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太和古洞

AAA级旅游景区

太和古洞

太和古洞风景旅游区位于清新县城北郊的花尖山,旧107国道旁,距县城仅2公里,离市区约5公里,南距广州市70公里。是清远市五条旅游热线——清新自然生态旅游热线中的主要景点之一。太和古洞始建于清代咸丰四年(即1854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是道教圣地。景区内险峰如削,挺拔摩天;林壑幽深,飞瀑悬崖;石刻棋布,曲涧争流。嵌在山门上的“太和古洞”四个大字,就是清代光绪年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榜眼,清远人氏朱汝珍所题。

清新太和洞风景区位于花尖山右,距市区约5公里,南距广州70公里,属于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是珠三角重要的度假胜地。太和洞,土名太和坑,前临北江,后靠莲峰,山脉绵亘数十里,气势巍峨,景象万千。其间险峰如削,挺拔摩天,林壑幽深,飞瀑悬空,崖刻棋布,曲涧争流。屏峰叠嶂,万顷碧翠染就人间阆苑,千里锦霞织出世上蓬莱,是休闲渡假的世外桃源。

太和洞建于清咸丰四年(公元1856年),原属道教宗教活动场所,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这里有历史悠久的灵山古观:太和宝殿,桃源仙馆、玉皇殿、观音阁、福德祠、钟鼓楼等。殿内供奉玉皇大帝以及“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帝”(玄武帝君、文昌帝君、关圣帝君)、“三师”(吕纯阳祖师、王重阳祖师、丘处机祖师)等十多尊神像。嵌在山门上丰姿圆润的“太和古洞”四个大字,是清末光绪甲辰恩科考试,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榜眼,清远人氏朱汝珍所题。太和古洞历百多年风雨,几度盛衰。1992年,经当地政府及香港同胞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资助下,使百年洞府得以重见风采。景区内集食、住、玩、购于一体,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古洞百年沧桑,如今旧貌新颜,以其优美的山水环境和独有的古洞、幽谷、奇石、崖刻等洞观文化,让游客度过一段轻松愉快的好时光。如今,太和古洞长年香火鼎盛,游人如鲫,或寻幽探胜,或虔参慕谒,络绎不绝,蜚声海外。

洞址山脚是一片开阔地,地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石块,这一景称作“黄巢点兵”。山脚下的天然山水泳场,面积达5000平方米,清泉泻瀑,凉气渗人。30米长高空水上双滑道,让你滑出夏日的热情。而4000平方米的绿化草地,让你在青山绿水间舒展情怀,仰望蓝天白云,呼吸清新空气,品味山泉甘露,真正体验一份都市红尘之外的休闲写意。

沿山路直上,可见一条蜿蜒曲折的大溪流,通过高低不平的石坡、石块,形成数十处瀑布和大小水潭,水清见底,清凉透心,终年不涸,构成了幽壑诱人的“武陵胜境”、“玉溪叠翠”等独特的山水景观。

山上景色秀丽,层峦拥抱,带水回环,古木参天,奇花异草,泉水潺潺,怪石嶙峋,有多处奇形怪状的石景,如跨坐在大坑底下的“出山蟾蜍入山猪”、蹲立在石壁上的“石鹰”、“五老归洞”、“老人观月”、“子母狮”、“猛虎下山”,藏在路边矮树丛中呈五彩金光的“观音被”、横卧在山颠之上的“石仙高卧”及“石仙桃”、“石莲花”、“石鹦鹉”等。一百多年来,风景优美的太和洞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为其吟诗作赋,题字刻石,留下无数珍贵的墨宝。如“洞天一品”、“护世名山”、“武陵奚”、“欲涤无尘”等等。这些丰富的石刻,不但使景区充满诗情画意,而且令太和古洞充满灵性,魅力倍增,并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考古研究、旅游观赏价值。

欧陆式烧烤园:是清远市最大的烧烤城。占地过万平方米,集烧烤、餐饮、别墅住宿��钓鱼娱乐于一体的大型郊野公园,是追求浪漫情调,享受家庭、同事、朋友聚会的休闲写意天地。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给自己一点时间,三五知己,结伴同游,到太和古洞欧陆园去,篝火野炊,返朴归真,享受一份休闲憩息,轻松自在的情怀。

