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关中炒粉鱼

关中炒粉鱼

关中市肆风味小吃。关中地区城镇的饮食摊点上,有一种状似蝌蚪的豌豆粉鱼,用特制的腊汁油(见粉汤羊血)搅炒后,吃起来滑润、油香、爽口,叫做炒粉鱼。也有将粉鱼、米饭混合在一起炒的,食之别有风味。此品多在傍晚或夜市上供应。本品还可凉调或浇汤食用,风味各异。

当有顾客购买时,将粉鱼移到锅当中,淋入腊汁油8克,搅炒几下,扣上小碗,一分钟后揭开,再炒几下,盛入碗内即成。

特点:滑润绵软,葱花喷香。豌豆营养接近面粉,特别有和中下气,利小便,解疮毒功效。

关于桂林的特色美食,除了米粉还有这些食物,你都吃过其中哪几样

桂林的美食也是非常多的,最出名的应该当属米粉吧,早餐吃米粉中餐吃米粉晚餐吃米粉,什么时间吃米粉都是对的,每个地方都是独具代表性的美食,也有种类丰富的各色美食,当然 桂林 也是不会例外,除此之外还有米粉、芋头、啤酒鱼、油茶、烧鹅等等,包括很多的 广西 美食在 桂林 也能品尝到。

桂林 市区的 正定 路步行街有大量的美食,真的是应该用大量来形容的,尚水美食街、好吃街、里面的小吃也好,美食也好,种类丰富,香味诱人。周边也分布大量的餐厅,可以说是来到了 正定 路,你想要空着肚子回去那是不可能的。

除了当地特色,在这里还能吃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

如今的奶茶店真是各式品牌风生水起,我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一般是想喝奶茶的时候,哪家最近,就选择哪家店,这家位于 正定 路的阿福冰室,装修风格是浓浓的老 香港 味道,非常的惹人喜爱。

点了一杯最近超火的脏脏茶,其实就是黑糖珍珠奶茶,抹茶也是我的最爱,融合的味道也是非常不错的,珍珠煮的刚刚好,软软的还带着一些Q弹的口感,降低了甜度,喝起来很舒服。

作为 桂林 必须打卡的餐厅,阿甘酒家进入了我的视线,我去的是 正定 路步行街的这家店,非常好找,位于步行街标志性的钟塔路口,大红色的招牌非常吸引人,这样的装修风格应该是 广东 地区和 香港 地区的老字号才有的,原来 广西 这边也是这样的,给人的感觉这家店就是非常不错的。

将近九点,餐厅内依然还是有不少的人,我一个人倒是非常的方便,小桌足够,大红色的装修,传统 中国 红的颜色,金色的大字招牌,非常的显眼,走进餐厅内,古朴的老字号感觉,木质的方桌和板凳椅配上大红花桌布,传统的感觉。

餐厅内的 八宝 茶竟然非常的好喝,好喝到我都以为这是收费的饮品。

旱蒸剑骨鱼,鱼肉非常的嫩,味道鲜美,虽然是叫剑骨鱼,但是浑身上下并没有细刺,对于害怕吃鱼的朋友简直就是福音,一定记得来品尝一下,鱼肉的品质来源是 漓江 水,这些鱼都是 漓江 长大的,餐厅的酱料调制的也是非常不错,酱香包裹着鱼肉,这一整条鱼最后竟然被我一个人吃完了。

腊味芋头,这是 广西 非常有名的 荔浦 芋头,也曾是多次上过央视的特色农产品, 荔浦 县属于 桂林市,所以在 桂林 非常容易就能看见他的身影,在机场内都有整个的芋头的出售,这个知名度也是非常可以的,芋头确实很好吃,香甜糯,腊肠的作用,就是将油脂和芋头完美的融合,不至于芋头的干巴巴的,就像是最知名的芋头扣肉,也是需要和油肉搭配在一起的,搭配在一起才能更加突出芋头的风味。

