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

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是上海市第一家综合性区级陈列馆,以陈列展示革命史料为主,并负责收集研究闸北地方革命史料和管理闸北地方文物及革命遗迹。陈列馆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展示面积约670平方米,分为中心展区、分中心展区及一个多功能厅。中心展区主题是“永恒丰碑、党史辉煌”,主要展示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后,中央局机关由广州迁往闸北“三曾里”办公史料;分中心展区主题是“永恒记忆、红色闸北”,主要展示中共在闸北领导与开展的一系列革命斗争史料。馆内共展有历史资料图片500多张、复制展品90多件。展馆采用了动态场景再现与缩微模型、电子翻书、动态地图、电子手掌投影等新颖表现手段。

地址:浙江北路118号

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

邮编:200085

电话:33010987、33010988

传真:33010987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上午9:00~11:15(11:00停止入场) 下午13:00~16:15(16:00停止入场);周一休馆;节假日正常开放

公共交通:轨道交通8号线曲阜路站、14、15、46、108、518、916、58

畅学党史|走近全新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了解背后的历史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广东交通”开设“畅学党史”栏目,带大家打卡党史干货,共同感悟党的光辉奋斗历程,领略党的百年风华。

@广东交通人,让我们一起学党史,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齐心协力推进我省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趁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在近日全新亮相,今天我们一起探访新馆,一起打卡学习中共三大的历史。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6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次会议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国国情和革命任务,确定以国民革命运动为党的中心工作,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为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共三大在党史上的8个首次

首次修订党的章程;

首次制定《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

首次制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

通过党史上第一部《农民问题决议案》;

首次在党代会闭幕式上唱《国际歌》,这项传统延续至今;

中共三大是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唯一一次共同出席的党代会;

是李大钊唯一一次参加过的党代会;

毛泽东第一次进入中央领导核心层。

6月20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竣工开馆,作为重要的红色文化地标和深具标识性的城市文化符号,更详实完整、鲜明生动地展示中共三大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

陈列馆设计

巧妙融入党徽镰刀和锤头元素

陈列馆的改扩建设计巧妙融入党徽镰刀和锤头元素,抽象展现新旧建筑体量,而榫卯结构的交织形式,表达了榫卯共握、工农同心的设计理念。

设计上立面材料上采用大量红砖垒砌的方式,与周边新河浦建筑的基调协调一致的同时,拟喻在中共三大召开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力量,万众一心。

陈列馆展览分四大部分叙述故事

陈列馆改陈后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2021年入选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推介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名单。

中共三大历史陈列馆序厅

展览以中共三大会议的发展为线索,以专题组合的叙事方法,分为四部分,叙述中共三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会议过程与成果、会议影响与贡献、代表理想的升华,体现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感悟革命信仰的力量。

中共三大九天会程

全新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还留下了哪些精彩的历史瞬间?一起来了解一下~

统一全党思想,促成国共合作

中共三大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后,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对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和任务达成共识,确定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决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这是中共三大的重大历史功绩。

历史的坐标,制胜的法宝

在中共三大会址遗址广场,横卧着一座刻有“全中国国民革命者联合起来!”的石碑,显得庄严肃穆。

这是1923年8月中共中央在广州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之主张》提出的口号,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推动国民革命、结束军阀统治的鲜明主张。

国共合作后,以广州为中心,汇聚了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革命力量,形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虽然大革命最终失败,但理想的信念、革命的薪火仍在代代传承,激励着我们奋进前行。

“中共三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会议,可以用‘历史的坐标、制胜的法宝’来概括其地位。”在广东省中共党史学会原副会长黄振位教授看来,中共三大是党历史发展中一个很光辉的坐标,同时,中共三大确立的革命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一起,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这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也是贯穿中共三大的一条主线。

虽然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失败的经历中,获得极为深刻的经验教训,在革命烈火中继续经受考验,领导中国革命走上新的复兴之路。

感受红色历史,走进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

说到和平你能想到什么呢?

是那些风格各异的小洋楼?

还是那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人物?

但在那段风起云涌的岁月里

自然也少不了一抹红色的印记

今天就走进 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

学习革命年代的

那一段让人心潮澎湃的革命历史吧

简介

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坐落于天津市和平区黑龙江路隆泰里19号,该房建于1915年,为里巷式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是中共中央北方局1936年3月至1937年2月在津的办公驻地,也是刘少奇同志任北方局书记期间曾居住过的地方。

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是党的重要的革命历史遗迹,1982年市政府将该旧址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天津市政府拨专款对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进行了全面修缮和复原,辟建为“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于2005年9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落成后的纪念馆主要包括以照片、资料为主的图片陈列和以场景实物为主的复原陈列两部分,通过丰富的史料,真实反映了从1924年12月北方局建立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北方局撤销,在党领导下北方局带领人民群众开展艰苦卓绝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特别是生动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当年来津主持北方局工作,发展壮大北方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革命场景。

序厅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适应不同地区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先后在全国设立了十几个中央地方局。序厅展厅两侧的照片正是当年中共中央长江局、南京局、南方局的旧址照片。

序厅中间的图画寓意非常深刻,地图最上端有一座宝塔,它象征着革命圣地延安,地图下面有代表天津的解放桥和海河,中间中国地图呈现红色区域就是当年中共中央北方局所管辖的范围,它寓意着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以天津、北京为中心,带领北方革命组织浴血奋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掀起了北方大革命的高潮,壮大了北方党组织的力量,推动了华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开创了全国第一块抗日根据地。