青少年体能锻炼基地,一项新兴的体能锻炼运动,清远市唯一的大型攀爬运动项目,基地内设有“零的突破”、“一往无前”、“二手擎天”……“横空飞渡”等12项运动项目,全部采用木柱作桩,护栏、吊木、攀爬、织网采用麻绳绑扎编织而成。在这里,锻炼你的体能,发挥你的技艺,表现你的才智。

景区内还配有中心广场歌舞表演台、露天吧、篝火野炊,垂钓区、儿童游乐园、园林式别墅松石山庄、榕苑餐厅、旅游购物商场、足底按摩路、四千平方米的休闲观赏草场等,令你开心渡过美妙的假日!

地址: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太和古洞旅游风景区

类型:洞穴山瀑布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763-5810647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

清远太和古洞成人票(不含泳池)15元

阜阳现存的这些古建筑,其中这座古建筑太和人都去过……

阜阳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今天,

小编带你细数一下阜阳的古建筑,

去感受历史,了解身边的文化!

奎星楼

位于阜阳市老城东南城墙交结处,又称拐角楼。据传晴日登楼可望霍山,故旧县志又称“望霍楼”,俗称“三篷塔”。原为明万历二年(1574年)知州赵世相扩建南城所建敌楼。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1980年,阜阳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奎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古籍上还讲“奎”主文章,因为它十六颗星排列后如果用单线连接,弯弯曲曲就象征文字一样。所以,历代文人都崇敬奎星。称其为“奎星楼”,也就是祈求本地文风昌盛,多出人才。

奎星楼为全砖结构,三层六边形,通高9.93米,叠涩出檐,起脊翘角,结顶饰铁制舞凤,六角制铜制响铃(1981年重修时改铁制铃)。凤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有瑞应,故顶饰具有传统文化性质。奎星楼三层均室,但互不贯通。一层朝南开一半圆形券门,二层一门四圆形券窗,三层南门楣额为“奎壁联辉”。

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阜阳中心干道颍州路文峰公园内(文峰公园因此得名)。《颍州志》载:原城东南有奎星楼一座,因为不高,文星不太显露,阜阳文人不多,即建文峰塔,使文星显露,多出文人。文峰塔位于旧城东南,属堪舆学所云“巽方”,故建塔镇之,按儒学家说法,“巽”为文章之府,塔有卓笔之形,故称文峰塔。康熙三十五年(1696)建塔,1998年被列为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为砖结构,8角7层,通高31.8米,底层直径6.83米,周长22.91米。一、三、五、七层四面有4券形门,二、四、六层南、西、东三面各有1门。塔为密檐楼阁式,每层叠涩出檐,有仿木结构砖雕斗拱承托。顶部起脊桃角,3叠珠式宝刹由铁制5叉杆贯穿攒尖,全塔造型质朴典雅。

太和文庙

太和文庙位于太和县城关镇,历史可以追溯到元大德八年(1304年)。为纪念圣人孔子,朝廷在民间读书风气浓郁的太和设置文庙,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后毁于战火,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明清两代,学童首先得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方算正式学生。

现存建筑仍保存元代建筑风格。大成殿为砖木结构,座北向南,单檐歇山顶,底部是约高0.8米的方形台基,殿平面为长方形,面阔5间,进深4间,建筑面积214平方米。其木结构采用梁架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式样,体现了南、北方建筑风格相融合的特点。整个大殿使用了26根立柱,柱下用石础。门额上涂丹朱,梁枋有彩绘,虽大部分已剥落,仍可窥见该建筑昔日风采。

葛大桥

葛大桥位于颍泉区闻集镇南500米处,南北横跨柳河上。

该桥始建于明代初期,原为3孔,清咸丰年间在桥北端续建1孔,成为4孔。桥面长35米,宽5米,桥面高出水面约15米。桥为砖石结构,桥基下有排列密集的木质地桩。

桥身主孔东面的砖壁上,自然生出一株柏树,柏树从根部水平横卧伸出,然后向上拔起一枝,兀然挺立,为葛大桥平添几分风姿。因“柏”与“百”谐音,当地群众称此桥为“一柏(百)担(单)三孔。