桂林 街头也是随处可见米粉店,这家崇善米粉就位于阿甘酒家的隔壁,晚上的时候,看着样子还是非常繁忙的,不过我是第二天早上来吃早餐的,店内人不多,但是一看就是属于老食客的那种,端上一碗米粉,找到一个位置,动作是非常的自然舒畅。

点了一碗特色米粉,满满的叉烧肉,用料真是良心,服务员也没问就端给我一碗拌粉,其实早上我更想吃汤粉,后来吃到一半,才发现原来旁边有一个料理台,有一些小菜,酸萝卜、酸豆角、小米椒、葱花等等,还有一个大桶,里面就是煮粉的汤,原来汤是可以自己加的,拌粉秒变汤粉,后来才知道原来每家都是这样的,其实这样也是方便,统一的拌粉,点单出菜都是简化不少,想吃的汤粉的可以自己加汤,也可以两吃,先吃拌粉再吃汤粉,多实在。

他们家的米粉,味道还是很不错的,用料足,米粉软软的。

螺蛳粉,这个是我强烈推荐的,上次来 桂林 吃了一碗螺蛳粉就爱上,真是怀念那个味道,在崇善米粉店对面就有一家专门卖螺蛳粉的,螺蛳粉源于 柳州 ,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臭,很多人接受不了,但真的超级好吃,这碗十块钱的螺蛳粉,真是惊喜,这竟然是城市商业步行街内价格,满满的一碗用料十足,还真的是有螺蛳,简直良心商家。螺蛳粉的粉和米粉是不一样的,这个粉更加的劲道,螺蛳煮的汤很鲜美,还有离不开的酸笋,臭臭的味道就是来自他,这是让人记住的那个味道,没有去过 柳州 ,却已经爱上那里的螺蛳粉。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桂林关于广西的特色美食呢,旅途中有没有哪些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美食呢,不妨来说一说吧!

中都镇发现鱼凫王后裔,证明三星堆文明,与外星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中山海关史话(8):解放后中山海关的建关之路

中山海关史话 第八期

解放后中山海关的建关之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袋子里”,烟墩山下,岐江河畔,一代又一代的中山海关人筚路蓝缕、前赴后继,投入到海关建设的大潮中。然而,直至36年后的1985年,中山海关才正式成立并一直发展至今。期间,几番筹建、撤销、转隶,多少曲折艰辛,且看本期《解放后中山海关的建关之路》。

一蹒跚起步的石岐分关

民国期间的石岐支关自1938年抗战关闭,石岐就成为了非设关地。解放初期石岐经水路进出境的船舶须经广州海关、大铲支关或江门海关、拱北海关石角支关、马骝洲支关办理进出口手续,陆路车辆则经拱北关闸办理。1951年2月起非设关地不得进行对外贸易的办法实施,珠江专员公署、石岐工商联合会等部门认为石岐进出口贸易数量较大,希望能在石岐设关,经海关总署研究,由拱北海关派员筹建,同年2月21日成立拱北分关(1951年1月2日,海关总署将拱北海关改为隶属江门海关的一个科级分关)石岐临时办事处,5月25日改为石岐支关,隶属江门海关。由中山县石岐镇人民政府划拨战前的“岐江医院”作为办公地,即现安栏路169号,岐江桥边6号码头为监管场所,主要任务是货运监管、查禁走私、验估征税、及办理分运手续,后又增加进出口邮包检查业务(1958年11月19日按上级要求停止该项业务),1952年人员最多时达112人,1954年开始精简机构紧缩编制,1958年人员减少至12人。

1953年,海关体制划归对外贸易部,海关总署改为对外贸易部下属海关管理局。3月1日,石岐支关与中山县对外贸易局合并,称石岐分关,增加了对外贸易行政管理、签发进出口货物许可证等业务,仍由江门海关领导。

