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上关镇

上关镇位于洱海北岸,距离蝴蝶泉、桃源码头、喜洲古镇基本都20分钟的车程,如果环海旅游可以选在这里住宿,比较安静。

景点位置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上关镇

上关镇

上关镇干群齐上阵,同心共创文明城

为贯彻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要求,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近日,上关镇组织镇村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文明宣传、环境整治、交通劝导活动,引导大家以实际行动投身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来。

发出倡议,文明意识再提高。借助 走访帮扶困难群众有利时机,向广大群众发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倡议书600余份,在各个重要路段、重点区域以及各村宣传栏醒目位置张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海报10余张,利用“灵秀上关”微信公众平台转发文明城市创建海报及宣传信息10余条,营造了浓厚创城氛围。

集中整治,人居环境再优化。干部群众充分发扬敢于吃苦、勇于争先的优良作风,带上铁锹、扫把等工具前往镇区及各中心村清扫街道两旁、绿化带内的枯枝败叶、生活废品、白色垃圾等,铲除街道墙面上影响整洁美观的小广告等“牛皮癣”,确保整治无死角、全覆盖,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交通劝导,行车秩序再规范。本着“文明行车、安全有序”的原则,镇道交站联合派出所,在镇区各个交通劝导站和停车场所开展交通劝导。重点对农用车、摩托车载人、骑车不戴头盔等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对乱停乱放车辆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了耐心劝导,引导广大群众有序行车停车。

干群一心,创城工作再发力。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与群众共同参与整治,树立了党员干部“扑下身子、甩开膀子、挑起担子干实事”的良好形象,发挥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做到了凝聚群力、汇集群智,形成了全民“大合唱”,绘出了同创文明城市的魅力画卷。

创城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要求,是关乎民生福祉的一件大事。下一步,上关镇将继续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凝聚群众,引导动员每一位群众支持创城、参与创城,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发,持续开展文明行动,推动创城工作取得新成效。

消息来源:灵秀上关

微信号:daliwmb

投稿邮箱:wenmingdali@126.com

关岭自治县上关镇——文明乡风 共建共享

走进关岭自治县上关镇宜所村纳拜组,屋后青山绿水,屋前绿树成荫,串户路干净整洁,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看不见一点垃圾。在一面墙上,一张大红色的光荣榜上公示着本组村民捐款明细。

“这些钱都是我们村民自主筹集打扫环境卫生的公费。你看,有了这些钱请人打扫卫生,现在我们的环境多干净。”看着干净整洁的村居环境,纳拜组组长黄玉贵自豪地介绍起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黄玉贵告诉记者,就在一个月前,这里的村居环境还是大家共同发愁的难题。纳拜组群众素质算是比较高的,对于环境卫生也比较注重,但也难免少数群众不珍惜大家的劳动成果,乱丢垃圾,不管是路面、水沟还是自家房前屋后,偶尔会有人乱丢垃圾,但又查不到是谁丢的,导致这种坏习惯在群众中间蔓延。

如何刹住这股不好的风气,为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这成了关岭自治县上关镇党委政府的“心事”。

4月22日,关岭自治县召开“文明乡风宜居乡村”创建启动会,会议对深刻把握培育文明乡风建设宜居乡村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各级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建设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点任务等做了充分的阐释,并对力争在“文明乡风宜居乡村”建设中走出新路、创出样板,为关岭实现“三县”目标凝聚动力、汇聚正能量做出具体要求。

如何走出新路,创出样板?在全县的号召下,上关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着手谋划。

打扫出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是大家的共同需求,但如何形成长效机制?

一种是由政府出资金,聘请人员打扫。第二种是由群众自发筹资,共建共治共享。大家一直在讨论着两种意见。

“由政府出资这是很难长久维持的方法,最好的方式还是群众自发筹资,共建共治共享。这样才能良性循环。”上关镇党委书记龙彬介绍,为确保文明乡风创建工作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参与者的良好氛围。

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上关镇采取“321”模式,先从乡镇干部包保到村到组,以身作则、示范带动,将本组文明乡风工作履职情况、完成情况纳入干部作风教育整顿为民办实事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同时找重点、抓短板、强宣传,成立镇级文明乡风创建宣传队,并根据本地少数民族村寨存在语言不通等情况,邀请县苗学会参与,以双语宣传打通少数民族文明乡风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

“在整个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由大家根据本村民小组的情况协商每户筹资多少、资金如何管理、打扫卫生如何考核等细则。通过宣传号召,虽然开始有部分群众不理解不参与,但在多次沟通下,还是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的最大好处就是让老百姓做到人人参与,相互监督、共同享受的良好局面。”上关镇党委党委书记龙彬说。