几百年来,古桥一直是柳河两岸的交通枢纽,重达30吨的拉煤车从此通过也安然无恙。直到1983年,在古桥下游百米处新建了公路桥,古桥才得以“减负”。

会老堂

会老堂始建于北宋,位于国家AAAA级景区阜阳生态乐园之内,是景区核心历史文化景观,为阜阳市唯一保存完好的欧阳修故居。

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欧阳修自扬州移知颍州。在颍期间,欧阳修对颍州西湖情有独钟,写下许多赞美西湖四时佳景的词章。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观文殿学士致仕,退居颍州,寓西湖六一堂。翌年四月,前副相赵概以八十高龄自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来访欧阳公。知州吕公著在六一堂西侧专建此堂以作接待。欧、赵、吕会于此堂,饮酒,赋诗,故名“会老堂”。欧阳公即席赋诗,诗中抒发了他与赵概莫逆之谊和对赵概不远千里寻访的感激之情,内有“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等句。次年,欧阳修便终老于西湖居所。

后来,苏轼知颍,来到会老堂,感慨赋诗曰:“三朝出处共雍容,岁晚交情见二公。乘兴不辞千里远,於怀还许一樽同。”

现会老堂为颍泉区人民政府于2005年9月在原址、按原貌、用原材料恢复整修,砖木结构,明三暗五开间,梁枋雕刻精美,构图古朴美观,采用柱石斗拱承托,棂门花窗相衬,堂内两月门,题额为砖雕“景贤”、“尚友”四字,堂内立有欧阳修石刻画像,碑上清乾隆皇帝题诗和晁悦之、李叔端题字。院内有苏轼的“和欧阳少师的会老堂次韵” 碑刻等历代即兴题诗碑刻多块,以及欧阳修与赵概相会的铜雕塑像。

会老堂是我省乃至中国文化历史上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是阜阳历史文化遗产核心与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在此可以感念欧苏风情、感悟阜阳历史文化的恢弘灿烂。

管鲍祠

位于颍上县城北郊。原名管子祠,为纪念春秋政治家齐国贤相管仲的专祠。明万历六年(1578年),县令屠隆重建,增祀鲍叔牙始改今名。

管鲍祠迄今几经兴废。明末毁于战乱;崇祯十二年(1639年),学谕汪廷宏修建。清嘉庆年间毁于大火。道光六年(1826年),万如陵重修。咸丰年间又毁于兵火。民国22年(1933年),县长张鼎泉募资重建。

管鲍祠南临大寺塘,沿塘一堤为知县倪焕奎所筑。祠东有“九合桥”,取管仲力辅齐恒公“九合诸侯”之意;祠西有“四维桥”,出自“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祠旁有管仲衣冠冢墩,前立2碑。一书“管仲父墓”,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钦差整饬颍州等处兵备河南按察司副使杨芳立;一书“呜呼大政治家管仲之墓”,为民国15年(1926年)县知事倪焕奎立。

现存管鲍祠有厅堂5间,砖瓦结构,雕梁画栋,巍然壮观。堂中塑有管、鲍全身立像。明柱上书两幅对联:相齐桓公一匡天下,交鲍叔牙万古高风;佐霸笔开新政局,分金饶见故人情。

1982年,颍上县人民政府公布管鲍祠为颍上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黄古庙

传言太昊伏羲曾在大黄镇黄龙坡处建陪都,后太昊伏羲头颅葬于此。1993年《界首县志》记载,相传大黄庙始建于唐,元代重修,后有碑记,今已不存。据现存中殿大梁上文字记载,上一次重修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闰四月初二。参加这次重修的总会首李符时,主持僧源绪。现存中殿3间、娃娃殿3间,建于台基之上,柱础粗大,柱上加梁枋,斗拱,庙顶覆盖五色琉璃瓦,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传说,早在远古时期,太昊伏羲曾在大黄镇黄龙坡处建陪都,后太昊伏羲头颅葬于此。今日,乡人已不见大黄庙全貌,只知旧时其十分壮观。《界首县志》记载,相传原庙规模宏大,分东西中三院,前中后3门……面积可达3000平方米、占地480亩。但今日大黄庙,仅占地40余亩,庙宇数间,为乡人集资100万维修并扩建。据说解放后,古庙被改为小学,小学直至1998年方迁走。文革期间,古庙被破坏严重,庙里仅存三间玉皇殿为古迹,依旧青砖筑墙,五色琉璃为瓦。直至1998年,大黄庙才得以重修扩建,但与最盛时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资福寺

