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西安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

AAAAA级旅游景区

西安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是国家5A级景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墙和碑林都是游客来西安必看的经典景区。城墙之于西安人,那是老城完整轮廓的记忆。碑林,之于西安人那是文化的根基所在。跨出碑林的东门穿过顺城巷就可以登上古城墙。当它们联手,就成为西安的靓丽窗口。

西安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

西安城墙是1961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周长有13.74千米。是西安这座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见证了古代王朝的更迭,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也记录着历史的脚印,城墙上厚实青砖或残损或变色或变形都是历史的印记。

西安碑林也是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类的第1号),碑林景区收藏有11000余件文物,其中有不少国宝级文物。碑林里的各种石碑,既是最真实的历史记载,又是汉字书法的神圣演进。

山西-历史文化风景区-七岩山

七岩山位于山西省会太原市的西北方向80公里处,是去往四大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必经之路,据五台山风景区同样也是80公里,五保高速路董村收费站向西10公里便可到达。七岩山距离忻州市区20公里,定襄县城7公里。从乡政府所在地南王村向西,双车道柏油路直通七岩山景区停车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便利。

七岩山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奇特的天然溶洞,成为定襄的古八景之一。虽然在百度地图上没有记载,但无损于它成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的文化旅游宝地,七岩山最大的价值还在它保存了20块摩崖石刻及碑刻等,其内容涉及历史地理、佛教、古建筑、民俗、物产、环境等,是全国不多的有实物可考的元魏古寺之一,现有北魏至北齐摩崖造像和碑刻四处以上。

七岩山,古称七宝山。《(明)晋府重修惠应庙记 朱钟铉》记载:太原之北,定襄邑治东,有灵祠曰七岩圣母庙。本山起自长白,由此支分为太行。入本省界,自盂邑版泉而来,止于本县界窑头之背,突起一岭,横贯百里名曰大岭,东通直保,北达代雁之要路,即盘屈于此岭之间。此岭远望如门,东西立石如巨人,名曰石人,为本县东之保障。由大岭迤西北,山峰突出,高下成列......

七岩山腹地的七岩洞,洞内高大宽阔,可容百人。洞顶滴水如珠,长年不绝。洞内有七宝池,故在宋代以前,七岩山有七宝山之称。七宝池小巧如坛,水清见底,雨涝不溢,天旱不涸。洞内长年潮湿幽暗,只有到夏至前后七天,夕阳西下时,阳光可直射洞底,那时,洞壁被辉映得金碧辉煌,若置身其中,如入仙境,美不胜收。定襄县志将“七岩晚照”列为定襄八景之一。

前有圣母祠,中有惠泉,后有磨笄遗像。深二十一丈许,宽五丈余。圣母原指的是春秋时期赵襄子的姐姐——磨笄夫人。磨笄夫人自幼许配代州代夫人。后来赵襄子为了扩大领地,设宴将代王毒死,派人迎姐姐回归。夫人说:“吾受先君之命,摈于代十余年矣,代王何故,主君屠杀之?今代已死,吾将奚归?且吾闻,以弟慢夫,非仁也,以夫怨弟,非义也。吾不敢怨,亦不敢归,遂泣而呼天,磨笄自杀。”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烈女,在七岩山七岩洞前建庙,四时祭祀,香火不断。到宋朝时,朝庭尊祟烈女、加封为圣母。大约到了元代,人们逐渐赋予圣母一个新的使命,就是给无子嗣的人家送子。于是,圣母祠前更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常。今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一庙会,当缘于此。

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是七岩山的庙会,这一天,附近乃至更远的村民们会提着供品,拿着香、纸、炮等,蜂拥而至。他们在圣母祠前烧香,叩头祈祷,上布施,然后到七岩洞内的七宝池中捞取鹅卵石。捞到后,便小心翼翼地用红布包好,带回家中,供在灶君神位前。如当年怀孕,次年得子,便要到圣母祠还归原捞取的石子。送还石子时,其仪式要比捞石子时隆重得多。蒸供,做花,给圣母披红。更有甚者,还要雇佣八音会吹奏,给圣母穿新衣等,久而久之,七宝池便被叫作捞儿洞,惠应圣母也用山名作了姓,称七岩圣母、七岩娘娘了。

