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王母池

位于泰安市城区环山路东首,虎山水库南,古称“瑶池”。三国魏曹植有“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间”的诗句,唐李白则有“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阙”的吟咏,足见建庙历史之久远。王母池分前后两院,前院有王母泉,泉水清澈甘洌;后院为七真殿,殿内泥塑神情各异,栩栩如生。东为观瀑亭,西有老君堂,内陈列有唐代的“鸳鸯碑”。

王母池

泰山历史悠久,泰安城亦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古老的泰安城由于帝王封禅、民众礼神、文人骚客游历的需要而渐渐地发展起来,并渐渐地形成了山不压城、城不占山,而又“山城一体”的独特格局。

经过千百年的营建,如今,代表着“天”的山和代表着人间的城,结合巧妙,浑然一体,城仰山势,山借城辉,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古代遗存与当代作品互映成趣,形成了十分壮丽而意味无穷的景观群。人们把山与城的结合部,东起中溪王母池,西至西溪大众桥,并由一条环山公路连接起的一带名胜古迹称作泰山的“丽区”。环山路东首坐落着王母池。王母池是一组依山傍水、高下相间、玲珑紧凑的古代建筑群。《泰山述记》记载:“王母池本名‘瑶池’,俗名王母池。池上为群玉庵,祀王母,下临虬在湾,前有飞鸾泉。”《岱史》也说:“黄帝建观岱岳,遣女七人,云冠羽衣,修奉香火,以迎西王母,故名。”黄帝之事,荒远难稽,但三国时曹植“东过王母庐”的诗句,即已足见王母池由来久矣。

王母池建在中溪西畔,溪旁曾建有王母梳洗楼,中溪之水至此便改名为“梳洗河”。河上原有一座王母桥,早废。建国后又在河上筑一座石桥,取名“八仙桥”。桥东北立壁下有一石洞,称“吕祖洞”,相传吕洞宾曾在此炼丹,洞中嵌有碑碣,说是吕洞宾的题诗,但文辞粗陋,不足为观,无聊文人所为之也。吕祖洞之北是虎山水库的大坝,大坝同龙潭水库的坝一样也为顶溢式,所不同的是坝上又建了一条近百米长的观澜桥,每至雨季,6个桥墩把水分为七派,形成7条瀑布,只有见过的人才知道,人造的景观只要恰到好处,也是十分动人的。这虎山书库与西溪的龙潭书库一东一西,一虎一龙,扼守着山前的两条溪谷,积起了两泓碧波,就像是在泰山脚下镶上了两块晶莹的绿翡翠。

王母池建筑群历史悠久,经历代重修,达到了几乎完美的境界,因此备受历代垂青。百余年来,王母池附近众多的庙宇如药王殿、老君堂、后土殿等等尽已不存了,惟独王母池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王母池为三进式庙宇,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73.6米,东西宽53米,面积3900平方米,由大门、王母池、王母殿、东西配殿、东西耳房、悦仙亭、七真殿和蓬莱阁组成。

王母池同斗母宫的建筑属于同一种类型,都是依山临水而建,都有专为观水而修的房舍,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显得格外宜人。因此自古以来,从曹植、李白到元好问,无不有诗提到它,王母池的确是一个极好的去处。

泰山王母池道观举办“泰山王母蟠桃会” 

道教之音山东讯 2018年4月18日(农历三月初三)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会,王母池道观举办“泰山王母蟠桃会”以示庆贺。

从17日下午,开始王母池入口处就迎来了大批自四面八方的香客,大家手提贡品虔诚的向道观内凝望。一旁,工作人员正在疏导香客,维持秩序。19时许,记者在道观内看到,大批香客还送来了鲜花和蛋糕等。

“现在香客们逐渐以送花等方式代替了烧纸,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与此同时,我们采用了与道观志愿者、义工协作配合的方式来保障三月三盛会的顺利进行。”虎山管理区安全科科长任卫刚说,农历三月三期间,四十多名工作人员与道观内的志愿者和义工协同配合,维护会场安全,疏导旅游秩序,重点做好防火工作。据任卫刚介绍,目前道观内和周边的古树名木全部进行了整体洒水阻燃,与此同时,道观内外和周边关键节点均已安置工作人员,确保万无一失。此外,泰山景区还加派了武警、消防等方面力量,做好民俗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

据居士刘来所言,在民间传说中,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王母娘娘要在瑶池举行盛大的蟠桃会,宴请诸路神仙,众仙也将受邀赴宴作为了一种荣耀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农历三月初三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道教节日。17日晚间,王母池道观开坛,现场近 20 名坤道诵经。

受农历三月三民俗节日的影响,红门路周边的交通、餐饮和住宿等行业迎来高峰,18 日当天,最泰安全媒体对农历三月三“蟠桃会”王母池道观及周边情况进行直播。

(泰山王母池 提供)