在政府的号召下,宜所村纳拜组76户386名群众纷纷自掏腰包,筹集了7000多元,作为环境卫生经费,并交由大家信任的小组长黄玉贵保管。

4月29日纳拜组全体村民开展了一次集中大扫除,将寨子里里外外打扫一新,然后由宜所村纳拜组大家共同推选的卫生员朱廷美负责今后的卫生环境。

“大家相信我,推选我做卫生员,虽然每月只有400元的工资,但作为村寨的一员,我肯定会认认真真负责,给大家创出一个美好的环境。”

据悉,上关镇8个村1个居委会已经制定村规民约,群众已经自发筹集资金22.8万元,开展村庄环境大整治行动6500余人次,全镇文明乡风创建工作氛围已初步形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赛 金秋时

编辑 向淳

编审 胡丽华 袁国彬

图说镇远:苗疆走廊上的“山海关”

关注我们哟

镇远,不仅是一座千年古城,同时也是苗疆走廊之重镇,曾经是“滇黔锁钥”,是贵州最为重要的商业、军事、行政要地之一。

今天,“重走苗疆走廊”第三站,专家考察团来到了镇远。

镇远真的太美了,废话少说,海量美图奉上!

古韵镇远

镇远古镇古巷道狭长幽深,其结构错综复杂构成了古城生生相息的血脉。

沿着青石板拾阶而上,穿行在蜿蜒曲折的古巷中,青砖黛瓦、飞檐高墙,曾有几度世间辉煌。

宁静的街巷,几乎不会让人想到这曾经是山河锁钥,兵家必争之地。

茶店与酒肆,悠然如同忘了岁月变迁。饮酒与品茗虽然口味不同,但是这一份对生活的释然与坦荡,同理。千年古城列下不仅有美景、有文化的积淀、更有一种生活的美好和向往。

这座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地处入黔要道,苗疆走廊第一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人文古迹众多,自然风光旖旎。

仅镇远古城就遗存有楼、阁、殿、宇、寺、庙、祠、馆等古建筑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巷道8条,古驿道5条。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

每一块青石板、青砖都记录着千年古城的曾经风华。

岁月能侵蚀墙壁,但不能侵蚀那种高傲的风华,抬头所见,目视之际,当年豪门大族、书香世家依稀浮现。

斑驳的画栋雕梁正好让我们和历史的气息重合,仔细看来竟似乎青石也被时间磨出了玉色余润。

苗疆走廊上的“山海关”

镇远,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要冲,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

《苗疆闻见录》上也有“欲据滇楚,必占镇远”的论述。

镇远自古以来为水陆交通要冲,是连接中原于西南边陲的军事重镇。这里历代是入住云贵高原的黔东要塞、滇楚锁钥,史记载:“欲云贵先守镇远”,到了清朝,军旅浩荡已成为黔省一冠。所以,镇远,曾经战旗云集,威震远方……

卫城垣,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位于五老山下。

祝圣桥,原㵲溪桥,俗称老大桥,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桥为东西向七孔大石桥,桥长135米,拱顶高12米,历史上曾为湘黔滇古驿道(苗疆走廊)上的咽喉要道,必经之桥。

一水两城,(远眺镇远城)

湘黔滇古驿道(苗疆走廊),元代以来在历代驿道的基础上加以补充,逐步完善,镇远处于该古驿道的必经之地,现存的各朝代古驿道遗迹,再现了镇远辉煌的历史变迁。

将军屯古军事遗址。该古军事遗址额日语都平镇天印村金顶山上,始建于明洪武年间。

始建于1944年的镇远新大桥

㵲阳河流域图

㵲阳河上商贾繁忙景象

虎门扬威的晚清爱国名将林则徐,曾三次路经镇远,他在《镇远道中》一诗对这里雄奇的山川和险要的地势描述:“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

红军长征经过镇远

镇远古城的旧貌新颜

萧家大院

萧家大院大门

专家团队在考察萧家大院

萧家祖先是明朝时随军而来,后来留下屯垦,繁衍生息,才留下大院,隐藏在深山之中。

如今,当年气势宏伟的萧家大院已经破败,但是,无论是杂草丛生的庭院、精致雕花的门窗,古老斑驳的砖墙,都是属于古宅的印记,静静地诉说着过去几百年的历史。

精致的雕花神龛

朱元璋派军入黔、张秀眉起义、清政府改土归流……一个深山里的大宅院,鲜活地记录着历史书上一个个我们熟悉的故事,娓娓述说着一个活态的、丰富的苗疆走廊。

镇远古城你到过吗?欢迎大家留言。

图文来源:三苗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522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