1956年8月15日,根据对外贸易部通知,拱北分关改为拱北海关,江门海关调整为拱北海关下属分关,同时,石岐分关归属拱北海关领导。

1961年9月1日,根据海关管理局指示,裁撤石岐分关,有关海关业务分别交由大铲分关和拱北海关接管。原石岐分关所有关地产,暂借中山县对外贸易局使用。

为便利小榄周边地方的进出口贸易,海关在50年代一度在小榄设立工作组。1953年6月21日,成立江门海关驻小榄工作组,直属江门海关领导,11月25日划归石岐分关领导;1955年8月15日,小榄工作组撤消。

位于中山石岐镇岐江河畔的石岐分关(20世纪50年代拍摄)

二驻守19年的工作组

为了加强对非设关起运地出口货物的监管,1963年6月10日,由拱北海关派驻石岐工作组,负责对石岐和小榄输往香港货物的监管,工作组只有4-5人(包括驻小榄沙口鱼站2人),直至1982年7月1日石岐分关恢复对外办公,工作组驻守整整19年。

期间,十年文革,政治运动频繁,经济发展缓慢,海关职能被严重弱化。此时工作组进口业务完全停止,只留下单一的出口监管业务,监管的出口货物主要有鲜瓜蔬菜、家禽生猪、鲜活塘鱼、山杂货、土特产、红砖等,每月货运量约三千吨。出口监管采取外贸单位派出专职监装员监装,海关结关出口的办法,海关人员每天骑自行车往来岐江河沿线的6号、9号、12号码头登船收取装货清单,查验结关,为了保证供港鲜活产品的质量,大量的生鲜货物都在下午至晚上装船出口,海关监管结关也是在晚上,工作可谓不分日夜。

除了传统的监管任务,此时海关还承担协助公安查发偷渡情事,检查货运事故(检查出口货物的质量,有没有生鲜货物死亡、品质低劣问题之类)、协助外贸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等职责。据记载,工作组监管期间,共发现四起共5人的偷渡情事。

1979年,中山地区逐渐出现“三来一补”企业,为方便这些企业的货物进口,经拱北海关批准,将12号码头及仓库作为进口专用,进口货物经大铲分关加封运至该码头,办理相关进口手续。

在工作组工作时间最长的严瑞计同志

(2018年12月拍摄)

三矫健前行的中山海关

198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中国大地,因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务院调整海关管理体制,恢复成立海关总署。1981年11月25日,海关总署决定恢复石岐分关,隶属拱北海关。此时的石岐工作组仅有6人,没有足够的人力筹建分关,为此,在中山市工矿企业借用15名人员,全面开展关区建设,至1982年7月1日石岐分关(科级)正式恢复办公,下设行政组、查私组、货运监管组。

1984年,为适应中山港至香港客运码头的开通,海关总署决定在中山市中山港设立中山分关(处级)。1985年2月5日,中山分关正式成立,下设办公室、人事教育科、查私技术科、旅检科、石岐办事处(科级)、小榄办事处(科级)。

同年2月18日,根据海关总署《关于统一海关机构名称和调整隶属关系的通知》,将原来的海关(关)、分关、支关统一改称为海关,中山分关改称中山海关。机关总部设在安栏路169号。

此后随着中山市对外贸易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山海关旅客行李物品监管、货运监管、加工贸易监管业务持续激增,三辆马车齐头迸发,当年中山海关的在编人员也增至181人,全面助力中山市经济蓬勃发展迅速跃居广东“四小虎”之一。

中山分关旧址

(火炬开发区沿江东路,1985年初拍摄)

中山海关旧址

(安栏路169号,20世纪80年代拍摄)

【结语】从1949年海关重回人民怀抱,到1985年正式成立中山海关,这36年,足以让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迈入而立之年。从蹒跚起步到矫健前行,中山海关与国家一起走过了极不平静的跌宕历程。在中山这片热土上,几代海关人挥洒青春和汗水,在艰难的环境下白手起家,坚韧不拨,一砖一瓦构筑起勇立潮头的中山海关。

老海关人的建关故事,我们将在下一期继续为你讲述,敬请期待。

口述:严瑞计

编写:凌志坤

校审:周鸿铭、魏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56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