岩前林木丛萃,峰岭峥嵘,参差若植旌旗,高下若立屏障。忻县翼于左,五台翼于右,牧水伸颈于前,阳曲延尾于后,滹沱营卫于西北,俨然若凤状。峰峦七阶,叠翠无穷,此七岩之所以得名也。

前往七岩洞的途中,有北朝东魏天平年间建造的佛殿(古称灵光寺)遗址,虽然现在殿已不复存在,但千尊摩崖造像仍清晰可辨,尤其是20块摩崖石刻及碑刻等,因其内容涉及历史、地理、佛教、古建筑、民俗、物产、环境等,在全省乃至全国实属少有。公元840年唐代,日本高僧园仁曾光临七岩寺,使七岩山佛教文化具有了国际文化意义。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忻州市府区)人,定襄赵村乃其外祖家,神山(一称遗山)乃其少年游学之地,故自号遗山,中国古代杰出文学家,大诗人。元曾有诗作《同周帅梦卿、崔振之游七岩》,描绘七岩山景色:客路频年别,僧居半日闲。同游尽亲旧,举目是家山。世事风尘外,诗情水石间。悠然一樽酒,落景未知还。(部分 图/文-齐小勇)

西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二十三)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现为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西北),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美媒评选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

历史变革

西安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曾经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100多年。早在100万年前,蓝田古人类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2008年,西安高陵杨官寨出土距今60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市遗迹,被选为当年中国考古发现之首,这是中国发现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遗址,也将西安地区城市历史推进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建国以来,世界上已经有200多位国家首脑和政要访问古都西安,包括联合国秘书长、美国总统、俄罗斯总统、德国总理、法国总统、英国女王、日本天皇、韩国总统等。

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半坡人的经济生活中,农业生产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焚毁树木,开垦农田,种植粟等旱地作物。当时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所使用的工具是石头、兽骨、鹿角和陶片等制造的。除粮食生产外,半坡人也已开始种植蔬菜。家畜饲养业在当时已出现了,当时养的牲畜有猪和狗两种,以猪为主。打猎、捕鱼也是当时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又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后者为政治中心,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合称“宗周”,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为西安作为都城之始。

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政权,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公里。在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汉朝宫阙均在今西安市汉城保护区内,位于北二环以北,而汉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在今咸阳市境内。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西汉末年的公元9年,大司马王莽正式称帝,曾改都城长安为“常安”。

公元582年,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今西安城址营建新都大兴城。隋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因久经战乱,残破不堪。因此,隋文帝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故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建造新城大兴城。

唐定都长安后,改隋大兴城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和扩建。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在原外郭城东北龙首原上营建大明宫。之后年间又不断修建城墙、城楼、兴庆宫等建筑。宫城完全与今西安市重合,皇宫与今西安市明城墙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则大部分在今咸阳市境内。而在唐代,唐十八陵全部在京兆府的辖县内,乾陵是京兆府奉天县。

五代时,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后唐改大安府为京兆府。宋代置陕西路,后置永兴军路。赵匡胤统一中国后,曾经有意迁都长安,最后由于部下反对,只得放弃金代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

元初,长安城的范围依然沿用韩建“新城”,并使用京兆府的名称。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元世祖封其三子忙哥为安西王,镇守其地,建安西王府。

明代形成了今天西安的格局,西安的名称也源于明代。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三月,大将军徐达进兵奉元路,明朝政府即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次子朱樉为秦王。同年西安府城东北隅开始营建秦王府。秦王府时称“王城”,后讹为“皇城”,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新修了城垣,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和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分别修建鼓楼钟楼,其位置也与元代的敬时楼和钟楼无异。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朱标西巡西安后,曾经提议迁都西安,不过他回到南京之后便病死。

清代西安城内设置依旧,但在城东北修建一座满族驻防城,在城东南修建了汉军驻防城,以及增加了钟楼西南的总督布院署等。庚子之变时,慈禧和光绪西逃驻跸西安长达一年时间。

1911年10月22日,在辛亥革命爆发后西安也爆发了武装起义,占到总城面积约四分之一的满城被起义军攻陷并焚毁,成为西安城内的一处死角。

抗战时期河南等地失守,大批难民沿陇海路涌入西安,主要集中在火车站和尚仁路(今解放路)一带。尚仁路迅速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区,西安城内的商业重心也开始集中到了城市的东部。

