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

AA级旅游景区

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

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52年,陈列面积1500平米,以藏品丰富、精品荟萃、特色鲜明享誉中外。博物馆分科普厅和恐龙厅。科普厅设有奇石展区、宝玉石展区、古生物展区及地学科普知识展区。恐龙厅展有多具巨型恐龙骨架化石及珍贵的恐龙蛋、恐龙脚印化石等。为了充分地发挥高校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1998年吉林大学博物馆面向社会开放。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在地学科研及科普教育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综合实力已跻身我国高校博物馆和吉林省博物馆的前列。是我国乃至亚洲著名的地质博物馆之一。建馆以来,共接待国内外观众数十万人,朱德、董必武、邓小平、李富春等党和国家老一辈领导人都曾来馆视察。

博物馆集“科研、教学和科普”于一体,岩矿化石标本门类齐全、文物及考古标本典藏丰富,有关的地学与考古学资料积累也相当雄厚。馆内拥有采自全国各地及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品两万余件,其中不乏东北地区最完整的鸭嘴龙化石——嘉荫卡龙、吉林省出土的第一具恐龙化石骨架——长春龙、商代的甲骨和青铜器、南宋岳飞印等传世珍品。博物馆建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微体古生物化石修复实验室,化石修护水平处于国内领先。作为依托高校建设的专业性场馆,博物馆的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相当频繁,尤其近年来开展的“吉林中部白垩纪脊椎动物群”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吉林大学博物馆博物馆还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先进集体”及“国家AA级旅游景点”,是面向社会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

为了充分地发挥高校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1998年吉林大学博物馆面向社会开放,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1999年,博物馆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同年被中国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2年博物馆被科技部、中宣部和中国科协联合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建馆数十年来,博物馆一直遵循“科研、教学、科普”并重的方针,除了完成藏品的征集、研究和展示工作之外,还承担了大量的科研和对外交流工作。目前,博物馆已与国外10余所博物馆和国内百余所博物馆及高校博物馆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在博物馆建设、学术研究、科学普及和展品交换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建立了多方面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博物馆与美国普罗维敦斯学院合作开展了东北亚地区白垩纪早期哺乳动物演化的研究;与比利时皇家博物馆合作开展了我国东北地区恐龙动物群的研究;与日本福井恐龙博物馆开展了中日恐龙对比研究。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博物馆的综合实力已跻身我国高校博物馆和吉林省博物馆的前列,知名度日增,在地学科研及科普教育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长春市文化旅游、科普教育的极佳场所,被人们誉为春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

石家庄经济学院。现在叫河北地质大学。里有一座博物馆:地球科学博物馆!里面图文+电子显示+视频+实物等方式讲解了宇宙、地球、矿物、生物化石等等。真是不虚此行,亲眼见到了天然水晶球、制作那个东东的铀矿矿石、恐龙化石、各种稀世的宝石等实物!

先上一下石家庄火车站的照片,这个是旧的火车站,新的火车站在南二环。

离火车站不远的习三内画博物馆

地球博物馆这个地方也是很少有人知道的(除了该校的学生和教师,我想很少有石家庄本地人知道)。 我一惯喜欢去这种不为众人知的地方!门票25元!

到经济学院了, 这是正门

校内的风光

顺主路南行几分钟就到了地球博物馆了,这个是正门

这个是地球博物馆大楼外观共五层

地球博物馆正对面还有一个金融类的博物馆,正在内部修建中, 暂未开放

地球博物馆外面的草地上有一个大霸王龙!

地球博物馆大门外,摆放着许多古代树木的化石

这个是恐龙足迹的化石

化石展

这里讲的是水,电,雷如何形成

这个是讲地质形成的

看!这个是仿制的张衡地动仪

各种各样的石头

大地球仪

这里是讲宇宙的

各种矿物标本

这个图画的是火山爆发

哇!大人物送的

受不鸟了!!这是水晶球!还是天然的!!

矿石雕的

这个可以提炼出造那个东东的东东!铀!!!

下面的是天然的水晶啊!而且是紫水晶

这个仪器里全是仿制的世界最著名的珠宝,钻石!!!

恐龙的化石!!

传说中的恐龙蛋

可怕啊!!

一条很小的龙, 就这样OVER 了, 然后成了化石

大个子来了!!这个叫不寻常华北龙

乌龟的化石

亿年前的鱼的化石

走进“侏罗纪”!吉大地质博物馆“达尔文展厅”首次对外开放!

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20日,世界地球日宣传周在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正式启幕。吉大地质博物馆增设的“达尔文展厅”首次对外开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达尔文展厅”内展出了恐龙、马、猫、狗等哺乳动物及人类的骨骼,并设置了创客空间。学生们可以在这里修标本、检测矿物岩石等。当日,来自吉林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们通过课外参观实践活动,感受古生物化石,从而认识地球、珍爱地球、守护资源。

吉大附属中学七年14班的孙铭泽表示,“参观后我对地球有了更深的了解,还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认同感。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要从自身做起,成为地球的卫士,呼吁倡导全民环保、守护地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建立了立体的生命起源景观——从史前生命古生物到现代哺乳类动物,呈现一条完整的生命线。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馆长续颜介绍,目前,包括“达尔文展厅”在内的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面向长春市中小学生开放,协议单位的中小学生可免费参观。

彻底颠覆你对石头的认知与想象,云南石林地质博物馆奇石大观

云南省昆明市的石林景区是我国著名的5A级旅游景区,大家或许都被壮观的石林景观所吸引,却忽略了对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的参观,其实这里也有很多让你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先来看看这个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世界最大的方解石雏晶包裹猴头化石,尺寸为103*72*138mm,发现于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一喀斯特洞穴内。猴头化石已经极其罕见了,还被方解石完整的包裹住,除了惊叹还是惊叹!

这是一块硅化木,在干旱和富氧地带,树木被火山灰覆盖后,二氧化硅与树木经过漫长的相互化学作用后,形成了石头树,这就是硅化木。如果在潮湿和缺氧的地带,就会形成煤碳。煤碳与硅化木居然是远房亲戚,这个挺有意思!

这是出土于云南的叶化石,形成原因与硅化木一样,不过这个可比木头的欣赏价值高多了!

这个叫菊花化石群,我觉得是蜗牛化石群,大家来评评理,是不是我说的对!

这是莲蓬吗?不,它叫海百合!这是海里的百合花?不,它是动物!不开玩笑,它是一种棘皮动物,它固定着生活在海底,长相象朵百合花,故名。这是2.35亿年前的海百合化石。但现代海洋中还生活着700多种海百合呢。

这个叫鹿角珊瑚,珊瑚石长成这个样子倒也不算奇怪,还是挺好看的。

但这个长满头发的石头就比较吓人了,石头成精了吗?没有,它叫滨海头盘虫,发现于台湾海峡。这满头白发是一种生长在石头上的虫子。嗯,看着还是有点吓人。

这是天然形成的一丛石头花,厉不厉害!惊不惊喜!花瓣是方解石,花芯是黄铁矿,两者竟然象花朵一样共生在一起,非常神奇!

这是发现于西沙群岛的角蜂巢珊瑚,竟然是珊瑚虫天然形成了蜂巢的形状,十分精美!

这是肉食性恐龙蛋的化石,这一窝的恐龙蛋可能突然遭遇了什么异常状况,永久的变成了化石,令我们现代人对它们充满了遐想。

这块鲜艳的红石头是现代红色草珊瑚石,发现于我国的海南省。它表面遍布着管状和丛状物,非常精致好看。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084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