店已经采用机械切馍了,而这家店还采用让客人自己掰馍的方式,大概也算保留一种地道传统风味吧,但延波的弟弟延浪却悄悄跟我说,这是店里偷懒节省人工。

懂行的人说,羊肉泡馍的馍,要掰的细碎才好吃。我是外行不会掰,延浪是懒得细掰,结果我们掰好的馍端给了厨房,厨师冲我们笑笑,就挥手让我们去等着了。好奇的是,我们两碗馍端进去晚,端出来却比别人早。我沾沾自喜的开吃了,延浪却告诉我,我们这两碗被简化了加工,羊肉泡馍的馍是必须先用羊汤煮一下的,煮到馍软,汤里微微起稠,然后才加入粉丝、羊肉和其他调香佐料。而我们因为馍掰得大了,厨师就不煮了,给我们冲成清汤。不过,我觉得滋味还算不错,只是量有点多了,因为每份两个馍,我把两个馍都掰在里面了。

濛濛夜雨之中,我们坐车返回曲江池畔的酒店,顺道浏览这座十三朝古都的夜景,途径大汉未央宫旧址,忽然想起了汉武帝,以及他最喜欢的那位骠骑大将军霍去病。18岁的霍去病曾率领800骠骑兵,突袭匈奴主力,斩杀2000多敌军。我想,长途奔袭大获全胜的那夜,骠骑兵们一定在篝火下用大锅煮了羊肉,掰碎挂在马背上的干粮——馍,大口地痛饮着美酒,大口的吞咽着肥美的羊肉泡馍,而那羊肉泡馍,一定比如今成为小吃的那种更加粗犷,更加多肉,更加肥美,更耐咬劲,更加令人热血沸腾……

欲知陕北小吃之旅还遇到什么难忘美味,请待下篇。

吴歌,文化学者,品牌战略学者,资深媒体人,副教授。有《古今多少事》《企业文化ABC》等著作。写过“江南望族”、“吴说餐饮等专栏”。

临颍美食探访:新区步行街有家肉夹馍,7元一个,肉烂馍脆

本地资讯创作者

临颍新城区四环和五环之间,有条步行街,刚刚建成的时候,由于人气不旺,这条街基本上都是各种培训机构,后来,随着人流量的增多,慢慢的就有人在这里开饭店了。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尝尝一家肉夹馍店。

这家店的名字叫做老潼关肉夹馍,还是一个加盟店,不过,进店之后,里面除了肉夹馍,基本上啥都有。

除了陕西的米皮、凉皮、擀面皮,还有馄饨、热干面、米线、麻辣烫等等。

店里人气还算可以。

价格嘛,在临颍来说,还算适中。

这是用来夹肉的饼,皮是酥皮的,很脆香很好吃,肉香而不腻,肥瘦肉夹馍7元一个,真心不贵呀。

这是小编点的热干面,临颍本地的做法,里面有菠菜,还放了花生米和萝卜丁。

如果想品尝一下陕西的小吃,来这里保管没错的哦。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5020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