在中共长征之后,陕北地区成了苏区,西安成为国民党的重要前线,在此发生了西安事变。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属陕甘宁边区辖市。

安徽景点讲解导游词---淮北市:临涣历史文化保护区景区

考试景点范围

(一)全省公共景点

黄山风景区、九华山风景区、天柱山风景区、新四军军部旧址、亳州、西递、宏村、三河古镇、龙川景区、万佛湖景区、方特旅游区

(二)各市景点

合肥市:包公园 淮北市:临涣历史文化保护区 亳州市:老庄道教文化旅游区 宿州市: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 蚌埠市:花鼓灯嘉年华主题乐园 阜阳市:八里河风景区 淮南市:八公山旅游区 滁州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琅琊山 六安市:天堂寨风景区 马鞍山市:采石矶风景区 芜湖市:马仁奇峰风景区 宣城市:桃花潭景区 铜陵市:大通古镇 池州市:牯牛降龙门景区 安庆市:桐城文庙—六尺巷 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 广德县:太极洞风景区 宿松县:小孤山风景区

(三)外语类考试景点

黄山风景区、九华山风景区、新四军军部旧址、亳州、方特旅游区

淮北市:临涣历史文化保护区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临涣游玩。我是安徽旅行社的王萍,也是你们今天的导游。请允许我代表我们旅行社及其我本人和司机向大家致以最真诚的问候!在游览过程中,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请尽管向我提出来,我将尽力为大家解决。让大家在这玩得开心,游得放心,这也是我最大的心愿。预祝我们有一个安全、顺利、满意、愉快旅程!

下面呢,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临涣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概况。临涣镇的历史可追溯到4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古浍水为一条天然的河流,后演变为涣水、绘水、浍水。古人为乘水利的便利,便选择高地面对涣水居住,所以名字叫临涣。

说话间,我们已经来到了临涣古城墙。请看,临涣古城墙呈近方形,城基保存完好。城墙南、北边长1400米,东西宽1540米,南面临浍水无墙,三面城墙总长度约4.5千米,占地面积2.7平方千米。东西城垣上有9个烽火台,每个烽火台长25---50米,宽15---30米不等,高出城垣约5米。这座古城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好了,各位游客,古城墙我们就游览到这里。下面我们向下一个景点——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临涣文昌宫出发吧!临涣文昌宫始建于唐代,初建时叫昌帝庙,北宋末改名为文昌宫,成为文人聚会和试选秀才的场所。清末民国时期为学校。辛亥革命以后,文昌宫聚集了一大批优秀进步的知识分子,广泛传播革命思想,文昌宫在当时有“小莫斯科”之誉。

各位游客,请跟我进文昌宫内参观。大家可以看到,文昌宫分南、北、中三进庭院,大门朝东,地势比周围高出2米左右。建筑古朴典雅,历经沧桑,经历不凡。为什么说它经历不凡呢?大家就随着我的讲解把思绪拉回1948年吧!

1948年11月11日凌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在河南柘城张公店会师后急速南下,来到了临涣文昌宫。16日在此成立了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总前委在这里多次召开重要的军事会议,分析战场态势,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作战方案。从此,淮海战役彪炳史册,临涣文昌宫也因此名扬海内。现在的文昌宫不就保存了完整的战时风貌,还被修葺恢复的古色古香。另外,文昌宫分为南北两院两个展区,我们可以看到室内分别陈列着当年总前委首长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合影的巨幅照片和淮海战役的图文资料,开会办公用过的桌椅、马灯、发报机等文物。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居室按原样恢复,可供我们体验当年这些伟人在这里的简朴生活和他们乐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好,下面的时间请大家自行参观,注意保护文物。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的行程就要结束了。在此刻要和大家说再见我还真舍不得。说真的,这次旅程的成功离不开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非常感谢大家!我有什么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和批评指正。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正。最后,衷心地希望今天的红色之旅能带给您不一样的感受。但愿这段经典的红色文化能深留在您的记忆之中!再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44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