惠兴德成衣局旧居复原陈列厅

该展厅对惠兴德成衣局进行了实景复原,20世纪30年代初,主人王惠在隆泰里19号开设了一间裁缝部,取名“惠兴德成衣局”,专门制作中式服装。

1936年春天,刘少奇同志受党中央的委派来到天津,担任北方局书记,少奇同志抵津后,就以南开大学“周教授”的身份居住在惠兴德成衣局楼上,在这里主持北方局的工作。

第一展厅

这一部分主要展现了从1924年中共中央北方局首次建立到1935年间,随着革命形势曲折艰难的发展,历经3次建立3次撤销的过程。

该展厅详细介绍了自1924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北方局第一次在北京成立,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北方区委组织遭到严重的破坏,李大钊等20多位革命骨干惨遭反动军阀的杀害。同年5月,中央常委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顺直省委代替北方区委,继续领导北方党的中心工作。再至1927年10月至11月,在北方局和顺直省委的共同领导下,河北省玉田县农民举行了农民暴动,虽然暴动失败,但在冀东地区撒下了革命火种的历史。

1927年11月11日,中央决定撤销北方局,顺直省委继续领导北方党的工作。1928年3月和6月,刘少奇和陈谭秋先后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来津,指导顺直省委的工作,整顿北方的党组织。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1935年,建立了以河北省委为基础的中共中央北方局时任河北省委书记高文华出任北方局书记。1935年,在北方局和河北省委领导下,北平各校学生数千人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对帝国主义,史称“一二九”运动。为了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运动,天津10余所学校5000多名学生,也举行游行,随后与北平学生一起南下深入民间宣传救国。共同掀起全国抗日救国的新高潮。

第二展厅

1936年春,为了贯彻瓦窑堡会议精神,中央派刘少奇到天津主持北方局的工作。少奇同志抵津后,改组了北方局,刘少奇任书记,彭真为组织部长,结束了之前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局面。

1937年2月下旬,刘少奇率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机关迁至北平。1937年4月刘少奇回到延安,8月离开延安到达太原,重新组建中共中央北方局,继续领导北方地区抗日斗争。

第三展厅

第三展厅还原了当时刘少奇曾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刘少奇严格按照中央的规定,生活上极为简朴。并且在这里从容领导北方人民开展了一系列的抗日救亡运动,树立了党在白区的工作典范。

1938年4月21日,毛泽东、刘少奇等人发出了在河北、山东开展游击战的指示。1940年3月5日,八路军129师在河北磁县等地区开展了反击国民党顽固派朱怀冰部作战,并取得胜利,粉碎了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1943年10月6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北方局与太行分局合并,撤销北方局,邓小平任北方局代理书记。1945年8月在北方局的部署下,八路军解放了张家口和山海关。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北方局,至此中共中央北方局完成了历史使命,这个充满了艰辛、热血的地方也随着战争的落幕归于平静。

如今的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

早已告别了风起云涌

如今的它

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这里丰富着海河沿岸的文化内涵

为各位游客重温那段历史

地址:和平区黑龙江路(与滨江道交口)隆泰里19号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8:30-5:00 周六日休息

编辑整理|陈诗琦

资料来源|乐游天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告知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三栋楼 好多人没弄清哪一栋才是机关旧址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地处汉口胜利街与黎黄陂路交界处,由三栋老房子组成。自2016年“十一”建成开馆后,去参观过几次,但一直都没搞清楚三座老建筑的历史,也没弄清哪一栋才是当年中共中央机关在武汉的旧址。(图文/胡士明)

1926年底至1927年夏,可谓武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高光时刻。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大革命中心移师武汉,1927年4月,中共中央机关完成由上海到武汉的迁移,武汉成为新中国成立前全国为数不多的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之一。

2013年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4年武汉市启动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筹建,建设规划及展陈方案是将中共中央机关旧址旧址和临近的唐生智公馆、怡和洋行公寓等三栋老房子一并进行修复和布展。这样就形成三栋老建筑连为一个整体的“旧址纪念馆”格局。所以,好多人(当然也包括本人在内)也没注意三栋楼的区别,有的大媒体发文配图也出现错误。

现在才搞清楚,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位于汉口胜利街165-169号(原四民街61、62号),为三座楼中间的那座三层红砖洋房,临街有两个门。当时中共中央秘书厅就设在这里,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开会和秘书厅办公的地方。

机关旧址楼现在为复原陈列展,一楼为1927年中共中央机关警卫人员办公室等;二楼三楼为中共中央常委会会议室等房间和陈独秀、彭述之、蔡和森、王若飞等人的办公室、卧室以及中共中央秘书厅文书、财务等办公室。在旧址右侧通道复制陈列着陈独秀用过的小轿车。

进入纪念馆大门,看到的是唐生智公馆旧址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题展《中共中央在武汉》设在这栋楼内。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右边,是原怡和洋行公寓(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现在是纪念馆的临时展厅和纪念馆办公用地。

再看看下面这张图,就比较清楚了——左边进大门,参观《中共中央在武汉》主题展,再进入旧址参观旧址复原陈列,之后在楼道中间可以见到复制的陈独秀坐过的汽车,然后进入临展馆参观。

(网络图)

(网络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254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