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扩建于熙宁年间(1068—1077)。明万历,清康熙、乾隆、道光等均进行过重修。因规模宏大,民间俗称之“大寺”。现存前、中、后三进院落,南北长117米,东西宽51米,面积5967平方米。有房屋70间,其中有大殿、藏经楼、山门等。大殿面阔5间,通长20.7米,进深3间,跨度10.9米整个建筑具有宋代风格。是安徽淮北地区保存比较完整、时代较早的寺庙建筑。

据清代道光年间《阜阳县志》记载:“颍州资福寺,旧为宋代修颙禅师遗刹”。该寺始建于宋仁宗嘉祐时期(公元1056——1063年),扩建于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是阜阳现存最大、最古老古建筑之一。

历史上的资福寺是一个古建筑群,东西宽80米,南北长117米,占地14亩,加上护院、沟塘,不下20亩。寺内佛像众多。几百年来,由于香火旺盛,绵延不绝,人们干脆简称“大寺”,称呼寺院前的街道为“大寺街”。大寺街因资福寺而得名。多年前的大寺街并不喧闹,它是老人眼中的桃花源,阜阳旧景“七十二连桥”、“大寺烟柳”就在这里。大寺街从清幽到喧闹的过程,也是资福寺从幽古到破败再到重建的过程。

程文炳宅院

据阜阳县志记载,程文炳(1834-1910年)为清末爱国将领,颍州柳沟屯(今颍东区枣庄镇童庄村后海子村)人。从军60多年,因战功卓著,官累至九江镇总兵、湖北提督、福建提督、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治军严明,却不滥杀无辜。他身居高位,情系家乡,曾多次解囊赈济邻里,为故乡百姓做过不少益事,在阜阳甚至安徽近代历史上都有一定地位。

程文炳宅院是程文炳的私人住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历经12年完工。距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整个宅院占地6700平方米,砖木结构,三院进落,为典型的徽派建筑。

它是阜阳市乃至淮北地区目前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晚清时期最大的一处官吏私宅古建筑群,2004年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运河桥

在阜南许堂乡运河村,明代建砖石拱桥。至今仍然成为百姓通行的交通要道。此桥始建于明代以前,桥呈拱形砖石结构,南北横跨运河,长60余米,高7米,是通往大别山的必经之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此桥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南下,曾从此桥经过。桥东原有一座庙,桥原系9孔,现存7孔。该桥是我省淮北地区保存较好的一座古代大型拱形砖石桥。

藏公馆

1985年,界首县人民政府将臧家公馆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列入界首市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臧公馆位于界首市城关新华街中段,原主人是臧致平(1869-1944年)。清末民初军阀混战时期,臧致平凭借臂力过人,作战勇敢,升至福建建国军第三军军长,以厦门为中心,占据金门、同安、海澄、尤溪和长泰等十多个县。他积极响应孙中山的主张,追求进步,却遭到孙传芳、林虎和王永泉等反动军阀的多面围攻。失败后,他退隐江苏常州市。抗战时期,臧致平不畏强暴,严辞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表现出应有的民族气节和民族大义。臧家公馆是臧致平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在家乡建造的府邸,现保存比较完整,包括大门楼、二门楼及西院墙外的房屋,共计30多间,均高大宽敞、庄重质朴、简洁浑厚,具有典型的民国建筑风格。

这些古建筑你知道几个?

还有哪些?