赏泉 | 泰山脚下的王母池道观中,一处西王母御赐的仙液,甘甜清冽可治百病

因太古界岩层裂隙的作用,泰山水系十分发达,从岱顶到山麓,泉溪争流,山高水长,形成了山泉密布、河溪纵横灵秀景观。而在泰山中路以东的王母池道观附近,也是泉水众多,水系发达,最为人所知的便是道观内的王母泉和南侧的朝阳泉,两处泉水都是常年不涸,流水不断。

有人居住即有泉

王母赐泰山神水

在王母池道观山门内,有一长方水池名为王母池,池西就是王母泉,王母池内的水就来自王母泉。虎山管理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前来道观的香客众多,为了安全考虑,现在的王母泉已经被锁了起来。传说中,王母泉的水是王母娘娘梳洗打扮用的水,而又因为王母居住在瑶池,瑶池仙液有治百病的效用,王母泉北侧又是供奉药王孙思邈的药王殿,所以很多香客都想要从王母泉内取水,自己饮用的同时,带回去给家人饮用。而从一脉相承来说,现在王母池道观南侧的井水跟王母泉里的水是一样的,井水同样是甘甜清冽且冬季不冻,现在是众多居民打水的地方,一年四季,一日二十四时,取水人络绎不绝。

据介绍,王母池的建筑创建年代无考,从记载中可得知三国时这处建筑就已经存在,经过历代重修,建筑风格多变。道观内王母泉上方墙壁上刻的“王母泉”三字也不知是何时何人所题。关于王母泉,《水经注》中这样记载:“古者帝王升封,咸憩此水上。”唐代李白也有诗云:“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阙。”传说王母泉是西王母赐与百姓的长命仙液,历朝历代被朝拜王母娘娘的善男信女视为泰山神水。现在泉脉仍旺,常年不涸,春季日出水量约10立方米。打开门锁,可见王母泉水质良好,甘冽清澈。

解决山民饮水问题

冯玉祥凿出朝阳泉

在王母池山门南约50米处,有一处泉水,泉边大石上刻有冯玉祥题的“朝阳泉”三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朝阳泉是冯玉祥将军在泰安期间开凿的,王母池大门内东侧的《泰山凿泉记碑》,就记载了朝阳泉的来历。

“是时天旱,饮水为艰,公欲凿泉以利山甿。既凿普照寺前地得水,刊为‘大众泉’矣。余察此卧石下似有泉,请公以凿之,不二三尺水出,如喷甘逾醴。卧石腰横隙一线,泉夺隙出,其声冷然。以其地东向,故名之曰‘朝阳泉’。”据碑文记载,1932年,冯玉祥隐居泰山时,恰逢大旱,为解决饮水问题,先在普照寺前凿泉成池,取名大众泉,又在碑文撰写之人的建议下,在王母池南凿出一泉,因泉向阳,取名朝阳泉。而朝阳泉的名字除了朝向的因素,从碑文中看,还与开凿之后,清澈的泉水在阳光下光彩闪烁,发挥济世利民的价值有关。

据了解,朝阳泉泉水旺盛,一年四季水不断,只是冬季水位稍低,储满水池后注入悬崖,随山涧进入泰城,供居民饮用。同是泰山泉水,朝阳泉的水清澈甘美不逊于王母池。冯玉祥开凿后,又在泉边安放了石案石凳,供游人休息。朝阳泉的开凿,方便了山民饮水的同时,也起到了灌溉农田的作用,在碑文中,撰文者希望后人能妥善爱惜保护朝阳泉,使其长流,不要被淹没或是阻塞。

图文: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

*版权声明:公众号如需转载泰山工作室原创内容,请后台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扫一扫

济宁南池公园的王母阁和少陵祠

王母阁和少陵祠的开放,丰富了南池公园的景观。

王母阁是道教建筑,里边供的除了道教神仙外,还有一堆宝葫芦之类的法器。

少陵祠(杜甫纪念馆)与太白楼(李白纪念馆)相距两千米,老哥俩也算是又见面了。

19岁的杜甫来到临沂游历,这是他第一次来山东。33岁的杜甫在济宁和李白告别,这是他最后一次来山东。

19岁到33岁之间,是他这辈子最好的日子。他在山东写了很多豪迈的诗,比如在泰安写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济宁写的“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之前同学说:“感觉杜甫后期的诗不如早期的诗好,没有那种气势了,显得太悲情。”

我说:“这个锅不能甩给杜甫,为什么他早期的诗有气势?因为他家族一群当官的,他年轻的时候不愁生计。可是后半辈子就没这种好日子了,他中年的时候,家里穷到把儿子给活活饿死的程度,晚年他又得了糖尿病,一天不如一天。他要是还能有年轻时的心态,那才是邪门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518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