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来源:阜阳发布

编辑:无言

18655851010

太和县双庙镇出土清代“孺人”古墓

据太和县文物管理所人员介绍,孺人,古代称大夫的妻子,明清时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封孺人,也通用为妇人的尊称。40多年前,这块墓碑刚被发现时,碑体基本完好,只是下方有一条裂痕。目前,这块墓碑已经断成三块,其中一块是近日被村民犁断的。

近日,太和县双庙镇出土一块清代墓碑和一座古墓,目前可以确定墓主人为女性,但身份有待进一步确认。

太和县双庙镇陈林村委会吕楼自然村一位农民进行土地深耕时,挖出一块墓碑,“碑体陈旧,一看就是有年代的古物。”

村民吕老汉介绍,40多年前当地推广水稻种植,建设水渠和稻田的过程中,就有村民发现这块墓碑深埋在稻田里。

当地还有一个充满迷信色彩的传说:这块墓碑不能动,一旦墓碑竖直了,村里便会有女性上吊自杀。因此,这块墓碑又被埋藏了40多年。

40多年前,这块墓碑刚被发现时,碑体基本完好,只是下方有一条裂痕。目前,这块墓碑已经断成三块,其中一块是近日被村民犁断的。

碑体上铭文清晰可见,上写“皇清吕太公监助刘孺人之墓”。墓碑刻于清朝甲子年,距今大约260年。

据太和县文物管理所人员介绍,孺人,古代称大夫的妻子,明清时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封孺人,也通用为妇人的尊称。

工作人员发现,古墓内的棺木已经腐朽,墓室填满泥土,只发现部分遗骨和一枚顶针。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墓主人是一名女性,但身份有待进一步确认。

同时,工作人员发现,墓碑下方有榫头,因此推测建造墓碑时应该还有一块碑座,但碑座还没有被发现。(颍州晚报)

来源:http://ah.ifeng.com/a/20171213/6223973_0.shtml

穿越昆明富民V型太华,探秘红谷绝境,古藤飞瀑洞中有洞犹如仙境

深秋周末,户外徒步群相约穿越V型太华,探秘红谷绝境。V型太华是款庄十景之首,五华峰与鹰嘴峰之间形成了V字形,故称V形太华。在五华峰与鹰嘴峰悬崖峭壁下有一个过水洞,一条地下暗河从洞中缓缓流出,随后拾级而下变成飞瀑。过水洞由水旱两洞互通组成,洞中有洞,洞内布满石钟乳,上坚下垂,千姿百态,成象成柱。洞外山清水秀,云腾雾绕,布满古藤飞瀑,四野花香,犹如人间仙境,吸引远近游人。红谷绝境位于马过河大峡谷,马过河流经此处冲出了很陡峭的峡谷,长达十余公里。两岸高山,直冲云天,就如一把把竖直的利剑,将天分开。峡谷上方有一座很著名的马过河大桥连通了两岸。

【徒步线路】富民县款庄轿子山旅游专线——白龙寺——双龙村——接天茭园——V型太华——红谷绝境——过水洞——稗子田村——李子沟村——沙滩。

【难度级别】全程徒步27公里;最低海拔1650米,最高海拔2505米,累计海拔爬升至少2000米。

【集合地点】昆明市地铁3号线拓东体育馆站A出口处。

【出发时间】2019年10月19日(本周六)8:10准时出发。

【交通工具】到达集合点:拓东体育馆站到达或经由的公交车较多,昆明市区基本都可以到达;地铁3#线也可到达。拓东体育馆站到徒步地点:租1辆中巴车往返,每人55元(驴友们现场AA)。

【人员情况]活动共计26人参加徒步,其中男10人,其它为女的。

【装备情况】自带午饭,在野外用餐;带2升以上的饮用水;穿登山鞋、速干衣裤,带登山杖,带雨具;带防晒照明用品、自用应急药品等。

【风景指数】AAAA。

【危险指数】★★★★。

集合清点人数后出发,9:30到达徒步出发点款庄轿子山旅游专线与白龙寺道路交叉处。原计划徒步出发点中巴车到不了,临时调整的。这次在租车方面存在一定经验教训,驾驶员对徒步租车特点不熟悉,在配合方面就存在问题,特别是这辆车还是纯充电车,据司机讲只能跑200公里以内,这就很难适应应付接送地点的复杂路况,使徒步满意程度大大降低。在今后租车时应吸取教训,杜绝这一问题。

款庄乡位于富民县城东北部,南距省城昆明60公里,西距富民县城59公里,海拔1650米,全年无霜期245天,四季不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1935年、1936年,红军长征两次经过款庄,在马街社区居委会沈家村留下宣传标语,至今保留。1949年6月,滇黔桂���纵三支队在款庄成立了太华乡解放委员会,并以款庄作为根据地开展革命活动,为云南解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款庄号称有八景,而我们今天就要深度观赏其中五景:V型太华、白龙寺、接天茭园、过水洞、红谷绝境。

款庄白龙寺位于富民县款庄镇马街集镇南面瑞松山麓。这座寺建于清康熙时期,道光二年重修,占地六千多平方,由月牙池、照壁、山门、中殿、大殿等建筑组成。大殿保存着清中期风貌,彩绘和壁画精美,楹联众多,最著名的是八仙诗联;木构件雕刻精美,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另外,该寺内及周围树龄200多年的古树较多,其中以黄香木树居多。

过水洞位于款庄东南部。传说过水洞里住着条恶龙,附近的村民每年要选出一对童男童女进贡给这条恶龙,否则恶龙便会出来作乱。有神仙路过款庄,看到了这一幕,准备搬一块类似棺材的巨石把洞门封印住,不料在途径鲁岔库的时候,被一个村民学鸡叫声,吓的把石棺留在了那里,人们商量了一下,为了镇压住这条恶龙,便在过水洞门口塑了这位神仙的泥像,从此这条恶龙便被关在了洞中。平时,常有当地民众敬献香火,祈求平安。其实这过水洞为接近山顶的一处天然溶洞,常年有泉水流出。其洞应该较深,我们时间紧,照明设备也不足,故没有深入探究,待以后有机会再来探索。过水洞外面雕刻或塑了很多佛教、道教神像,大都是在岩石内开凿出来的神龛。

这一次户外徒步走山,也许不仅仅是走山那么简单。我们翻越了4座山,穿越了8道绝望坡。翻越第二座山,其实就是沿山间峡谷朔流而上。由于高差大,也就导致山势非常陡峭,溪流非常湍急,这就照旧了无数的瀑布。这些瀑布形态各异,非常动人心弦。没有细数到底有多少道瀑布,感觉一路就是瀑布连着瀑布,最少有几十道瀑布,简直就是瀑布博物馆。

顺着溪流的这一段路,也就3公里多一点,但我们却攀爬了4个多小时。基本是没有路,多处地段体会到了徒手攀岩的乐趣。很多地段要从树木的缝隙中挤过去,感觉很刺激。不过,这一段路危险性非常大,很有挑战性,虽然安全通过了,但很多人过候感觉非常后怕。而这一段路也让我们总结了很多经验,在今后的户外徒步过程中,应充分提前做好、做细攻略,准备充分,把危险降到最低。牵头的人必须把好参加人员的素质关,年龄偏大、弱驴应杜绝参与。

在最后的一段行程中,应当是在山巅进行得了。连续穿越了8道绝望坡,驴友们都累成了狗,不过风景很美,空气非常清新,边走边欣赏风景,走累时坐在厚厚的草地上休息,看蓝天白云,很是享受的。吹着徐徐的凉风,身心都得到了放松。不过看着西下的夕阳,大家又只能抓紧赶路,都怕摸黑爬山。

紧赶慢赶,在18:50时,赶到了终点。联系包车司机,司机认为车开不到徒步的终点,而包车据我们还有10多公里呀。我们只有沿乡村道路在继续前行。由于天黑了,这段路有没有做攻略,我们迷路了。在20:30时,看到路边有一小间房,是检查拉矿车的人住的。我们请求这位看守人员帮我忙联系车辆摆渡到我们的包车处,22:20终于到达。这次徒步之旅风景很美,很刺激。我们也吸取了很多经验教训,为以后平安地进行户外徒步活动提供借鉴。请继续关注,后续将分享更精彩的户外活动内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658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